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紀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 劉小苗
淺議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人才的選育用留
文/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紀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 劉小苗
通過對國有企業人才問題的分析,聚焦問題,解放思想,建設新型國有企業人才觀念,從干部人才規劃、管理和實施體系入手,解析國有企業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剖析國有企業人才形成選育用留的具體措施,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推動國有企業人才引擎機制的形成和實施,建設四支人才隊伍,使國有企業人才隊伍成為我國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
國有企業;人才選育用留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也是影響社會發展和和諧穩定的重要社會單元,國有企業人才的選用對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和轉型發展的大局有重大的影響,十八大以來,四個全面戰略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明確了目標,特別是“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為我們國建的建設列出了時間表,“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在新形勢下,如何履行國有企業為經濟建設創造價值,為社會提供高效服務,如何謀求自身的發展,對國有企業人才的選育用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析原因,尋找痛點,建立中長期人才規劃。企業成也在人,敗也在人,人才資源質量決定企業發展質量。在目前產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發展的競爭逐步體現在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的競爭中,面對外企公司以優厚待遇和良好發展機遇等有利條件實施人才掠奪的局面,國有企業需要積極尋找痛點,建立中長期人才規劃。歸納國有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1.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專業結構不平衡,部分專業人才緊缺;人才年齡結構不均衡,尤其是快速發展的企業應屆畢業生比例偏高,素質能力無法滿足發展要求的矛盾突出;各領域的專家級關鍵人才隊伍規模較小。
2.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中層干部平均年齡偏大,中青年干部缺乏;對干部培訓的投入不足,知識趨于老化;既懂技術、又具備較強管理能力的復合型管理才能的領導干部不足,面向市場、開拓創新型人才缺乏。
3.技能人才隊伍中,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少,經驗不足,學歷水平低,班組長等具有帶頭作用的技能管理者人數偏少;培養力度和措施不足,發展通道不夠暢通,仍是制約技能操作人才隊伍發展的重要因素。
4.黨群人才隊伍中,專職黨群人員不足,兼職黨群干部管理力度弱;黨群干部培養體系不夠完整,培養力度需加大。
5.人才隊伍管理,一是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機制,四支人才隊伍分層分類管理的橫向協調及上下協調配合較為欠缺。二是對人才的管理缺乏統籌兼顧,關鍵人才的選拔培養缺乏力度,投入不夠,一般人才的培養呈現粗放化,無明確培養標準,人才整體的使用價值低下。三是人才隊伍的引進和退出機制不健全,在人才有序流動、留住有用人才、激發人才活力上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
由此,以人才隊伍結構調整優化為主線,以人力資源整體開發為重點,激活存量、優化增量,以市場化人力資源運作為方向,以公開、競爭、擇優為動力,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以內部培養為主,市場化配備為輔,應用互聯網思維,建立中長期人才戰略規劃,打造一支德才兼備、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和較高能力素質的人才隊伍,發揮好人才優勢勢在必行。
(二)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形成人才引擎機制。站在人才興企的制高點上,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對推進并加快實施人才引擎戰略的重要性、緊迫性形成共識,牢牢抓住發展機遇,率先實現“人才工作轉型升級”,更新人才理念、創新人才機制、營造成才環境、激發人才活力,建設一支與國有企業發展相匹配的、結構合理、門類齊全、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形成人才引擎機制,應成為國有企業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發展的共識。
1.統籌兼顧,圍繞企業發展規劃,堅持以核心團隊人才能力建設為主線,全面帶動“四支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抓好現有人才的培養提升和關鍵人才的引進使用,加大人才資源的全面開發力度,提高關鍵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2.激活存量、優化增量,提升質量,著眼創新人才資源經營的機制,充分利用內外部一切可利用的人才資源,為我所用。著力解決優秀人才發展通道建設問題;著力解決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問題;著力解決培訓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問題。提升人才資源的經營質量,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一流團隊支撐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3.加強儲備,調整結構,建立素質優良、專業配套、結構合理、貯備充足的人才隊伍。通過3-5年的時間,建立一支以經營管理人才、產品研發專家、專業技術帶頭人(首席工程師)、技師(首席技師)為龍頭,適應國有企業戰略轉型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
