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企業入園
——浙江祭出小微集聚新招數
問題與思路
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實體經濟的根基,但存在集聚度低、生存能力相對脆弱等問題。近日,圍繞解決小微企業土地空間制約、產業分散、升級難等問題,浙江省出臺《關于加強小微企業園區建設管理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小微企業園區整治提升工作。到2020年,新增小微企業園區500家,新建(改擴建)標準廠房5000萬平方米,推動10萬家企業入園區集聚轉型發展。
加強小微企業園區建設管理,是浙江省政府打好“拆、治、歸”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重要內容,是深化“低小散”整治、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舉措。根據《意見》,浙江省將對小微企業園區定期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檢查規劃布局和選址是否符合要求、建設程序是否到位、配套設施是否齊全、運營管理是否規范、產業是否“低小散”、環境是否“臟亂差”等情況。同時鼓勵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項目和“專精特新”、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入園,鼓勵同行業企業、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入園集聚發展。
此外,《意見》提出,推動小微企業“個轉企”“小升規”,支持開展“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加快建立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制度,實施差別化的資源要素價格、配置等政策措施,倒逼落后產能加快淘汰,支持優質企業和項目加快發展。
浙江小微企業園區功能布局、建筑規模、廠房結構、配套設施
鼓勵采用“園中園”等模式,在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工業功能區)等各類開發區(園區)內規劃建設小微企業園區
縣級以上以制造業為主的小微企業園區建筑面積一般應在2萬平方米以上多層標準廠房用地容積率一般應達到1.4以上,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5%,廠房層級一般應達到4層以上
縣級以上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小微企業園區建筑面積一般應在1萬平方米以上廣泛吸引各種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參與小微企業園區建設,積極探索采取PPP等新型投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