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小民
構建黨建聯盟 助推產業發展
——大同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實踐與思考
□ 楊小民
是什么力量使大同縣黃花種植由過去的農戶單打獨斗走到現在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并成為全縣脫貧致富的主要支柱?通過調研發現,該縣將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機融合,樹立“黨建+”理念,調動組織、黨員、人才、干部各方因素,形成“黨建聯盟”,有效地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發展優勢。
大同縣位于大同市東,地勢平坦,礦產資源匱乏,是典型的農業縣區,有種植黃花傳統。近年來,大同縣把黃花作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值達3.2億元,農民人均年增收1800元,實現9個村整體脫貧,帶動1.31萬人脫貧致富。黃花成為全縣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大同被譽為“黃花之鄉”。是什么力量使大同縣黃花種植由過去的農戶單打獨斗走到現在的規?;?、集約化、產業化,并成為全縣脫貧致富的主要支柱?通過調研發現,該縣將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機融合,樹立“黨建+”理念,調動組織、黨員、人才、干部各方因素,形成“黨建聯盟”,有效地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發展優勢,從2011年開始,每年擴大種植黃花1萬畝,不斷做大、做強、做精黃花產業,使黨建和脫貧“互促共進”。
⒈帶頭人“聯選”,定下致富好思路。做好農村工作,最關鍵的是有一個好支部,有一個好支書,這樣才能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此,該縣打破區域界限,統籌謀劃,采取組織搭橋、雙向選擇的方式,選優村黨組織帶頭人,把在外發展、年富力強的“有心人”請回來,把在崗無為、觀念陳舊的“老好人”換下去,先后調整了11名村支部書記。在外發展致富能人張順寶,擔任西坪鎮唐家堡村黨支部書記后,以“支部+合作社+農戶”優勢互補的思路,帶領村民將黃花種植面積發展到2980畝,人均2.8畝,人均年增收1.8萬元,使黃花產業成為全村經濟的支柱。
⒉黨組織“聯建”,做強攻堅好產業。黃花產業要發展,黨建聯盟來搭橋。為使基層黨組織由“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展”,該縣積極探索“以強帶弱、以大帶小”的黨組織聯建模式,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聯合服務”模式,發揮中心村黨總支的引領帶動功能,把黃花種植大戶、黃花加工企業為主的錦繡農業合作社、志海農業合作社等11家黃花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成立黃花產業協會,采取“1+X”、“X+1”等方式建立聯合黨組織20個。中心村黨組織規范種植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協會提供技術支撐、宣傳特色品牌;合作社尋找銷售市場。在“中心村黨總支+協會+合作社”模式的作用下,僅西坪鎮2016年黃花種植面積就達到1.98萬畝,總收入達到8000萬元,近三年有1346戶、3456人依靠種植黃花脫貧,占到全鎮貧困戶人口的68%。
⒊集體經濟“聯產”,奠定發展“好家底”。有錢能辦事,群眾才信服。大同縣從強化服務基礎入手,堅持把發展黃花產業作為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協同推進,聯動發展。三十里鋪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村“兩委”干部主動招商,聯合企業籌集資金480萬元,打機井3眼,配套相應的電力和噴灌設施,把昔日1000畝鹽堿荒地改造成黃花良田,按照“10+3+1”聯動發展模式,即村集體種10畝、兩委干部帶頭種3畝、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種1畝,實現集體經濟破零、農戶脫貧致富同步推進。大坊城村集體種植黃花100畝,村集體有錢辦事后,引導村民發展黃花產業,5年內使農民的人均純收入3400元增長到8160元。
實踐證明,黨的基層組織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因素,組織強則推動發展堅強有力。大同縣打破過去“各自為陣”的黨建格局,融入黨建聯盟的思想,堅持基礎抱團,瞄準關鍵人(支部書記)、關鍵點(黨組織設置)、關鍵事(發展集體經濟),形成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整體推進的黨建工作合力,在強化黨建中推動黃花發展產業化,將黨組織的作用和效果最大化。
⒈黨員“聯幫”,搭建服務的“舞臺”。近年來,該縣結合群眾路線、“兩學一做”等學習教育,圍繞壯大黃花產業,堅持“黨群部門黨員包軟村、經濟部門黨員包窮村、農技部門黨員包弱村”,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先后組織全縣黨員開展了“黨員當先鋒,為民探富路”、“脫貧攻堅我帶頭,黃花產業我助力”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參與幫扶累計2600余人次,累計投入資金達1500余萬元,助力黃花產業發展5000余畝,收益7000余萬元。
⒉黨員“聯帶”,搭建示范的“舞臺”。該縣堅持黨員引領黃花產業發展,組織開展“1+X精準結對扶貧”活動,60個貧困村實施黨員精準扶貧示范項目780個,吸納貧困黨員1700多名、貧困群眾4200多名參與到黃花產業發展中來,推動黃花產業規?;?、產業化發展。西坪鎮唐家堡村黨員賈有德創建“田云間”網店,將黃花賣上了高價錢,帶動1230戶農民脫貧致富。
⒊黨員“聯管”,搭建雙培的“舞臺”?!鞍艳r村優秀黨員培養成為黃花產業的創業能手和示范戶,把黃花產業中的能手和示范戶培養發展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是該縣在黃花產業發展中始終能積極發揮黨員引領作用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該縣先后發展黃花“能人”黨員81名。在這些黨員的帶領下,黃花產業鏈條不斷拓展,形成了以體驗種植、采摘、加工等鄉村休閑為主的旅游業,以黃花宴、黃花美食等農家樂為主的餐飲業,以金針菜、黃花茶、黃花塘等便攜食品為主的黃花深加工業。
實踐證明,有效的載體是黨員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舞臺建得好,黨員作用發揮得就好。大同縣正是找準了發揮黨員作用的方法,在黨員示范、服務、培養三個環節,構建聯合發力的“大舞臺”,打破過去“單兵作戰”的僵局,形成“全縣黨員一盤棋,服務結盟齊示范”的局面,在服務產業發展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將黨建聯盟的服務功能最大化。