4.完善制度,創新模式,發揮國有企業黨委政治核心和干部管理的優勢,形成與深化轉型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開發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一)解放思想,樹立新型人才觀念。主要內容如下:
1.樹立互聯網人力資源思維,創新建設兩型企業人才隊伍,大膽提拔重用年輕而有真才實學的高層次人才。
2.樹立人才國際化觀念,打破國界、地域、單位和所有制界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推進人才交流。
3.樹立人才市場化配置觀念,將組織推薦、公開競聘和社會招聘相結合,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吸引一批國際、國內的領軍人才,形成聚集高層次人才的能力。
4.樹立人才隊伍結構整體優化的觀念。充分利用國有企業優勢資源,通過干部交流、項目合作等借智引才。
(二)把好選聘關,進的來,選的準。重點分析如下:
1.深耕傳統渠道,發揮國有企業的地位優勢,將校園招聘、網絡招聘作為應屆年輕員工的重要主陣地,吸引一批適合企業發展的知識型員工隊伍;發揮專場招聘、海外招聘的重要的作用,形成緊缺人才集聚的渠道。規范人才引進流程,實現新進人才與崗位合理匹配,真正做到“優化增量”。
2.堅定推進組織推薦,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將組織信得過、干得好的優秀干部選拔推薦到更能發揮其優勢的重要崗位,形成國有企業的中堅力量,真正做到確保“含金量”。
3.大力開展內部競聘,發揮國有企業的組織優勢,創新干部選聘模式,建立廣泛參與、公開公正、科學規范的新型干部選拔任用長效機制,拓寬選人用人途徑,開辟國有企業新的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脫穎而出的生動局面,真正做到“盤活存量”。
(一)接軌市場,創新人才培育觀念。以職業發展通道與勝任力體系作為基礎,配合人才測評,針對不同人群開展能力提升培訓項目,提高國有企業員工整體的崗位勝任力,實現人才隊伍能力提升和質量提升。
(二) 把好培育關,能干事,干成事。分析如下:
1.建立內部人才庫和外部人才庫。借助H E R、E R P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形成已有人才和行業重點、稀缺人才的快速信息反應和培育的蓄水池。
2.積極打造優質內部講師隊伍,通過建立高管、中層和基層管理干部分級培訓機制,將人才掛職交流、輪崗、派出學習、以干代訓等方式成為加速提升現有團隊的專業能力的主渠道。將人才培育和國有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通過項目帶動隊伍成長。打造素質優良、能力過硬、群眾認可的骨干業務隊伍。
3.充分利用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優勢,通過職工創新工作室、技能大賽、勞動競賽,選樹高技能人才。
4.建立和完善后備干部隊伍,發揮國有企業導師帶徒的傳統優勢,形成后備干部和后備人才有明確方向和目標的導師培養,定期推薦、調整、評價機制。調節國有企業人才隊伍結構,形成人次梯隊。
(一)實施頂層設計,落實以人才發展為引擎的戰略規劃。國有企業黨委應發揮“引領、助推、凝聚、服務”的作用,堅持與時俱進,推進促進國有企業發展的人才引擎戰略規劃的制定,使發現、識別、培育、使用好各類人才有據可依,使國有企業人才建設體系化、良性發展。
(二)建立以奮斗者為本,以實干者為榮的企業文化氛圍。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礎。國有企業也順應時代發展,形成以奮斗和實干為導向的員工認同的企業文化,形成推動國有企業轉型發展需要的人才成長職業通道。
(三)把好配置關,配的強用得好。配足專職,用好兼職,崗位激勵,強化兼職隊伍責任和工作積極性,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后臺管理,充分發揮“管工作標準,管工作指導,管過程監督,管任務落地”,健全工作標準,是黨群工作指標化、績效化,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堅持黨群工作與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
(四)把好評價關,留得住,出的去。以對部門及崗位進行價值評價為基礎,完善科學合理的員工薪酬體系,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收入分配機制與激勵機制,重點研究制定國有企業緊需人才的評價體系、晉升機制和分配制度,將績效管理作為激勵評價的有效載體,著力把崗位標準、工作標準、技術標準以及崗位說明書與業務流程一體化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探索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激勵方式和管理辦法,突出人才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
習近平同志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國有企業擔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人才的“選育用留”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為適應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建立一支能打硬仗、打大仗、打勝仗的多層次企業人才隊伍,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提升人才質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才創新的積極性,為各類人才創造一個施展才華,發揮作用的廣闊天地,是國有企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必備條件。
國有企業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業務實踐中培育人才,在改革事業中凝聚人才,在轉型發展中錘煉人才,必將激勵和帶領廣大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們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
[1]郭衛紅.淺談國有企業人才工作[J].管理工程師,2009.
[2]國有企業青年人才的培養[J].人力資源,2014(11).
[3]趙公民,李欣.我國國有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8.
[4]汪琪.如何鼓勵員工創新以塑造企業創新型文化[J].安徽文學月刊, 2011.
[5]于曉東.國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商業文化月刊,2012.
[6]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對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M].百度文庫,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