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明年春天,中日共同打造的第一部帶有中國元素、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科幻動漫連續劇《重神機潘多拉》,將在中國、日本等國的網絡平臺同時播出。這是由中國海天云龍文化傳媒公司等投資、策劃,日本一流編導、制作團隊共同打造的動漫作品。總導演河森正治被稱為日本“變形機甲之父”,是日本超人氣動漫《超時空要塞——可曾記得愛》的導演。日前,河森正治站在日本“NI?CONICO”網站的直播舞臺上,首次披露新作的梗概及中日合作背后的故事。
《重神機潘多拉》的男主角是一位埋頭于科研開發的“被放逐的天才科學家”,名叫劉雷昂。女主角是與其簽訂家庭契約的“妹妹”,名叫劉可依。故事描寫2031年,量子反應堆——為替代日漸枯竭的資源而研發的下一代能源裝置突然失控,釋放了大量未知能量并發生大爆炸,世界環境因此激變。人類以外的生物、機械等出現獨特的進化,誕生了特異進化生物“B.R.A.I”。就是它們,一步步將人類逼到滅絕的邊緣,也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該劇的場景、人物姓名、服裝都充滿中國元素。目前該劇以中國哪些城市為背景還暫時保密。但有報道稱,從曝光的海報看,重慶洪崖洞可能是取景地之一。
河森正治20歲就因在科幻動畫《超時空要塞》中設計了主角機械的可變戰斗機VF-1女武神一舉成名。美國著名動畫《變形金剛》的主角擎天柱,就是約30年前他作為TAKARA的設計團隊成員參與設計的。河森正治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早在30年前,他就游歷中國云南等多個地區,被中國孩子純真而充滿活力的目光吸引,并開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動漫。30年后,為制作帶有濃郁中國色彩的動漫,他又來到中國采風,被中國30年來的迅速發展變化所震驚。帶著對中國全新的印象回到日本后,他把中國城市風景作為舞臺,賦予新作品以未來、夢幻的色彩。
談到中日動漫合作,河森正治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合作似乎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不同文化之間的合作,可以讓我從新的角度看待本國和他國文化。”他表示,作品表現的是未來世界,因此在尊重對方文化的同時,有一定的創作空間。只要可能,今后還會繼續與中國合作。關于對中國動漫的看法,河森正治表示,30年前,他在中國“流浪”的時候,就聽到各地的收音機中播放很多日本的動漫歌曲。應該說中國那時還沒有類似日本那樣的動漫作品。中國動漫起步于手工繪制,在這方面有人力、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但他看到的中國動漫作品并不多。
早年間,中國和日本動漫之間的合作僅限于中國提供勞力。《環球時報》記者曾采訪過《鐵臂阿童木》制作公司的總經理。據他介紹,因為日本老齡化嚴重,動漫制作市場勞動力短缺,資金雄厚的日本動漫界就到中國辦廠或設立辦事處等,利用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日本的動漫作品“畫畫”。但如今,中國動漫已今非昔比,不僅吸引了日本高級別的動漫導演,還將實現中國動漫作品的全球發行。美國有望就購片達成初步協議。海天云龍(廈門)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葉浩均表示,雖然此劇投資很大,但他有信心收回投資,并獲得盈利。業內人士認為,以《重神機潘多拉》為契機,中國動漫開始走向國際化,未來有望以動漫為載體,承擔起向世界普及中國文化的重任。▲
環球時報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