⒈立足黨建“共享”人才。近年來,該縣在農民黨員輪訓中,抽調涉農部門48名專業技術黨員組成12個工作組,針對新發展黃花產業村種植技術缺乏等問題,深入鄉村巡回授課,在強化黨員隊伍建設中為黃花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以黨建盤活人才資源,先后從領導干部、技術人才、優秀年輕干部中,向80個貧困村、6個軟弱渙散村選派86名第一書記、96支工作隊、240名工作人員,建立縣級領導包片、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具體實施三級聯動抓黃花產業發展的責任體系,在政策、技術、采摘、晾曬、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服務。
⒉圍繞產業“共育”人才。該縣成立了黃花產業辦公室,全面負責黃花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技術指導、宣傳促銷、督查考核等工作,在用活“本土”人才的基礎上,通過協調組織省、市科研院所開展服務基層等活動,培養黃花調種、病蟲防治、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等各類人才217名。依托“領頭雁”培訓工程,聯系省市各類農業、畜牧、扶貧、商務和高校的專家教授,圍繞黃花產業發展的需求,開展各類專題輔導,先后培育專業人才1500余名,為推動黃花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⒊創優政策“共引”人才。堅持用好政策吸引這枚“金鑰匙”,出臺《大同縣鼓勵優秀黨員返鄉創業實施辦法》《大同縣人才服務黃花管理辦法》:對全縣新發展的黃花給予每畝500元的種植補貼;對連片300畝以上的配套水電路渠;對于種植10畝以上的農戶和500畝以上的村,幫助建設晾曬場地;補貼資金引導農民發展鍋爐蒸餾,提高黃花品質;協調保險公司讓農民參加黃花自然災害保險,等等。一系列的政策出臺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加強,回鄉創業的優秀黨員不斷增加,全縣黨員結構有效改善,黃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每年黃花上市之際,由各級組織出面,直接引進山東、河南的采摘團隊,湖南、福建的加工團隊,廣東、浙江的銷售團隊進駐大同縣,黃花產業的發展不僅給農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也拉動了旅游業、餐飲業、住宿業的空前繁榮。
實踐證明,對于當前亟需各類人才的基層而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用活人才的辦法。大同縣堅持“依靠黨建強產業、依托黨建活人才”,在壯大黃花產業的過程中,融入黨建聯盟的理念,盤活人才資源,化解縣域人才“各司其職”的“梗阻”問題,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合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不僅將黨建的作用充分展現,也為人才隊伍建設探出新路徑。
⒈上下聯動抓“合拍”。該縣縣委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在科學分析研判經濟效益、市場前景等因素的基礎上,把發展黃花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的助攻方向,先后召開29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縣委書記帶頭,縣委、縣政府每季度召開黃花產業發展推進會,聽取各鄉鎮黃花產業發展情況,研究解決面臨的問題;鄉鎮黨委為黃花種植保駕護航,有的把黃花種植納入片區產業扶貧項目,有的與農民簽訂供銷合同等等,形成了書記抓、抓書記,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
⒉統籌推動抓“合力”。在推動產業發展上,該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農委、發改、財政、水務、招商、質監、工商、稅務、林業、扶貧、旅游等部門組成的黃花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縣黃花產業發展規劃,監督各種項目的實施及驗收工作,形成各級各部門統籌推動黃花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同時,和脫貧攻堅任務一道把黃花產業發展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建立差異化考核機制,以共性指標保障黃花產業發展的總體進度,以差異化指標保證各地在壯大黃花產業中能因地制宜,避免追高冒進。
⒊導向帶動抓“合心”。該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靠黨的政治優勢,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堅持“一線用干部、一線配干部、一線驗干部”,“加減乘除”并用,考核干部、發展黃花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在服務黃花產業上做“加法”,以實績檢驗干部,促使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在隱形框架上做“減法”,看干部推動黃花產業的實績,鏟除使用干部資歷、職稱等限制;在效應疊加上做“乘法”,推動黃花產、學、研協同發展,加快人才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的有效融合;在整治虛火上做“除法”,開展調研督查46次,整治“虛假產能”。2016年,該縣以鄉鎮黨委換屆為契機,選拔10名在推動黃花產業發展中實績突出的鄉村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調動了村干部引領黃花產業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不論是加強黨的建設,還是推動產業發展,干部都是關鍵性的因素。大同縣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脫貧,干部率先攻堅克難”的思想,圍繞事業用干部、定機制、抓導向,在干部供給側精準把脈、做足文章,將干部攻堅克難的尖刀作用發揮出來,增強黨建工作的聯創效應,使干部成長與產業發展互促共進,為當前破解基層黨建“軟”和脫貧攻堅“難”等問題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責編:羅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