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電影篩子
讓猩猩為你推開一扇虛掩的門
撰稿/電影篩子
作為2011年開始的《猩球崛起》系列電影的第三部,《猩球崛起3》同時也是“猩球”系列自1968年的第九部電影了。
和許多優秀的續集作品一樣,這一部完全能夠獨立成篇,不會令不了解前情的觀眾摸不著頭腦。而作為宏大故事中的一部分,也是《猩球崛起》三部曲的終章,此片并沒有著力追求終章中常見的龐大戰爭場面,而是相當有耐心地講述故事、塑造人物,頗為難得。英文片名中的“戰爭”一詞,更像是在指片中的主人公——因科學實驗獲得了高智商,后成長為猿族領袖的猩猩凱撒的“內心戰爭”——那是人性中的美好與丑惡的斗爭。
影片開場不久,凱撒率領猿族與人類軍隊遭遇,猿族獲勝后回到自己的秘密營地,此時凱撒的大兒子也結束了遠行剛剛歸來,整個猿族、尤其是凱撒一家沉浸在團聚的喜悅之中。這個過程中是沒有多少臺詞的,取而代之的是猿族間的手語和每個角色臉上的表情,演員精彩的表演加上高超的動作捕捉和特效處理技術,使每個角色的表情都細膩豐富,耐人尋味。這一特點也貫穿了整部影片,很多時候甚至連音樂都沒有,這讓觀眾不由得聚精會神去觀察猿族里每個成員的表情和動作。平日被大段臺詞和夸張配樂、視效慣壞了的觀眾仿佛忽然推開了一扇虛掩的門,用眼睛捕捉情感的能力得以重啟……這也表明我們作為人類,與片中猿族的感情是互通的,這使故事中的人類出于恐懼心理對異類斬盡殺絕的行為更顯殘酷和愚蠢。
在接下來的一場人類軍隊的突襲中,凱撒的妻子和大兒子都死在了“上校”的槍口下,猿族為尋找生存之地不得不決定遷徙。為妻兒復仇心切的凱撒離開族群,和追隨他的幾名手下一起尋找人類軍隊駐扎地,希望能找到“上校”。令他們意外的是,在軍隊駐扎地不但找到了人類,還發現自己的族群在遷徙中統統被俘,不管男女老幼,都被囚禁起來從事體力勞動。
相信每個看到這里的人都會聯想到二戰中的集中營和戰俘營,而本片與二戰的關系還不只于此——想要解救族群的凱撒不慎被人類俘獲,當他得知猿族自從來到這里一直沒吃沒喝時,要求“上校”提供食物和水,并因此備受虐待,卻毫不動搖——這段情節明顯借鑒自著名二戰電影《桂河大橋》,借用得不突兀,有創意,可謂絕妙之筆。
而按此片導演的話來說,《猩球崛起3》借鑒的不只是《桂河大橋》,還有同為二戰逃獄片的《大逃亡》,以及西部片《西部執法者》等。值得稱道的是,影片并非簡單地套用故事,而是能將強烈的情感注入到每段精彩情節中。觀者自始至終是通過凱撒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的,這也正是電影藝術的魔力所在,讓觀眾能夠因此不斷產生與凱撒的內心共鳴:失去妻兒的巨大悲痛,對同類被囚或傷亡的焦慮與愧疚,難以抑制的復仇欲望,對整個族群的愛與責任感……凱撒更寶貴的品質在于,他鮮有人類的自私和虛偽,而是更純粹,也更坦誠。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復仇怒火時,想起當初為復仇挑起與人類戰爭的老友——“我現在和科巴一樣了”,以暴制暴還是隱忍前行,這是凱撒內心的戰爭……如果你在觀影時忽然發覺自己正為一只猩猩淚流滿面,請相信你不是一個人。
在這部影片里,人類代表著人性中最殘酷無情的一面,猿族則代表著善良美好的一面,二者的斗爭看似發生在未來,實際上卻是不斷循環往復的歷史再現。眼看著這部充分借鑒經典作品的影片里,人類對異類因恐懼而兇殘,并因此釀下苦果,而我們卻深知要讓人類反思戰爭史,遠比回望影史難得多。想讓本片只作為警示,而非對今后戰爭的預言,恐怕人類的征途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