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樂
淺談高等藝術教育的互聯網新模式探索
陳嘉樂
互聯網從出現發展至今深刻地影響并且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生活和工作學習的方式。互聯網開啟了人類發展的新時代。如今互聯網已成為了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聯系了各個學校,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縮小了彼此之間的差距,聯系了學校和學校以外的世界,促進了學校和企業以及政府的合作。互聯網的出現更是為大學生交流思想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平臺,為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教學活動豐富了形式。互聯網無疑將我們的生活導入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所以現在藝術才會呈現出如此欣欣向榮的景象。由此可見,互聯網對高等藝術教育的影響不僅廣泛還很深刻。高等藝術教育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和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本文主要通過對高等藝術教育現狀的分析探索在互聯網影響下高等藝術教育的新模式。互聯網影響下的高等藝術教育主要通過教師線上教授和學生線下自主學習的方式呈現。不僅能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授新知提供了便利,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且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形式。
高等藝術教育 互聯網 新模式 探索
互聯網的盛行造成了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單一的教師授課早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傳統教育在一定程度受到了沖擊,但是互聯網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和互動的機會。現代信息更新的速度飛快,新事物的不斷涌現刺激著學生不斷學習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互聯網恰恰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教育途徑。高等藝術教育在現如今的教育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鑒賞和審美能力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土壤對學生的藝術教育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所以大學應該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革新和發展藝術教育。
互聯網提供的教學網絡通過錄入課程的同時錄入音頻、視頻、圖像等協助教師教學并且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互聯網的發展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生活、科技、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由于互聯網在很多方面都有應用,現在高等教育也離不開互聯網的推動。互聯網帶給人類的不僅是技術的革新還有觀念和模式的改變,引領著文化藝術的發展方向。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也促進了高等藝術教育的新型模式的產生和不斷更新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教育水平也呈現著不斷上升的趨勢,社會對于教育也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聯網的加入更是為教育模式的革新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必然帶來教育界的變化和革新。互聯網的興起使現在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單一的教授,而是創設了一種更加多元化的氛圍。學生不再需要逼迫自己投入枯燥的課堂,而是多種感官都會被調動,進一步調動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這樣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并且拓展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才能。
許多發達的國家現在都非常重視藝術教育,有一些國家甚至已經將其列為必修課的行列。藝術教育能使教育變得更多元化,從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高等藝術教育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沒有那么強的專業性,卻貫穿在所有課程的學習之中。高等藝術教育不是針對學生某一方面專業知識,而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的。藝術教育不僅要求教授基本的技能技巧,更強調藝術興趣和鑒賞力的培養。藝術可以說是融入我們的靈魂之中,成為了我們個人氣質中的一部分。當今藝術教育的氛圍不僅僅是美術和音樂方面的教育,還包括影視、時尚、攝影、舞蹈等。我國高等藝術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但是總體來說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相比于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還是比較弱的。
新時期的高等藝術教育要求傳統藝術教育與網絡相結合產生一種高等教育的新模式。21世紀各國經濟,各國文化都呈現趨于一體化的趨勢。因此,對于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而將現代多媒體和遠程教育技術與高等藝術教育結合的方式能夠順應時代的需要。
傳統高等藝術教育模式形式比較單一,多是教師課堂進行灌輸式的教授,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的是同一種教學方式,缺乏具體事件具體分析的科學態度。教授內容也都是在共同的教學指標下進行的,所以這種模式下的學生通常比較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水平也不同,如果教授他們一樣的內容,有的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吃力,而有的學生接受起來又會覺得太簡單,長期下來,兩種學生都無法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與互聯網的結合恰恰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現在互聯網影響下的高等藝術教育可以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做到因材施教,并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互聯網模式有效地促進了高等藝術教育的革新和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他們的事業,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平臺。
傳統高等藝術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而高等藝術教育的互聯網模式可以說是應運而生。新型的藝術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慕客(Moocs)、PPT、創客、翻轉課堂等。這些新的課堂教育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而且還為未來更加完善的藝術教育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同時革新了學生的思維和觀點。下文將詳細介紹這幾種新型高等教育模式。
(一)慕客
