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銀,潘玉鑫,劉 軍,栗亞平,楊自權,張曉生
(甘肅亞盛田園牧歌牧草科技研究院,甘肅酒泉735000)
河西地區6個燕麥品種形態特征與種子產量的比較
李天銀,潘玉鑫,劉 軍,栗亞平,楊自權,張曉生
(甘肅亞盛田園牧歌牧草科技研究院,甘肅酒泉735000)
對6個燕麥(Avena sativaL.)品種在甘肅河西走廊4個不同地區的生育特性和種子產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參試的6個燕麥品種中加拿大燕麥為晚熟品種,青海白燕麥、青海444、甘肅燕麥、青海甜燕麥、林納均為中早熟品種;加拿大燕麥抗倒伏性最弱,青海444、林納、甘肅燕麥這3個品種種子產量高,其中種子千粒質量最大的是甘肅燕麥。因此,在河西走廊地區收獲目標產物為種子時可選擇青海444和甘肅燕麥。
河西地區;燕麥;品種;種子產量
燕麥(Avena sativaL.)是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雀麥、野麥[1],具有草籽兼用、生產潛力大、質量好、家畜喜食等優點[2-3],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糧飼兼用型作物,可為家畜提供穩定而優質的青草或青干草,對畜牧業發展和生態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4-6]。
由于燕麥粗蛋白和可消化纖維含量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7],且在河西地區土壤鹽堿程度較大、沙化嚴重等生態環境比較苛刻的地區種植燕麥,不但可以改良土壤,還可以緩解反芻家畜冬季因粗飼料不足而產生的“冬瘦春乏”現象[8-9],因此其產量在世界禾谷類作物中位列第5位[10]。
由于甘肅河西地區燕麥良種資源的缺乏,產量、質量水平較低[11],在原有飼草種植的基礎上,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質量,2014年引進了青海444、甘肅燕麥、加拿大燕麥等6個優良燕麥品種,對其適應性、生長發育情況、籽實生產性能等方面進行研究,明確燕麥高產的性狀特征,篩選出適宜河西地區生產燕麥籽粒的適宜品種,為燕麥籽粒的豐產栽培和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國營生地灣農場、國營黃花農場、國營八一農場和國營臨澤農場,其地理自然條件分別如下。
生地灣農場(40°15′N,98°35′E)三分場試驗地海拔1 230 m,年日照時數3 300 h,平均日照時數9.2 h,年均降水量59.8 mm,年均蒸發量2 560 mm,≥10℃的積溫3 292℃,無霜期141~175 d左右。土壤脫鹽、平整度良好,屬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7.6,有機質含量20 g/kg,速效N含量91 mg/kg,速效P含量79 mg/kg,速效K含量191 mg/kg。田間道路通暢,灌溉管理方便,前茬作物為苜蓿。
黃花農場(40°21′N,97°05′E)科技中心試驗地海拔1 394 m,年日照時數3 025.5 h,平均日照時數8.4 h,年降水量28.5~56.1 mm,年蒸發量2 478~3 033 mm,≥10℃的積溫2 088℃,無霜期140 d左右。土壤脫鹽、平整度良好,屬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8.2,有機質含量30 g/kg,速效N含量78 mg/kg,速效P含量67 mg/kg,速效K含量140 mg/kg。灌溉管理方便。
八一農場(37°33′N,102°28′E)小井子分場試驗地海拔1 400 m,年日照時數3 014 h,平均日照時數8.4 h,年均降水量112 mm,年均蒸發量2 631 mm,≥10℃的積溫3 148℃,無霜期145 d左右。土壤脫鹽、平整度良好,屬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8.0,有機質含量14.2 g/kg,速效N含量42 mg/kg,速效P含量46 mg/kg,速效K含量267 mg/kg。田間道路通暢,灌溉管理方便,前茬作物玉米。
