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華
大悲咒
阿華
種地的趙豐只活到六十九
生前他割麥,插秧,在貧瘠的土地上
勞作了一生
他的兒子穿著破棉襖
把他經歷的生活又經歷了一遍
放羊的二娃,他的兒子不再放羊了
但穿著他留下來的雨鞋
呱吱呱吱地走路,每天都在村子里閑逛
我的姨媽,幾年前開始迷信菩薩觀音
在虛妄的世界里尋找解脫
每月農歷初一和十五,都會到廟里燒香
她愿這世間的好雪,都不落到別處
一座村莊就是大地的殿堂
吹嗩吶的人,手里拿著亮閃閃的黃銅
流水已經走得很遠了,為什么嗩吶聲
還在風中嗚咽
霜白推薦語:在無限的宇宙時空里,人一出生就注定只能在各自的彈丸之地無比卑微地承受自己的愛恨離苦,完成自己的一生,走向死亡。古有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正是這個地球上一代一代人最根本的痛苦和悲劇,是生命背后沉重的底色。正是因為對自我命運的認識和試圖對苦難的解脫,才有了“我的姨媽,幾年前開始迷信菩薩觀音”,人類才有了信仰和宗教,也才有了哲學和藝術。
“一座村莊就是大地的殿堂”,一座村莊就是人間的縮影,你我一生之所見也不過是這不盡人世永恒流變中的一個片段。在農村的葬禮上,在送葬的隊伍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嗩吶。嗩吶的聲音嘹亮、透徹而又蒼涼,就像一種呼喊。“流水已經走得很遠了,為什么嗩吶聲/還在風中嗚咽”,人在更替,歲月如流水不息,而人類面對命運和永恒的問詢、反抗和呼喊亦薪火相傳,經久不散。
念出大悲咒的人,一定就是那個站在高處吹嗩吶的人,一定是心懷大慈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