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

每個人都有所期待。我們每月也期待看到越來越精美、越來越耐讀的《山東國資》。每每一卷到手,必先凈手撫卷,通覽全篇,再細讀精研,思索摘錄。作為山東國企一員,尤其是從事宣傳文化工作的一員,讀《山東國資》是必修之功,亦是工作精進可靠階梯。在這里,有政策解讀,有權威聲音,有經驗薈萃,有前展探究,還有人生寶典和心靈妙語。一冊在讀,厚重的信息和知識都讓人如飲甘怡、如面良師。
新的期待又在心中激蕩。如何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是當下我們每名黨員思索最多、講得最多的話題。希望《山東國資》與廣大讀者一道,深入全面宣傳貫徹我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貫穿“走在前列、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的主導思路,把山東國企改革的思想大旗高擎起來,把山東國企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實踐展現出來,更要把加強黨的建設、國企黨員和員工愛國愛黨、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艱苦創業的強大正能量匯聚起來。同時,我們也期待推出更多務實、超前的理論成果和政策解讀,使我們始終方向明、路子清。
(盧彤書,山鋼集團黨群部部長、機關黨委書記)

從事國資監管工作雖然時間比較長,真正深入接觸《山東國資》是擔任通聯站長以來近3年來的事。每每打開《山東國資》,最急于閱讀的便是卷首語,感覺這才是真正的開卷有益。再逐一研讀決策者說、國有企業、時政評論、研究探索諸欄目,同樣感覺受益匪淺。有時讀到大作,讀到細處、深處,每每也會受我們山東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成就所鼓舞。讀的多了,有時也會冒出有點兒小想法:《山東國資》不僅是山東人的,也應該是全國的;想的較多的是,《山東國資》可否適當
增加點兒其他省市的先進經驗和作法,以作他山之石,供全省國資國企學習借鑒。
(王連祥,青島市市直企業專職監事)

作為從事企業宣傳工作的人,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所寫的文字有承載的平臺,因此,能與《山東國資》一起走過六年的時光倍感榮幸。聚焦改革、助力發展,為國資國企改革鼓與呼,這既是《山東國資》的使命,也是山東國資國企戰線上所有人的共同心聲。既立足山東,深挖齊魯大地上國資國企改革的經驗;又跳出山東,匯聚國際國內經濟熱點、管理新理念;既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具體舉措,又有工作方向思路的探討。可以說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已成為我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時,通過《山東國資》這個平臺,結識了很多有共同愛好的新朋友。大家以文會友,相互分享,工作之余也增添了幾分生活樂趣。這些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移動互聯網打破了媒體地域的邊界,為《山東國資》真正走出山東、擴大影響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對待新媒體,雜志的心態應該是非常開放的。一是可以將傳統媒體的信息深度優勢與新媒體的渠道傳播優勢相結合,在形式上做些創新。二是可以探索打造《山東國資》的新媒體矩陣,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宣傳陣地。三是可以在“資訊+服務”上做些探索,比如策劃一些讀者參與的話題或活動,增強互動性。
當然,所有的創新和改變都要基于既有基礎和資源匹配情況,并非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為《山東國資》的發展建言獻策、添磚加瓦,《山東國資》一定能越辦越好!
(王義強,華魯集團辦公室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