你跟爸爸媽媽去過廈門嗎?
很多去過廈門的人都忍不住贊嘆:“這可真是一座超級干凈的城市呀!”
到底有多干凈呢?咱們《小學科學》的環保小縱隊打算前往廈門去一探究竟。聽說那里的居民個個都是處理垃圾的能手,如果你也沒去過廈門,就請跟緊我們的步伐吧!
“海上國際花園”
廈門是位于祖國東南端的一座海島城市,屬于哪個省呢——這個問題由你來回答吧!廈門可是有“海上國際花園”的美譽呢,吸引著全球各地的游客。這不,剛剛過去的九月,萬眾矚目的“金磚國家峰會”在廈門順利召開,這里成為全世界目光的焦點,而這里的“干凈”再一次成為閃耀的“城市標簽”。
到底有多干凈,我們來看看環保小縱隊得到數據:廈門市的綠化面積達到了41.87%;水集中處理率為93.73%;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達到了100%;在一年中有340天以上空氣質量達到優良等級……如果你對這些數據沒有概念,我們可以這么說,廈門的這些數據所代表的環境標準,在全國所有的城市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我們很好奇,如此“綠色”、優良的環境是怎么來的呢?
“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環保小縱隊的調查,廈門城市綠化率高、空氣清新、環境宜人,首先要倚仗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天時”:廈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即使是在最寒冷的一月份,氣溫也能達到10℃左右。這里降雨量多,氣候舒適,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植被的生長條件,四季常青,天天有花見,月月有花開。
“地利”:廈門島內地形以丘陵和濱海平原為主。山中有城,城中有林,四周有大海環抱,景色絕美,十分適合發展旅游經濟與沿海貿易。又因為這里的礦產資源稀少,耕地面積小,不適合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因此服務業就成了廈門的主體經濟,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就相對較少。
走進廈門的城市生活,我們發現,除了這些客觀因素,廈門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更加離不開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為保護環境所付出的努力。
“人和”:由于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廈門吸引來很多外來的高素質人口,本地居民謙和樸實。良好的人文環境決定了人們的活動對自然環境是“友善”的。再加上當地政府大力推廣環保政策,倡導垃圾分類,使得生活垃圾可以得到很好地處理,將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損害減少到最低。
小看不得的垃圾
要想像廈門那樣干凈、整潔,可以把我們的家鄉搬到海邊?再復制一下廈門的氣候和地形?這可沒辦法實現!唯一可以做到,就是從我們自身的行為做起,處理好垃圾。可別小看了垃圾,它對環境的破壞可是超乎我們的想象的。
我們人類日常的生產和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由于人類數量龐大,垃圾排出量是巨大的。垃圾的成分又復雜多樣,具有污染性,對土壤、空氣、水源的污染非常嚴重,不恰當的垃圾處理會造成環境的惡化。不要以為處理垃圾是環保局的事兒,垃圾能否得到妥善的處理,在你丟垃圾的那一刻就決定了!
這么嚴重啊!那么怎樣才能做一個處理垃圾的小能手呢?別急,等我們的環保小縱隊從廈門“取經”歸來,在下期介紹給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