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銳平提出成都優化中心城區功能五大路徑
■ “中優”,就是優化中心城區功能,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而中心城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城市的能級和層次。
問題與觀點
中心城市開發強度過高是當前困擾城市決策者最大難題。在這方面,成都市黨代會提出要“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其中的“中優”即,優化中心城區功能,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6月1日,在調研“中優”工作推進情況后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市委書記范銳平指出,中心城區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區和力量最強的極核,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城市的能級和層次。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必須要通過“中優”推動中心城區功能升級進位,為城市發展確立新的標桿。而“中優”的重點,就是著力培育新產業、塑造新形態,加快建設高品質高能級生活城區, 使中心城區布局更優、功能更強、產業更新、品質更高。
在此,范銳平圍繞“三個準確把握”,提出了實現“中優”的五大路線圖,即:從戰略目標著手,提高城市設計水平,用規劃的力量引導“中優”;從新產業培育入手,加快建設產業生態圈,用市場的力量推動“中優”;從極核功能建設入手,加強國家層級功能塑造,用能級的力量推動“中優”;從人本需求入手,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用社會力量助推“中優”;從專業能力入手,深化新發展理念的創新實踐,用規律的力量推動“中優”。
落實“中優”的三個準確把握
準確把握“中優”的目標
著力解決中心城區開發強度過大、產業層次不夠高、休閑空間不足、社區人文特色不明顯、生活環境有待改善等突出問題
準確把握“中優”的規劃設計原則
堅持以人性尺度為理念,以整體功能為目標,把公共功能、城市景觀、商業價值、經濟屬性和人文特色有機統一起來,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和社區營造
加強片區功能的疏解梳理,將非核心區的功能逐步疏解,通過功能疏解帶動人口疏解;要加強片區整體設計,優先確定重大功能性、公共性、標志性建筑的城市設計,為植入新的業態構建整體框架;要加強慢行系統設計,增強街區的可停留性、體驗性和宜人性,提高城市人文感知度;要加強城市商業價值設計,充分考慮市場主體的發展需要,增強經濟能級;要加強棚戶區、老街區、舊院落的改造,改善市民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