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 醬
美味漂洋過海
◎ 涼 醬
去年12月,我回了老家一趟?;厝ブ?,母親和我視頻,問我:“回家那天想吃些什么?”我說:“在外面吃吧?!?/p>
到家已傍晚6點,我和母親去離家最近的老通揚路解決晚飯。正是華燈初上時,整條街被照得通亮。飯館里熱氣騰騰,室內室外的溫差被玻璃阻隔得只剩一片霧氣。
我對母親說:“還是去‘笑來喜’吧!一年沒有吃到那里的餛飩了,想得很。”
我們跨入店內,點了一碗紅湯辣餛飩,加二兩小籠包。從小吃到大的食物,連吃法都是固定的,必定是咬半個餛飩,吸一口小籠包里的湯汁,味道完全和想念吻合。
要說究竟是外面店里的餛飩好吃,還是自己家里包的好吃,那就因人而異了。湯頭是外面店里的鮮,但餡料絕對是自己家里做的放心、實惠,肉餡肯定新鮮,愛加啥就加啥。母親最喜歡韭菜豬肉餡的,每次家里包餛飩,她總會給自己包10個韭菜餛飩。
母親對煮餛飩很講究,湯底一定是自己買了筒子骨熬制。逢吃筍季節,必定在骨湯里放筍增鮮。輔料的蛋皮絲也是自己攤,香干絲、蝦米、紫菜什么的樣樣齊全。家里一年到頭都種著大蒜葉,就是為吃餛飩和下面。只要是媽媽輩的無錫人,幾乎都會包餛飩。
而今漂泊在外,我要吃餛飩唯有自己動手做。好在日本超市里有餛飩皮賣,一小包20張。拿一張出來往手里一攤,皮薄得能透光。有人說,有些“海龜”最后可能啥都沒學成,唯一學會的是如何不讓自己餓死在外面。像我這種本來就喜歡吃吃喝喝的,自然要把DIY的改良精神發揮到極致。日本人不喜歡啃骨頭,超市里很難買到大骨,我就用日式昆布柴魚湯做湯頭,把蝦仁剁碎后和豬肉絞在一起拌成餡料,包成餛飩來上一碗,真是又彈牙又過癮。
就這樣,我把家鄉的味道搬過山和海,山寨了一個自己的版本。做不到一模一樣,也能聊以自慰。
某日下午,我開著電腦包餛飩,看王姬版的《雷雨》,又看到這一幕:繁漪得知周平回來,久無食欲的她對魯貴說:“魯貴,去幫我買碗小餛飩回來,我想吃了。”
(摘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現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