臨澤農場(39°15′N,99°58′E)第五分場二斗三試驗地海拔1 650 m,年日照時數3 237 h,平均日照時數8.9 h,年均降水量133.5 mm,年均蒸發量2 680 mm,≥10℃的積溫3 078℃,無霜期177 d左右。土壤脫鹽、平整度良好,屬壤土,肥力中等,pH值8.0,有機質含量11.5 g/kg,速效N含量47 mg/kg,速效P含量35 mg/kg,速效K含量279 mg/kg。田間道路通暢,灌溉管理方便,前茬作物為甜菜。
1.2.1 參試品種。參試6個品種分別為青海白燕麥、青海444、加拿大燕麥(無芒)、青海甜燕麥、林納、甘肅(地方)燕麥,試驗用種子統一由甘肅亞盛田園牧歌牧草科技研究院提供。
1.2.2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品種重復3次,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5 m2(5 m×3 m),行距0.15 m,每小區播種20行,小區間距0.3 m,重復間距0.5 m,試驗四周設保護行,種植燕麥。
1.2.3 地塊整理。于3月上中旬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對試驗地進行整地、施肥、平整,整地達到齊、平、細、碎、凈標準。播施底肥后耥平地面,劃分試驗小區。施磷肥25 kg/667 m2、二銨20 kg/667 m2、硫酸鉀8 kg/667 m2作底肥。
1.2.4 播種時間及規格。播種時間為3月中下旬,人工開溝撒播,當天結束。每小區播種20行,播種行距0.15 m,播深3~4 cm,播種量按300 kg/hm2,小區播種量450 g,每行播種量22.5 g,小區間距0.3 m,重復間距0.5 m。播后鎮壓保墑。
1.2.5 田間管理。各小區播種時間一致,播種量一致,施肥量一致,各項田間管理統一,觀察記錄標準統一。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全生長期灌水5次,第1次灌水時間4月24—28日;第2次灌水時間5月4—8日;第3次灌水時間5月24—28日;第4次灌水時間6月12—16日;第5次灌水時間7月13—17日。4月24—28日頭水前施尿素225 kg/hm2。5月24—28日第3水時追施尿素120 kg/hm2。
1.3.1 田間觀測項目。對燕麥種植時間、灌溉時間、施肥時間、生育期、生育期天數、幼苗習性、株高、葉色、葉長、葉片寬、莖節數、莖粗、有效分蘗數、籽粒產量等指標進行觀測。
1.3.2 產量測定。小區收獲籽粒產量的測定在籽粒蠟熟末期進行,各小區進行人工分區收割,留茬高度4~5 cm,刈割后各小區單獨脫粒,將種子處理干凈后稱其種子質量,計為小區產量。
試驗數據用Excel、SPSS 19進行統計分析。差異顯著性水平α=0.05。
由表1可知,參試6個燕麥品種均能在河西走廊地區生長,從播種到燕麥種子成熟一般需要120 d左右。供試6個品種中生育期最長的是加拿大品種,平均生育期為126.5 d,且在臨澤農場生育期最長,為135 d;生育期最短的是青海444,平均生育期為117 d,且在生地灣農場生育期最短,為108 d。
由表2可知,在幼苗習性方面,青海白燕麥、甘肅燕麥多數地區以直立狀態生長,少數地區半直立生長;青海444、青海甜燕麥一半地區以直立狀態生長,一半地區以半直立狀態生長;林納一半地區以直立狀態或者匍匐狀態生長,一半地區以半直立狀態生長;加拿大燕麥多數以匍匐狀態生長,少數以半直立狀態生長。在葉色方面,青海甜燕麥各地區均為綠色;青海白燕麥、青海444多數地區為綠色,少數地區為濃綠色;加拿大燕麥多數地區為濃綠色,少數地區為綠色;甘肅燕麥多數地區為淺綠色,少數為綠色;林納一半地區為淺綠色,一半地區為綠色。