慕課興起于美國,是一個提供大學生課余時間充電和系統學習的平臺。慕客課程的提供者主要是美國的各所優秀的大學,并且課程基本都是免費的。不僅如此,慕課擁有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可以讓學習者獲得接近于真正上大學的體驗,所以受到了不少大學及大學以上的學生的青睞。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有利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二)PPT
上文我們提到學生的水平和接受程度參差不齊給傳統教育模式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PPT就能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PPT翻譯成中文就是幻燈片,是一種通過多媒體放映課堂重點內容并且借助于圖片和影像增進學生理解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在課上通過PPT迅速地抓住課程的重點,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在課下應用PPT復習重點內容以及弄懂不清楚的地方。對于教師而言,PPT也是一個提高效率的絕佳途徑。PPT可以節約板書的時間,還能讓教師在上課之前做好總結,不斷提高其備課能力。
(三)創客
創客空間一個學習的空間,而在這個空間的創客是一群堅持自己興趣和個人創新的有著正能量的人。目前創客主要包括設計師、科技研發者、軟件開發人等。在課堂上創客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在遇到問題時,學生暫時沒有機會向他人求助,但是學生可以查詢解決問題所需的資料。并且在教師操控和設備支持下最終解決問題。創客空間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四)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包括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學生在線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形式非常符合現在學生主體的教學觀,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個過程是自主學習之后由老師引導學習重點并且答疑解惑。
這個過程有學有思,學生能夠很好地消化和升華所學的知識,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
(一)互聯網模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
新時期對于教授藝術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教授的內容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課本。新型藝術教育模式需要與時俱進。教師無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新的藝術形式,掌握新的藝術內容。但是單憑教師課余時間充電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藝術的范圍原本就是無邊無際,即使是老師也無法了解到藝術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原本的課堂中加入互聯網上的資料,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互聯網模式不僅可以提供給學生最新的消息,還可以提供圖像,音頻,影像等供學生模仿學習。豐富的互聯網信息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豐富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并且拓寬他們的視野。
(二)互聯網模式使得課堂形式更加豐富
在課上,互聯網可以提供許多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比如說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合作表演某個片段,線下同學交流、老師指導答疑。在課下,老師可以把課上重要的PPT資料發給同學,供他們復習鞏固,也可以很好地照顧到接受能力稍弱的學生。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課下完成網上拔高的任務,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并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
(三)互聯網模式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得到提高
互聯網在課堂上的運用使得學生和老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課堂的主角由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生不再只是一個接受者甚至是一個觀眾,而是課堂的參與者。新型模式下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獨立解決問題,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還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上課方式。這樣學生就能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并且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最大程度地調動。
互聯網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同樣需要不斷的革新和改善。
(一)互聯網模式使得教師教課水平下降
新模式下的教師應該扮演的是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可以說互聯網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堂課的成敗關鍵還得看教師。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很多老師因為有了互聯網就懈怠了,上課沒有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放任學生自由發揮,收到的結果也是甚微。還有一些老師沒有很好地應用互聯網,還是照著原來的模式進行教學,所以課堂效果也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二)互聯網模式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傳統課堂的敬畏
因為新的模式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自由發揮,一部分學生就利用這個空間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比如,網聊、網購、娛樂等。這些事情都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
互聯網給傳統教育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互聯網給課堂帶來的機遇是課堂模式的革新,帶來的挑戰則是網絡信息的參差不齊和目前模式的不完善。要想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我們就要學會趨利避害,同時不斷完善這個模式。
[1]孫麗.互聯網教育之變革——翻轉課堂[J].心事,2014(20).
[2]李四達.大數據時代藝術教育模式探索[J].藝術設計研究,2015(2).
[3]吳瑜.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政治雜志,2015(4).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本文系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新時代背景下廣西壯族民歌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編號:2017KY1321)。
陳嘉樂(1988-),男,廣西昭平人,本科,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音樂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