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輝 周麗英 蔡科 孫焱
(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現狀研究①
巫文輝 周麗英 蔡科 孫焱
(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以贛南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訪談法和文獻資料法,闡述贛南地區留守兒童生理和心理問題及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子,并提出提高贛南地區留守兒童健康的有效解決途徑和措施。
農村 留守兒童 主觀幸福感 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及產業經濟的發展,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務工仍然是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生存現狀。然而隨著人口短時間的遷移和經濟性尋求生活的渠道,務必會使一些農村家庭成員結構發生變化,現如今在贛南地區的農村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兒童生長發育的不規律性以及波浪式發展促使處于成長發育期的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等監護人的關愛,同時父母監督的缺失會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產生一系列的影響。研究和調查表明,處于生長發育期的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監督和關愛的缺少,心理和生理、 主觀幸福感都產生了很多的問題。伴隨著年紀的增長,很多留守兒童的三觀都發生了變化。因此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嫣然已成為當今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去關注和重視。該文采用文獻資料研究法重點闡述留守兒童健康問題的現狀,以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
2016 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國家再次將留守兒童問題付諸于公眾視野中。據相關統計表明,現如今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經超過6 000萬,在農村中,平均3個農村兒童中就包含一個留守兒童[1]。針對于留守兒童的定義有很多。所謂“留守兒童”,學者丁杰、吳霓等認為:“是指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并委托其他監護人給予照顧,且年齡在16歲周歲以下的農村兒童。”如今針對留守兒童的研究內容和方式有很多,給予留守兒童的定義也存在多樣性。對留守兒童年齡的界定并不統一。大多數學者對留守兒童的概念、年齡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時間等并未做出明確的界定。年齡界定多從0~14周歲以下的兒童,也有學者認為是16周歲以下的兒童或17 周歲以下都可認定為留守兒童,還有學者將其界定為18周歲以下[1]。多數學者認為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外出務工持續時間應該以6個月以上為宜[2],但也有的學者認為3個月就可以成為界定標準[3]。
2.1 心理行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表明,由于父母的外出疏忽了對其子女的關愛和監督教育,留守兒童中存在心理問題、生活自理困難、暴力行為等一系列問題的風險系數急劇上升。其主要的原因由于父母或一方外出務工使其家庭環境和成員結構發生了改變主,由于“隔代親”的現象和祖輩沒有能力以及其他條件限制對留守兒童的監管有限,有些留守兒童在家庭中的角色由子女過度到照顧年幼的弟妹的轉變,其過早地承擔父輩的責任。再者在家庭中由于無紀律性和組織性,傷害事件時有發生,對這些留守兒童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3],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是加重了留守兒童對社會適應的問題。但有學者研究指出,在菲律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很好的處理家庭關系,成人后適應社會能力增強,得到社會的支持也很多,提示由于父母的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三觀認識并未產生不利的影響。但在斯里蘭卡,由于母親的外出務工反而對其子女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其在成年后社會適應能力很低[4-5]。
研究發現,父母或者一方外出務工對子女的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墨西哥,由于父親的外出務工,導致該國約有61%的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其主要的影響是留守兒童會產生被被遺棄的心理感[6]。同樣,母親的外出也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5],可能由于傳統的母愛的缺失導致家庭分工和對子女的照顧缺少,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兒童不知如何提高和維持自身的健康,從而導致身體素質的下降和心理無助感加強。提示遷移者的性別和家庭世俗觀念可能會對子女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2.2 生理行為
生理健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指出,父母或家庭成員因工作或生活上的遷移行為都會對子女身體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1)隨著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收入來源的增加,家庭經濟基礎的改善會有利于子女的身體健康,健康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其健康狀況;(2)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其家庭成員及家庭角色的分工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可能導致對子女的義務監督和生活的照顧發生了改變,由于留守兒童缺少自理能力導致其生活質量出現下降,從而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5]。Mansuri[6]發現,在巴基斯坦農村中,外出務工的父母定期給自己的子女匯款,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有利于其家庭中女孩的身體發育。由此提示:父母外出務工可以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服務提供一定的資助和營養支持。謝新華研究發現,斯里蘭卡國內一些家庭因為父母的外出務工導致其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出現下降現象,其中5歲以下兒童體重出現了減輕的癥狀[2]。Kandel[7]等學者研究發現,在墨西哥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其子女的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反而有了明顯的提高,留守子女患病率明顯下降,健康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由此可知,雖然國外學者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相關的一些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不同研究對父母外出對留守兒童健康方面的影響存在著相悖的結論,很多問題和結論需要探討、研究。
3.1 心理行為