由圖1可知,生地灣農場的株高大于其他3個農場的株高,生地灣農場甘肅燕麥和青海甜燕麥株高最大;4個農場的節數、葉寬、葉長和莖粗間都基本相近,生地灣農場林納和黃花農場甘肅燕麥節數最少,八一農場和臨澤農場青海甜燕麥節數最少,黃花農場加拿大燕麥葉寬最大,生地灣農場和臨澤農場加拿大燕麥葉長最大,莖粗在6個品種間表現出不同的差異;生地灣農場和臨澤農場的穗長大于八一農場和黃花農場的穗長,生地灣農場和臨澤農場加拿大燕麥穗長最大。

表1 供試6個燕麥品種的田間生育期

表2 供試6個燕麥品種特征記載表

圖1 供試6個燕麥品種在不同地區的形態特征
由表3可見,6個品種燕麥在甘肅河西走廊不同地區種子產量表現不一。生地灣農場以青海444產量最高,為349.20 kg/667 m2;青海白燕麥最低,為208.31 kg/667 m2,所有品種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黃花農場以加拿大燕麥產量最高,為368.54 kg/667 m2,青海甜燕麥最低,為269.46 kg/667 m2,它們之間存在有顯著性差異(P<0.05)。八一農場以林納產量最高,為353.94 kg/667 m2,甘肅燕麥最低,為253.11 kg/667 m2,青海白燕麥、林納與其他品種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青海白燕麥與林納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臨澤農場以林納產量最高,為387.57 kg/667 m2,青海白燕麥最低,為300.31 kg/667 m2,青海白燕麥和林納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其他品種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生地灣農場千粒質量最大的品種為加拿大燕麥,最小的為林納;黃花農場千粒質量最大的品種為加拿大燕麥,最小的為林納;八一農場千粒質量最大的品種為甘肅燕麥,最小的為青海白燕麥;臨澤農場千粒質量最大的品種為加拿大燕麥,最小的為林納(表4)。

表3 供試6個燕麥品種的產量

表4 供試6個燕麥品種的千粒質量
本試驗通過分析6個燕麥品種的生育期、品種特性、種子產量和千粒質量,找出了適合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種植的燕麥品種。作物生育期的長短是衡量作物引種以及如何有效實施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的重要參考因素[12]。本研究表明,在參試的6個燕麥中,加拿大燕麥為晚熟品種,青海白燕麥、青海444、甘肅燕麥、青海甜燕麥、林納均為中早熟品種。作物的品種特性是其高產優質的直接表現[13],甘肅燕麥和青海444幼苗習性多表現為直立,葉色多為綠色,且其株高、葉長、穗長等品種特性都較優;加拿大燕麥雖品種特性較好,但幼苗多為匍匐,葉色過濃。種子產量的高低反映了作物品種的好壞,青海444、林納和加拿大3個燕麥品種的種子產量較其他品種產量高。千粒質量則是用來鑒別種子是否飽滿和充實的品質指標之一[14]。就同一種或品種而言,千粒質量越大播種品質就越優良[15]。本研究中種子千粒質量最大的是加拿大燕麥和甘肅燕麥。綜上所述,在河西走廊地區以收獲種子為目標種植燕麥時,供試的6個燕麥品種以青海444和甘肅燕麥為最優選擇,林納品種產量雖高,但其品質較差,加拿大燕麥作為晚熟品種,幼苗習性多為匍匐型且易倒伏,不適合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種植。
[1]劉 歡,慕 平,趙桂琴.燕麥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ISSR研究[J].草業學報,2012,21(4):116-124.
[2]李揚漢.禾本科作物的形態與解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461-476.
[3]侯建杰,趙桂琴,焦 婷,等.6個燕麥品種(系)在甘肅夏河地區的適應性評價[J].草原與草坪,2013(2):26-37.
[4]師尚禮,趙桂芹,姚 拓.農牧交錯帶特征分析與苜蓿燕麥種植區域的形成[J].草原與草坪,2005(6):17-20.
