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州市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部 莫翔伶
淺談公共化服務體系與全民閱讀
文/柳州市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部 莫翔伶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知識經濟背景之下,我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極為重要的基礎服務設施,通過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可以較好地實現對全民閱讀的引領,為全民閱讀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平臺,從而更好地傳播閱讀理念,引領閱讀風尚,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和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興國重要戰略內容。
公共化;服務體系;全民閱讀
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成為我國的文化戰略重要內容,是國家的重要文化工程,為了更好地促進和推動全民閱讀,要加強和關注對我國現代公共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全民閱讀滲透到社會各個行業領域之中,較好地倡導和推動基層群眾的閱讀。
(一)較好地推動保障公民文化權益。通過現代公共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較好地推進全民閱讀,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和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提升國民綜合素養,在良好的全民閱讀氛圍和環境之中,使每一個公民有書讀、讀好書,尤其要關注弱勢群體的閱讀活動,使之成為促進每一個公民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營造書香中國的良好文化氛圍,提升公民文化素養。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建設和完善,可以較好地補充和完善文化治理的內容,通過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的方式,可以較好地使每一位公民享受到基本的文化娛樂權利,并由此領會文化娛樂活動內蘊的文化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在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構條件下,較好地提升公民的文化素養,強化公民的民主意識。
(三)較好地實現對閱讀機制的優化。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較好地優化我國的閱讀機制,通過移動圖書館、自助圖書館、農家書屋等基礎文化服務設施的完善,可以極大地優化我國的閱讀機制,使之成為全民閱讀的有力助益,在廣大公民喜聞樂見的書籍報刊和雜志的開放條件之下,使每一位公民感受到和諧、民主的氛圍,這有益于促進社會公民公共精神的締造,可以較好地培育農民群體的公共理性,更好地倡導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從而凝聚人心,生成社會公民共同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全面促進我國文化的健康全面發展和提升。
(一)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在當前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突顯出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現象和問題,具體表現為總量不足、分布不夠均衡、基礎設施嚴重落后等,尤其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較少,對于社會公民的閱讀基礎服務不夠健全,這就極大地限制了社會公民的公共理性或公共精神的培育,難以使閱讀內化為每一位公民的知識體系。尤其在我國的農村區域,公共閱讀服務的文化基礎設施相對匱乏,惠民工程相互分離,無法實現文化基礎設施的文化信息共享,缺少對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在各項機制缺乏的條件下,無法達到建設書香中國的目標。
(二)全民閱讀資源缺乏有效整合。當前的全民閱讀顯現出娛樂化、膚淺化的現象和問題,因互聯網的普及導致人們的閱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這盡管使人們的閱讀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但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全民閱讀的質量和推廣,尤其是青少年閱讀,因公共文化閱讀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導致青少年閱讀難以得到普及和推廣,在公共文化資源、基礎文化設施、文化產品缺乏協調共享及統一管理的現狀下,難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科學化、規范化,顯露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效率低下性。
(三)地方政府在全民閱讀中的問題突顯。在基于全民閱讀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中,政府存在協調不到位、活動難以推進的問題,各個部門尚未形成合力,影響了全民閱讀的高效推進。在地方政府的全民閱讀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責權不統一、管理矛盾較多的問題,如:事權與財權分離、事權與人權分離等,這就使政府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中出現矛盾,另外,全民閱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存在投入不到位、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企業缺少“職工書屋”、居民社區缺少“閱報欄”、公民圖書館缺少圖書等,這就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效果不夠明顯。
(四)全民閱讀的社會宣傳力度還明顯不足。基于全民閱讀文化戰略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對于全民閱讀的社會宣傳和推廣力度還存在明顯不足,缺少及時有效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傳播機制,這就使全民閱讀文化戰略的重要信息難以得到及時而全面的發布和反饋,在缺少專業機構和媒介通道的條件下,難以全面采集、整理公眾的文化信息需求,最終導致民族精神的萎縮。
(一)做好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倡導和推行全民閱讀的過程中,要設立國家閱讀基金,全面改善全民閱讀的環境和氛圍,并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閱讀權益,成為大眾閱讀的后盾和保障,在國家閱讀專項基金的條件下,統籌規劃、合理布設,充分調動和激發全民閱讀的積極性和熱情,較好地彌補基礎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不足,并完善全民閱讀法律法規體系,加大網絡媒體的全民閱讀開發力度,使我國的文化惠民工程全面落實到位。同時,還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社區圖書館、自助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科技館、博物館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加大農村農家書屋、高新技術推廣的投入建設,確保全民閱讀的效能發揮。
(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有機整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在全民閱讀的文化戰略引領下,還要注重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有機整合,依循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尊重公眾對文化資源的知情權,利用整合的文化資源,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建立協同合作、資源共享的服務體系,尤其是對文化服務信息的采集、加工、發布等內容,要做好各部門協調配合,在科學管理和精誠合作的條件下,更好地協同開發公共文化資源,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實現對公共文化資源的重點開發和利用,幫助社會公眾形成文化理性,喚醒公眾的文化自覺,并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奠定基礎。
(三)優化地方政府履行推進全民閱讀的職責。要定位和明晰地方政府在全民閱讀推進中的職責,依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建構“政府主導、社會聯動、專家指導、公眾參與”的全民閱讀長效機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方面:1.構建和完善全民閱讀協調機制。要正視當前存在的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不良現象,要建構和完善全民閱讀的協調機制,統籌整合公共閱讀資源,協調推進全民閱讀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協調全民閱讀的經費投入,協調社團組織助推閱讀。2.強化全民閱讀投入機制。要針對閱讀經費不足的問題,以地方財政投入為主,適度吸納民間捐贈,以用于對困難群體購書、重點群體閱讀、閱讀典型獎勵的資助,并將全民閱讀經費列入預算,吸納和鼓勵社會投入,在多元投入的狀態之下,更好地強化全民閱讀。
要通過對公共閱讀服務的創新,增強文化造血功能,要實現公共圖書館、農家書屋、職工閱覽室的免費開放,實現公益性、均等化、零門檻的閱讀服務,并全面了解社會公眾的閱讀文化需求,激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自身活力。同時,還要做好全民閱讀的宣傳和推介工作,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的推介和傳播力度,營造健康、良好的全民閱讀氛圍,豐富民族文化,培育公眾精神,更好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全面深化我國文化體制的改革和創新。
[1]唐禹.全民閱讀環境下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模式的轉變與創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07).
[2]陳芳.共享經濟模式對全民閱讀推廣的影響及政策建議[J].新聞研究導刊,2017(12).
[3]建設書香中國引領閱讀風尚——全民閱讀主題征文獲獎作品[J].中國出版,2017(14).
[4]瀘州開展全民閱讀共建書香酒城[J].中國酒, 2017(05).
[5]丁學淑,王磊.全民閱讀數字化資源保障與引領[J].圖書情報工作,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