研究表明,由于父母長期的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在生長發育階段缺少了父母的教育和關愛,社會的不良風氣容易對他們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青少年時期,留守兒童心理處于比較脆弱的時期,由于挫折和不良的情緒會對其心理發展產生阻礙,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和問題。在留守兒童中,主要的存在的心理問題有同齡交往障礙、自閉癥、抑郁癥、自我中心觀念等[8-9]。我們在訪談中發現,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對其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聯系性。研究發現,父母外出務工、離異、單親家庭中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偏低,其留守兒童經常患病率比非留守兒童高。提示可能由于缺少與父親或者母親的情感交流和教育關愛,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發生了降低現象,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忽視了自我健康的認識。但有學者研究指出,家庭經濟基礎這一條件中,留守兒童家庭經濟狀況優于非留守兒童家庭,其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應該高于非留守兒童[4,10]。
3.2 生理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缺鐵性貧血是兒童常見病之一,針對對非留守與留守兒童貧血或缺鐵性貧血觀點尚未統一[2]。在對留守兒童的體格生長和發育的研究發現,留守兒童的營養不良高于非留守兒童,6歲以下兒童最多[3]。身體患病率中,經過2周的調查研究發現,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無顯著性差異[4]。農村留守兒童傳染病患病項目中,乙型腦炎的患病率最多,其可能的病因是來自于父母的傳染[5]。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意外事故傷害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對留守兒童的生存和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威脅,且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質量[8]。對留守兒童危險行為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中存在著自殺意識、生活不潔、不良習慣多、上網成癮、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9-10]。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值得社會、學校、家庭及留守兒童自身的關注和重視。不同的學者的研究結論存在異同,可能由于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且究者自身所選取的研究角度對研究結論產生的影響。但關愛留守兒童健康和成長的問題應盡早的提出可行的解決手段和方法。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主要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社會角色。政府機關應該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針對性的制定和頒布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措施。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應該進行適當修改,貼近實際情況;逐步取消進城務工子女入學和戶籍限制,提高人性化待遇和服務;(2)學校角色。完善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體系和監管力度;靈活管理方式和手段。同時,應該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的檔案資料,學校應該經常的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和視頻教學,提高學生對健康的認識;(3)家庭角色。外出務工父母定期的探親和“隔空關愛”要常態化,加強與親子間的溝通,委托監護人要盡職盡責;(4)本人角色。對于成為留守兒童的既定事實,自我的要求不能松懈,要有健康意識和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與提高應變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以往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多數在于留守兒童的家庭關系以及人際關系,干預措施也多為注家庭成員對其的影響。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及了解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較少,如何提升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和主觀幸福感的效果,針對性的解決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還有待于深入的開展研究。
[1]全國婦聯課題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13(6):30-34.
[2]謝新華,張虹.國外移民留守兒童研究及其啟示[J].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1):36-43.
[3]匡儀,呂颯颯,劉楓,等.農村留守兒童與城市兒童主觀幸福感之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6(6):919-921.
[4]陳曙,王京瓊.體育參與對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干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9):93-100.
[5]夏維海,蔡昭敏.我國留守兒童心理研究現狀與展望[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11):23-27.
[6]Mckenzie D,Rapoport H.Can migration re-duce educational attainment:Evidence from Mexico[R].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2006:3952.
[7]Kandel W,Kao G.The impact of temporary labor migration on Mexican children’s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nd performance[J].Int Migration Rev,2003,35(4):1205-1221.
[8]史沙沙,崔文香.留守兒童健康問題研究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2(6):757-758.
[9]余南寧,薛甜,林平安.安徽省留守兒童生活情感的現狀調查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6(1):103-106.
[10]翟莉.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班級教育原則與策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1):44-47.
G804
:A
:2095-2813(2017)03(c)-0178-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178
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十二五)規劃項目(項目編號:15TY10)。
巫文輝(1968—),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