[5]施建軍,馬玉壽,李青云,等.高寒牧區燕麥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草原與草坪,2003(4):39-41.
[6]何玉龍,周青平,紀亞君,等.施肥對青引1號燕麥產量及構成性狀的影響[J].草業科學,2012,29(6):968-972.
[7]劉振恒,武高林,仁青草,等.發展以燕麥為支柱產業的可持續高寒草地畜牧業[J].草業科學,2007,24(9):67-69.
[8]曲祥春,何中國,郝文媛,等.我國燕麥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雜糧作物,2006,26(3):233-235.
[9]楊云貴,程天亮,楊雪嬌,等.3個燕麥品種不同收獲期對青貯飼草營養價值的影響[J].草地學報,2013,21(4):683-688.
[10]劉 偉,劉景輝,薩如拉,等.腐植酸水溶肥料對燕麥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3(6):87-90.
[11]張西年,嚴慶濤.甘肅省河西走廊灌溉麥區野燕麥綜合防除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增刊):171-174.
[12]黃祥輝,胡茂興.小麥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23-127.
[13]山東農學院主編.作物栽培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59-64.
[14]邢 丹,王文全,李衛東,等.不同來源知母種子千粒重及發芽率比較分析及相關性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2):348-352.
[15]張春梅.燕麥種子清選加工技術[J].草業與畜牧,2010(5):61-62.
歡迎訂閱2018年《北方園藝》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1-0009國內統一刊號:CN23-1247/S
郵發代號:14-150 半月刊 每月15、30日出版 單價:15.00元全年:360.00元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或直接向編輯部匯款訂閱。投稿網址:www.haasep.cn
《北方園藝》是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主管,黑龍江省園藝學會、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園藝類綜合性學術期刊。自2017年13期起,欄目部分改版,設有研究論文、研究簡報、設施園藝、園林花卉、資源環境生態、貯藏加工檢測、中草藥、食用菌、專題綜述、產業論壇、不定期刊登欄目(農業經緯、農業經濟、農業信息技術)、實用技術、新品種(彩版);力求體現科研-生產-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匯聚園藝行業最新科研成果,跟蹤園藝學科最新研究熱點,期待廣大作者、讀者、編委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
中文核心期刊(1992-2014) 中國農業核心期刊
美國化學文摘社(CAS)收錄期刊 2015、2016年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368號《北方園藝》編輯部
郵編:150086 電話:0451-86674276
信箱:bfyybjb@163.com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eed Yields of 6 Oat Varieties Planted in Hexi Region
LI Tian-yin,PAN Yu-xin,Liu Jun,LI Ya-ping,YANG Zi-quan,ZHANG Xiao-sheng
(Gansu Yasheng Pastoral F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Jiuquan 735000,China)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yields of six varieties of oat(Avena sativaL.)planted in four different areas of Gansu Hexi Corridor.The Canadian oat was shown to be the only late maturing variety among the six tested materials,while the other five (Qinghai white oat,Qinghai 444,Gansu oat,Qinghai sweet oat,and Linna)were found to be medium-early maturing varieties.By observing their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ing their seed yields,it was found that the Canadian oat has the weakest lodging resistance,while Qinghai 444,Linna,and Gansu oat have a high seed-yielding ability,with Gansu oat attaining the greatest thousand grain weight.Therefore,Qinghai 444 and Gansu oat are suitable varieties to be planted in Hexi Corridor areas for the purpose of harvesting oat seed.
Hexi Region;Oat;Different oat varieties;Seed yield
S512.6
A
1673-6486-20170363
李天銀,潘玉鑫,劉軍,栗亞平,楊自權,張曉生.河西地區6個燕麥品種形態特征與種子產量的比較 [J/OL].大麥與谷類科學,2017,34(5):23-28[2017-10-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71016.0915.001.html.
2017-05-20
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302NKDA020)。
李天銀(1963—),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牧草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E-mail:tymg_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