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庫 范小龍
(崆峒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平涼 744000)
涇河川區大棚雙層覆蓋高效栽培模式試驗初報
楊滿庫 范小龍
(崆峒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平涼 744000)
崆峒區位于甘肅東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1]。崆峒區鋼架大棚蔬菜生產多為一年兩茬,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上市較晚,種植效益較低。為了挖掘大棚蔬菜生產潛力在塑料大棚內進行多層覆蓋,能有效提高大棚溫度,達到提早定植和早上市的目的[2]。以下是大棚雙層覆蓋高效栽培模式試驗。
蔬菜 大棚雙層覆蓋 溫室 崆峒區
1.1 試驗材料
番茄,黃瓜,葉菜,菠菜種子(購買于崆峒區農資經銷部)。
日光溫室、鋼架大棚(柳湖鄉新李村任義忠承包)
1.2 試驗方法
該試驗設在崆峒區柳湖鄉新李村任義忠承包的日光溫室和鋼架大棚中進行,溫室棚內凈面積和大棚棚內凈面積均為0.7畝。該地平均海拔1450米,年均氣溫8.5℃,年降雨量511mm,無霜期165天,土壤肥力中等。鋼架大棚覆蓋雙層膜,兩年種植五茬菜為試驗處理,茬口安排為第一年:番茄—黃瓜—葉菜,第二年番茄—黃瓜;溫室兩年種植四茬菜為對照,茬口安排為第一年、第二年均為:黃瓜—番茄。大棚頭茬番茄生產于1月份育苗,3月中旬前后定植,6月上旬開始上市,7月20日左右拉秧;二茬黃瓜于7月底定植,9月中旬上市,10月份拉秧;三茬菠菜于10月底播種,12月份采收上市銷售。溫室第一年頭茬番茄生產于9月份育苗,11月份定植,3月初開始上市,7月底拉秧;二茬黃瓜于8月份嫁接育苗,9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開始采收上市,翌年7月底拉秧。第二年溫室生產于第一年相同。鋼架大棚和溫室黃瓜、番茄定植密度保持一致,均按照行株距黃瓜60×30㎝,番茄60×40㎝定植,其他管理措施均執行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
1.3 配套技術
大棚配套技術:(1)穴盤育苗移栽及嫁接換根技術;(2)春提早、秋延后多層覆蓋多茬種植高效栽培技術;(3)土壤翻曬及土壤消毒技術;(4)測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機肥土壤改良技術;(5)防蟲網、粘蟲板應用技術;(6)無公害農藥選用及補充綜合防治技術。溫室配套技術:(1)日光溫室優質專用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2)高壟薄膜覆蓋及膜下暗灌技術;(3)穴盤育苗及嫁接換根技術;(4)高溫悶棚、粘蟲板、防蟲網及生物農藥選用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5)測土配方施肥及微肥應用技術;(6)生物菌肥、植物疫苗、生物秸稈反應堆應用技術;(7)反光膜補光增溫技術。
2.1 生育期

表1 大棚蔬菜兩年五茬菜與溫室兩年四茬菜茬口安排及生育期記載表月/日
從表1可以看出,鋼架大棚采取雙層膜覆蓋后,定植時間比一般大棚平均提前1月左右。因此,采收時間提前,生產的蔬菜可以提前上市,銷售價格增加,收益較高。
2.2 產量、成本及效益

表2 大棚蔬菜兩年五茬菜與溫室兩年四茬菜產量、效益及生產成本對比表
由表2可知,大棚雙層覆蓋兩年生產五茬蔬菜總產量28300㎏,總產值48700元,扣除生產成本(其中每畝大棚造價15000元,按照設計使用壽命5年計算,每年折舊費3000元)后,大棚蔬菜純收入33700元;溫室兩年生產四茬蔬菜總產量31000㎏,總產值62000元,扣除生產成本(其中每畝溫室造價60000元,按照設計使用壽命10年計算,年折舊費6000元)后,溫室蔬菜純收入30000元。兩年蔬菜生產周期中,鋼架大棚純收入比日光溫室超出3700元。
鋼架大棚采用雙層覆蓋技術后,棚內平均氣溫比一般大棚提高1.8℃左右,10㎝地溫提高1.9℃,蔬菜定植時間比一般大棚平均提前1月左右。雙層覆蓋大棚兩年生產五茬蔬菜總產量28300㎏,總產值48700元,純收入33700元,較溫室兩年生產四茬蔬菜總產量31000㎏,總產值62000元,純收入30000元超出3700元,增收率12.3%。生產周期延長,破解了大棚蔬菜生產受氣候條件影響的制約瓶頸。雙層大棚多茬蔬菜種植,效益超出溫室蔬菜生產,是一項實用性較強的高產高效的栽培模式。
[1] 韓玉平. 平涼市旱地冬小麥寬幅精準勻播密度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6,(02):54-56.
[2] 丁淑云,吳克順. 塑料大棚多層覆蓋番茄—黃瓜—結球甘藍—菠菜一年四熟高效種植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5,(09):91-93.
S626
B
1003-1650(2017)04-0134-01
楊滿庫(1963-),男,甘肅平涼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范小龍(1990-),男,甘肅平涼人,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