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順
文學咖啡館
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李英順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教學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革不斷發生變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語言和文字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關系到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除此之外,漢語也是我國人民主要使用的語言,也關系著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漢語言文學作為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科目,是傳播我國語言和文學知識的重要學科,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漢語言專業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而要想真正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如何提高我國人民的整體素質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教育作為培養人們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素質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學,其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也在不斷豐富和創新,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各級學校更加注重落實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漢語言文學作為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同樣開始貫徹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形勢之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很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涌現出來,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本,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主要論述在當今形勢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分析解決現存問題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夠給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就目前各大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高校選用的都是比較陳舊的教材,教學內容比較傳統,并不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傳統的教材一般內容刻板,注重學生對內容的死記硬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學習,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因為教材中很少設計實踐板塊,學生也無法通過課堂學習獲得實踐機會,長此以往,漢語言專業的教學內容似乎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內容、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完全割裂開來,學生會產生所學內容無用的感覺,對于教材內容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差,非常不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
就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中,人們更加熱衷于物質追求,因此人們常用物欲橫流來形容當下的社會,這直接導致一些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已經無法在高校存活下去了,因為社會的不重視,最終導致一些學校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重視度越來越低,很多學校為了節省師資,取消漢語言文學專業教研小組,對于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考核松懈,遠遠未達到學校考核課程開展水平的平均標準,學校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師也不能定期的培養和考核,很多教師甚至被安排一些行政工作,教師也逐漸將精力投入到行政工作中,越來越忽略教學工作,這些都將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走下坡路,教學質量不斷降低。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逐漸變成冷門專業,加上專業的教學方式一直缺乏創新,直接導致社會上研究漢語言學科的人越來越少,現如今一些高校聘請的漢語言專業教師并不能真正勝任課堂教學,學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也逐漸降低門檻,一些專業水平不高的人魚目混珠,進入學校,專業水平低的教師自然無法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一些教師被安排其他行政職務,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最終因為一些原因將課堂教學當做兼職,大大降低了漢語言專業教學的質量。
相比于其他科目,漢語言文學這一學科本身比較枯燥且難度較大,大學生正處于朝氣蓬勃、活潑好動的年齡,他們對于事物的探索能力非常強,然而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相對死板的科目,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無論是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都不能讓學生主動喜歡上這門科目,這種情況將會直接影響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各大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一般都會采取傳統的考核模式,教師出一張試卷,試卷內容囊括漢語言文學教材的知識點,學生只要死記硬背,基本上就能得高分,這種考察方法并不能夠讓學生將所學內容同實際聯系在一起,同時也不能夠真正考察到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如果不能通過考試考核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通過學生自身呈現的問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那么考試的意義也就失去了,教學水平也難以得到提升,長此以外,學科將走入惡性循環,無法得到長遠的發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對實用性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的世紀,因此,各大高校在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時應該注重培養實用性人才,不斷創新教學內容,精心挑選教材,對傳統的較為刻板的教材進行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圍繞傳統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重視實踐性內容的填入,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通過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對教材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提升實踐能力以及研究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中國近代文學開端鴉片戰爭的時候,教材上必然會提到虎門銷煙這一歷史事件,教材上主要陳述的內容一定是事件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等,而要想讓學生對這一事件的印象深刻,可將煙草的危害等加入到教材中,讓學生認可虎門銷煙的必要性,通過教材內容的創新,還能夠適當將各個學科知識聯系在一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要想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高校應該予以該專業足夠的重視,高校應該組織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成立教研小組,定期討論,根據當下熱點和社會形勢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并定期對學生進行調查和考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到一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通過摸索和探究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除此之外,高校應該鼓勵教師全身心投入于專業教學工作中去,而不應該過多的將學校復雜的行政工作安排給教師,應該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上去,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專業水平高、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高校在聘請漢語言專業教師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一定的標準篩選,保證教師的專業素質,對于在職教師也應該定期進行考核和培訓,讓教師了解社會發展對于專業的新要求,引導教師根據新的社會形勢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本校教師同其他學校教師互動,探討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提升本校師資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謀求同大企業間的交流合作,讓教師有機會走入到企事業單位,例如,可以同當地的報社、電視臺等聯合辦學,讓教師通過了解報社、電視臺的實際工作內容,更有針對性地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實踐環節,培養出與社會工作接軌的學生,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培養出專業水平較強的學生,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的愛上學習漢語言知識。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將學生作為課堂的教學主體,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讓學生產生對知識自主探求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將全新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去,例如,在講授蘇軾的散文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中去,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蘇軾的紀錄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蘇軾的生平經歷,更好地理解蘇軾的散文內涵。而在講授莎士比亞的作品時,教師則可以引入情景教學,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表演出莎士比亞的經典話劇作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都是以試卷作為考核的基本形式,這種方法并不能達到全面考核學生學習水平的效果。高校可以將考核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平時的課堂表現占百分之二十,學生的試卷成績占百分之三十,學生的實踐成績占百分之五十,實踐成績可以根據學生的習作情況、學校各種比賽如詩朗誦大賽、作文比賽、話劇比賽等等的參與情況以及學生的實習情況等來評分,通過這種考核方式,更加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實踐,有利于培養綜合能力高的學生。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高校普遍開設的專業,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漢語言專業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只有不斷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水平,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輸送專業的漢語言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勢下漢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對學校的漢語言專業教學提供幫助。
李英順(1970.2-),女,本科;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副教授,漢語言文學專業。
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