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市江寧醫院 曾燕
淺析醫院文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文/南京市江寧醫院 曾燕
醫院文化建設是當前醫院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良好的醫院文化,不僅有利于樹立醫院形象,還有利于醫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特別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因此,醫院必須從自身建設的實際出發,大力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醫院文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精神文化
醫院文化源于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最初是由美國學者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并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管理思想廣泛流行,甚至被稱之為“管理之魂”。所謂醫院文化是“醫院在長期的醫療、教學、科研等活動中步形成的,為醫院職工普遍認同并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人文環境和行為準則。它是醫院主體與客體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創造的精神與物質財富的總和。”
思想政治教育從其作用形式上看,可以分為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兩種具體形式。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指“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采用比較含蓄、隱蔽的形式,運用文化、制度、管理、隱性課程等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有意無意間受到觸動、震動、感動,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方式?!?/p>
醫院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觀念范疇的內容,它看不見,摸不著,主要體現為醫院的文化氛圍,包括外在的物質環境和內在蘊含的價值理念,比如醫院共同的價值觀、整體精神、追求發展的理念,醫務工作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影響,并內化為自身積極的思想和行為,自覺和主動地提高自己的覺悟,并體現于其日常行為中,最終達到“以文化人”的目標。其整個過程就屬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人們一般根據其文化的構成將醫院文化劃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四個方面,而這正是醫院文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途徑,因此,必須努力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提升醫院文化隱性思想教育功能。
(一)創建良好的醫院物質文化。物質文化不僅是醫院實力的具體體現,還能體現醫院文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醫院的各種建筑、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等,深深浸透著醫院的價值觀念,都能夠較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圖。如挺拔翠竹能夠體現醫務人員高風亮節的形象,傲寒梅花則鼓勵患者頑強堅韌的精神;而特定的人文景觀,如醫院的雕塑等,往往承載著醫院的價值觀念、優良傳統等人文內涵,甚至還能表達一定的政治意義;再如醫院文化墻、文化長廊、院史館、櫥窗展板、電子顯示屏、電視、道旗及宣傳橫幅等載體,不僅可以宣傳醫院的發展理念,還能起到凝練升華的作用。
(二)培育科學的醫院制度文化。現代醫院管理離不開醫院制度,而醫院制度是醫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醫院在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正常運轉、協調醫院內部和外部各種關系的重要手段。因此,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如崗位目標責任制度、獎懲制度、擇優聘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明確表明醫院主導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一種輿論氛圍,約束和激勵醫務人員自覺遵守。其次,要恰當地運用獎懲制度,獎勵能夠激勵醫務人員的工作熱情,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并對其他人員起到示范引導作用;懲罰不僅能夠對本人起到告誡、警示的作用,而且能夠形成一種輿論氛圍,有利于規范醫務人員的行為。
(三)塑造積極向上的醫院精神文化。醫院精神醫院文化的內容之一,是指醫院領導和醫務人員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所形成和認同的群體意識,屬于醫院的深層次文化,也是醫院發展、前進的精神動力。因此,培育和樹立良好的醫院精神特別重要。其一,醫院領導必須發揮模范帶頭、表率作用,以自身實踐表明“倡導什么、弘揚什么、反對什么”。其二,必須大力樹立先進典型,用典型事例引導、啟迪、激勵職工效仿先進。只有這樣,醫院精神才會逐步強化和完善。
(四)建設豐富多樣的活動文化。醫院活動文化也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建設多形式、高品位、生動豐富的醫院文化不僅有利于調動醫院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活力,還有利于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和醫院內涵建設。具體包括:1.競賽活動,以賽促建設,以創促提升。如“5.12”護士節開展護理禮儀比賽、“醫德醫風知識競賽”“優質服務競賽”等。2.公益活動,能夠讓醫務人員銘記社會責任,踐行道義擔當,如組織開展無償獻血、義診、健康講座、愛心助學、志愿者服務等活動。3.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一些具有主題性質的美麗鄉村行、紅色旅游、調研走訪、送醫送藥等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能夠使醫務人員在積極參與中提升思想素質。4.文體活動,如結合“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元旦、春節等節日,開展職工攝影作品評選活動、登山活動、拔河比賽、聯歡晚會等各類文體活動,既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也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還可以在無意識的氛圍中培養醫務工作者的團結協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養。
[1]程榮堯,何延政.醫院文化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6).
[2]李莉.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