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
關于逆境的隨想
◎劉心武
逆境往往突然襲來。雖有許多精神準備,但仍會有電閃雷鳴般的突然降臨之感。
逆境的面貌不僅冷酷無情,而且丑陋猙獰。
逆境陡降時,首要的一條是承認現實。承認包圍自己的逆境。承認逆境中陷于被動的自我。
“我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這是許多身陷逆境的人最容易犯下的心理錯誤。事實是客觀的存在,不以你的接受與不接受為轉移。不接受事實,嚴重起來,非瘋即死,是一條絕路。必須接受事實,越早接受越好,越徹底全面地接受越好,接受逆境便是突破逆境的開始。
承認現實,接受逆境,其心理標志是達于冷靜。處變不驚,抑制激動,尤忌情緒化地立即做出不理智的反應。
面對逆境,要勇于自省。
逆境的出現,雖不一定必有自我招引的因素,但大多數情況下,總與自我的弱點、缺點、失誤、舛錯相連。在逆境的壓力下檢查自己的弱點、缺點、失誤、舛錯是痛苦的,往往也是難堪的——然而必須邁出這一步。
邁出了這一步,方可領悟出,外因是如何通過內因釀成這一境況的,或者換句話說,內因為外因提供了怎樣的縫隙與機會,才導致這糟糕局面的出現。
但在邁出這一步時,如果不控制好心理張力,變得夸張,失去自尊與自信,則又會陷于自怨自艾,甚至自虐自辱、自暴自棄,那么,也會在逆境的惡浪中,很快地沉沒下去。
逆境的出現,當然與外因外力有關。在檢驗自我的同時,冷靜分析估量造成逆境的外因外力,自然也非常重要。
外因外力不一定都是惡。也許引出那外因外力的倒是我們自身的惡,外因外力不過是對我們自身的惡的一種排拒,從而造成我們的難堪與逆境。
外因外力又很可能含有惡。惡總是乘虛而入,我們的弱點是它最樂于鉆入的空隙,我們的缺點是它最喜愛的溫床,我們的失誤舛錯等于是開門揖盜,惡會活蹦亂跳地登堂入室,從而作弄、蹂躪我們心靈中的良知和善。
當我們對外因外力的分析估量導致第二種感受時,我們仍要保持冷靜。
是惡造成了我們的逆境,當這一意識確立時,如何冷靜得了?
要有一套冷靜術。
首先是物理方式的排遣術。
例如,在自己家中,把櫥柜中一些早已用舊的瓷盤瓷碗,集中一處,然后找一適當地點例如室內相對空曠的一角,或陽臺之上,將它們逐一高舉擲下,在砸碎瓷盤瓷碗的過程中,發泄心頭的怨怒。
又例如,到戶外,昂首挺胸,快步行走于人行道上,遇對面來人迅速繞過,或以咄咄氣勢使來人主動閃開,一路上不必用腦,只圖痛痛快快前行如飛,行至一定距離折回,方式如初,待回到家中時,略做體操再加舒展,則心中郁悶,必得銳減。
莫以上述物理方式的排遣術為淺陋。初墜逆境,此種排遣術可收立竿見影之效,使自我不至于在正式的社會活動中陷于狂躁或抑郁,得以冷靜地處人待事,以渡難關。
比這類方式高一級的可稱為化學式排遣術。
這包括吃好、睡好和玩好三個方面。吃可補養身體,睡可平衡精神,吃、睡中自然都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而玩則是把良性的化學反應導向一個高潮,文靜式玩法如去公園賞花釣魚,活潑型玩法如登山游泳,如能在玩中引發出微笑、嬉笑乃至大笑,則體內的化學反應必將更趨活躍而激發出勃勃的生機,正是逆境中最寶貴的避暗求明之利劍。
有人在逆境中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玩又沒有條件,笑不出來只想哭,那么,找個無人在旁的機會,大哭一場,哭個號啕淋漓,也能激活體內化學反應,導致良性的調節效應,痛哭之后,人就會心理松弛而歸于冷靜理智。
人在逆境中,最令他痛苦的,往往倒不在那襲向他的惡,而是受惡影響、控制的人群。
逆境逆境,“逆”還可受,“境”卻難熬!
熬過逆境,需有一種觀照意識。
拉開與惡的距離,拉開被惡控制的人與事的距離,并且拉開與逆境中的我的距離,跳出圈外,且作壁上觀。
這是真正的冷靜,徹底的冷靜。
讀過楊絳女士的《干校六記》嗎?所記全系逆境,然而保持著一種適度的距離,于是成為一種超然的觀照,在觀照中透露出一種對惡的審判與鄙棄,顯示出人性與理智的光輝。
(摘自《經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