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省農業科學院 習瀏 鮑瑜
農業科技檔案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中的作用
文/湖北省農業科學院 習瀏 鮑瑜
農業科技檔案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依據,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向生產力轉化速度、占比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闡述了農業科技檔案在推動科研成果轉換和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提出建議,以期最大程度發揮農業科技檔案在科研成果轉換和普及中的作用。
農業科技檔案;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
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和新技術的有效推廣應用,是增強農業生產力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目前,我省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資源投入和實施力度正在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檔案在成果轉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現方式和信息載體,研究如何發揮其效用意義重大。要設置科技檔案質量管理評價系統,規范檔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證檔案信息完整性、有效性和系統性。三是注重管理方式上的創新,提高科技檔案運用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使科技工作者可以按照科研項目有效進行歸檔,將科研檔案管理融入日常科研工作中,實現項目和檔案管理一體化。
(一) 缺少轉換和推廣意識。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和檔案管理人員在檔案利用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科研團隊普遍存在重視項目研究和研究成果申報,忽視試驗過程管理和資料檔案存儲的現象。另一方面,檔案管理也存在注重儲存,輕視運用現象,這就造成一旦結束科研項目,科研檔案沒有及時進行轉化和推廣。
(二)管理機制不完善。檔案管理和科研部門是分別獨立存在的,這也導致檔案管理部門坐等檔案送上門,注重自身保管功能,卻忽視檔案的質量,檔案資料質量不高造成科技成果轉化效果也差。
(三)科技檔案利用率低。檔案管理部門為了減少檔案流失,在業務管理上是封閉式的,這種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檔案利用率,限制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加上農業科技檔案信息化進程比較慢,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實體檔案管理為主,數字化運用為輔,檔案在運用過程中不符合科研成果轉換和推廣需求,導致利用率不高。
(一)提高認識,加強科研檔案的轉化和運用。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推動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的發展重要手段。科技檔案管理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基礎,能確保科學技術有效傳輸,是聯系科研機構和推廣機構之間的橋梁。農業科研單位要重視檔案工作,充分利用科技檔案資源,確保科研成果得以實際運用。檔案管理者也要轉變原有認識,積極主動投入科研管理工作中,基于市場要求,深入挖掘檔案信息,以此才可以推動科研成果轉變為實際生產力。
(二)做好檔案信息編研工作,確保成果轉化更加真實、有效。農業科研項目周期長、季節性強,資料往往跨年度,檔案編研工作應該結合農業發展特色和實際需求,適時做好檔案分析、處理、整合等工作,確保所有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轉化效率和推廣效果。
(三)注重檔案管理,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一是完善檔案管理機制,確保檔案整體性。結合科研工作特征,健全檔案收集、處理、整合、編制等環節制度,從根本上確保檔案管理有章可循,降低環節錯誤率的同時提高檔案管理利用率。二是
(一)依托高水平的科研檔案信息,將科研成果直接轉化成新產品。檔案管理機構根據實際要求,全方位收集的第一手材料最具有完整性和有效性,能直接實現成果的轉化。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新品種“鄂麥006”在14年選育過程中,研究團隊和檔案人員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數據檔案,并依托該數據檔案,與省種子集團公司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該品種刷新了我省小麥新品種成果轉讓的記錄,有效助推湖北小麥單產的提高及加工品質的改良。
(二)依托數據化的科研檔案信息,開展專業技術培訓。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在實現檔案數據化管理后,圍繞科技精準扶貧,依托專家大院,從院現有的種質資源檔案庫中選用最新品種、技術和模式,在全省各地推廣,出版了糧食、蔬菜、果樹、茶葉等分類指導的《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精準扶貧叢書》,拓寬貧困地區增收致富渠道,增強貧困地區農業“造血”功能,有效實現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三)依托完善的科研檔案信息,加強科研成果社會化服務。近年來,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加強與地市州農科院合作,運用科研檔案開展實物陳列展覽,展示本年度科研成果新品種、新技術,舉辦“農博會”“科技下鄉”系列活動,這種科研檔案直觀展示的方式更生動、更有效,推廣作用更顯著。僅荊州分院在石首市推廣應用的“瓜瓜菜”模式,畝年產值2—2.5萬元,是傳統種植的近10倍。
農業科技檔案是科技人員從事科研活動的真實記錄,是科研成果轉化和實際運用推廣的重要載體,要重視農業科技成果檔案的開發與利用研究,通過做好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的編研和資源的利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1]肖芹.如何發揮農業科技檔案在成果轉化和推廣中的作用[J].蘭臺世界,2014(S1):93-94.
[2]肖芹.農業科技檔案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中的作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0):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