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夏圖書館 袁昕
“公益性”圖書館收費問題的理性思考
文/寧夏圖書館 袁昕
圖書館的收費與免費的問題,一直是圖書館界的一大爭議。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圖書館的“利益化”將公益性圖書館的收費問題再一次推向新的高度。本文對公益性質與收費制度進行了深度剖析,公益性形象需要重塑,圖書館的徹底免費開放仍需要我國誠信體制的建立與圖書館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公益性;收費問題;合理性
(一)何為圖書館的公益性。首先,本文在探討圖書館的公益性時,這里探討的對象是指國家公共圖書館,而非教育系統(tǒng)的學校圖書館、科學院系統(tǒng)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及機關團體圖書館和工會系統(tǒng)的工會圖書館等。本文探討的對象只針對由人民政府興辦的,靠政府稅收的國家公共圖書館。公益性,就是不以取得經(jīng)濟利益為目的的活動,更注重社會效益。圖書館的運行就是采用了市場以外的無償服務的公益性機制。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從而實現(xiàn)公眾需求,例如提供文獻信息的共享平臺。圖書館雖不是知識的生產者,卻是知識的搬運工,它針對社會文化和社會需求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整理、收藏和加工,為全體公民提供服務,具有明顯的利益社會性和公眾性。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具有很強的普遍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公眾享有人人平等的權利,平等獲得文獻資料;由于政策的出臺,不再受職業(yè)或是身份的限制。圖書館的公益性是普及文化的途徑,是推動圖書館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動力,有效提高文獻的合理利用率,是圖書館的立館之本與基本精神。
(二)“公益性”的原因。1.政府大力支持。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政府的大力支持直接作用于推動文化產業(yè)的前行。我國對文化產業(yè)與社會公共服務建設越來越重視。在黨的十六大中,把文化建設放在了與政治和經(jīng)濟齊頭并舉的重要位置,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任務是促進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把發(fā)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è)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qū)和鄉(xiāng)村文化設施建設。”2011年初,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2.時代的產物。公益性的圖書館是時代的產物。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根本原因是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與經(jīng)濟上的大力扶持。政府不僅需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還需要承擔圖書館的一切開支,提供足夠的經(jīng)費;而公眾在物質充足的情況下,對知識的渴望也不斷提高,加之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對紙質的圖書有相當嚴重的沖擊,當進圖書館查閱文獻需要收費時,足不出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隨手搜羅就能查到所需要的文獻資料,這時倘若還持續(xù)傳統(tǒng)辦館的模式,勢必會走向一個死胡同。因此,圖書館的免費開放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
圖書館收費制度與公益性的辯證關系應該是:以公益性質為核心基礎,把有償服務當作一種手段,通過開展有償服務和產業(yè)化的形式促進圖書館公益性服務,處理好二者之間關系,才能形成一個合理的體系,完善公益性圖書館的收費制度。那么制度性收費中關于辦證的費用問題和超期補償費用就不得不特別提出了。辦證費用目前包括工本費用與押金。工本費是制作圖書證的費用,押金和超期補償費用則是對公眾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目的都是令公共圖書館能夠更長久更好地服務于公眾,在不損害公共財產的基礎上,使更多的群眾受益。
(一)辦證收費的合理性。1.維護圖書館權益。辦證時的押金是維護特殊群體的圖書館權益的有效途徑。辦證收費屬于圖書館制度性收費的范疇,如果是免押金辦證,則會令圖書館面臨更大的資產流失風險。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yè)單位,不是執(zhí)法機關,也尚不具備行政處罰等權力,無法強制要求歸還文獻及借閱書籍,因此只能通過教育和宣傳告訴讀者按時歸還。2.約束讀者的作用。讀者的素質參差不齊,以目前社會的道德水平去要求讀者在道德上做到自律是遠遠不夠的,我國尚未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一些國外的國家實行免押金制度的前提條件是信用體系的完善。押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讀者起到約束作用,維護圖書館的基本權益。根據(jù)調查顯示,從前未實行押金制度時,有許多欠書不還的現(xiàn)象,甚者還有十年之久的老賬,故意拖欠賴著不還的現(xiàn)象也不在少數(shù),當押金涉及讀者自身的經(jīng)濟利益時,大大提高了讀者的自覺性及按時還書的警覺性。3.劃分讀者的層次。圖書館實行的押金制度,可以有效劃分出讀者層次,也對圖書的需求層次有了進一步劃分。以寧夏圖書館為例,辦證處目前分為三種讀者借閱卡。A卡為普通讀者證,押金160元,年滿14周歲均可辦理,憑證在中文普通圖書外借處,每次可以借閱三本,借期為15天,每本書可續(xù)借一次,續(xù)期15天。其權限可在中文普通閱覽室、中文報刊閱覽室、普通參考閱覽室、老年閱覽室、地方文獻閱覽室、過報刊閱覽室(預約)、底文本書庫閱覽。B卡為青少年圖書借閱卡,押金160元,針對年齡段為7-14周歲,憑證在青少年外借處,每次限借3本,借期為15天,每本書可續(xù)借一次,續(xù)期15天,憑證可進入青少年閱覽室、青少年外借室以及青少年電子預覽室。C卡為研究讀者證,也是高級借閱證,押金為600元,它對讀者的學歷、身份獲職位都有一些要求,辦證條件為擁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或副處級以上行政職務證件、自治區(qū)人大代表證件、記者證、本館榮譽館員證件等,其使用權限相比A卡每次可借閱6本書,借期30天,每本書可續(xù)借一次,續(xù)期也是30天,比A卡多了一半的借閱時間外,還可在專家閱覽室、古籍閱覽室、港澳臺書刊閱覽室閱覽。
(二)超期補償及賠償費用的合理性。一些研究學者把超期補償費、丟失所借書物需繳納的費用稱作補償性收費。讀者未履行雙方所簽訂的義務,則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超越了借閱期限,依舊未歸還者,沒有在規(guī)定范疇借書,除了占用了圖書館的公共資源,也影響了其他讀者的利益,因此應該承擔一定的補償;丟失或者毀壞書籍,損失了圖書館利益,也應照價賠償。以寧夏圖書館為例,借期根據(jù)讀者證不同15—30天不等,超期補償費每冊每天0.5元,借出圖書如果遇到丟失、損壞等情況,有兩種賠償辦法,第一是賠償一本一模一樣的圖書并支付5元的條形碼費用,第二種是賠償圖書原價的1.5倍。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公益性下的免費開放不是免責開放。公眾在進入圖書館后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并不等同于可以肆意損壞或者不遵守圖書館秩序。前文提到了押金可以保護圖書館資源的合理利用,超期補償和賠償費用也是為了保障圖書館利益以及其他讀者的利益。免費利用圖書館資源,就應該承擔相應責任與義務,保護借出圖書的完整性是讀者需要承擔的基本義務。
綜上所述,根據(jù)目前的發(fā)展趨勢與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圖書館最終走向免費是勢不可擋的趨勢。我國大部分圖書館已經(jīng)開始逐步“去經(jīng)濟化”“去利益化”、重塑其公益性的形象。在未來,如若國家財政得以支撐,辦證也會逐步免費,而押金和賠償金仍有存在的必要。發(fā)達國家免押金制度是因為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體系,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足以支撐免押金制度的信用體系,所以仍需押金和賠償金制約。
我們需要分清楚的是免費開放不等同于免責,無償提供知識與資源,應讓公眾知曉的是他們有免費享用公用資源的權利,也有保護公共資源的義務,圖書館的“免費”并不是為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買單。
[1]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Z].20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