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婉秋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西學語境下傳統武術發展的文化迷惘
蔣婉秋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前西方文化作為一種強勢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較大的沖擊,而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國粹,是一種內容豐富、價值廣泛、文化底蘊豐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統武術的本質屬性是技擊,由此制約著自身的存在與發展,并延伸出了武術的技擊、健身、道德的基本價值體系,習武者長期以來遵循與恪守,由此融鑄了傳統武術的文化載量,傳統武術的文化迷惘是從這里開始的。面對著西方體育“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武術,傳統武術發展將何去何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傳統武術 發展 文化 迷惘
1.1 技擊性因素
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武術逐漸形成三大主流,即競技武術、傳統武術、健身武術。首先,傳統武術是在民間開展的武術活動,傳統武術的本質屬性是技擊。而競技武術是國家體育管理部門從眾多的武術項目中選出部分武術項目作為競賽項目,競技武術把追求高難度的動作作為發展的方向。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經過長時間的相互影響,使得傳統武術的技擊性受到了競技武術潛移默化的滲透,在技術風格上出現了向長拳轉移的傾向,而競技武術卻大量增加了武術運動員在空中旋轉和跳躍動作,造成了附加在跳躍、旋轉上的華而不實的演練,追求動作的舒展、美觀,使傳統武術在勁力和技擊風格中被淡化或者被遺棄。另外,傳統武術是主要在廣大人群眾中開展的項目,其次,在中小學和大專院校也都開展了武術這門課程,他們存在一個共同點都是把增強體質、修身養性、鍛煉身體作為主要目標,而武術的技擊功能作為次要目標,使武術的技擊性再次削弱。最后從我國目前的武術項目練習中,主要是以武術套路練習為主,對于具備對抗性的練習很少,這不僅不利于提高武術的技擊能力,反而造成了習武者無法體會武術動作中技擊動作中的文化內涵。
1.2 文化傳承中“人”的因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在接受采訪時說“民間文化的傳承人每分鐘都在逝去,民間文化每一分鐘都在消亡。”[1]
傳統武術的傳承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保護傳統武術文化最關鍵的環節是保護各拳種項目的傳承人,他們經過長期的學習,不斷的揣摩,不斷的練習,掌握著該拳種的風格特點和文化內涵,擁有精湛的技藝。出于對自家技藝的珍視,師傅不會隨便傳授,所以傳統傳統武術的傳承人往往數量少、技藝精,傳承之路系于一線,一旦中斷,可能也就標志著一門武術的消亡[2]。當今社會中大多傳承人為了生存與發展,迫于外界經濟負擔,大部分出去打工,只有少數人把傳承拳種作為己任,一直在默默堅持,讓我們不由得感嘆傳統武術拳種文化的流失比較嚴重。他們面對市場經濟的強勢抉擇和西方娛樂方式侵入,一批身懷絕技的民間武術傳人常常扼腕嘆息,沒有合適的傳承人繼承武術的精粹,許多傳統武術的套路和功法都藝絕人絕。
在1984年前后的三年中,中國武術工作者為挽救傳統武術的困境,曾經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對全國范圍的武術進行了挖掘整理工作,摸清了“家底”,及時拯救和保存了失傳的拳種[3]。然而,遺憾的是對這些散落于民間的優秀傳統武術只是進行了一次聚合,而沒能有組織、有計劃地把這些資料科學化整理、繼承和傳播,讓這些理論束之高閣和放任自流。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再次丟失,當然技擊傳承只有那些體悟者最有發言權,但是如今他們已謝世將技藝帶走或消亡。所以說在傳統武術文化中傳承人和國家的扶持力度也是武術文化發展和傳承的重要因素。
2.1 傳統武術文化中”原真性“缺失
我國從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化社會,文化生態產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同樣在社會環境中的傳統文化也隨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武術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樣也會產生新的變化,而那些最本質的東西我們應該加以繼承和發展。近百年來,武術形成了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既獨立又并行的局面,在傳統武術近代的發展中,傳統武術一直遭受競技武術如洪水猛獸般的擠壓,始終都處于一種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中國武術文化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保護和傳承就會遺失。[3]傳承和傳播都建立在實物的基礎上,只有把拳種在身體上傳承下去才能保存原滋原味的拳種文化。在繼承與傳播中要建立“原真性”概念,維護傳統文化的內涵。
2.2 學校武術教育文化的缺失
當前我國中小學里人人對奧林匹克的宗旨和歷史耳熟能詳,卻對中國武術文化的內涵卻知之甚少,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和文化理解是武術文化所不能比擬的,理論上的豐富更加反襯出武術文化教育實踐的缺失。
在學校教育中,武術已作為一個體育項目進入教育當中,但是武術教育卻從來沒有扎根于學校,因為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對武術在學校的傳播中一直都是大力推廣和提倡,所以制定了嚴格的教學大綱,編寫了武術教材。但是從學校武術課出現的問題來看,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國外的跆拳道和空手道在中國的傳播如火如荼,沖擊了武術在中小學以及大中專院校的開展與傳播。另外,按照競技武術編寫的教材內容是否有利于普及教育,按照西方學校教育模式開展的武術教學是否有利于武術的傳播,正在使武術教育被形式化,造成了有大綱、有教學內容無人教、無人學。還有眾多因素的制約導致武術在不少學校都名存實亡。武術在青少年的心中已形成了歪曲的形象,近年來學校武術出現了“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學校武術文化減弱的原因在哪里。
2.3 參照西方體育文化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許多外來文化不斷涌現,以它獨特的風貌吸引著國人,面對“跆拳道”“空手道”帶來的今憂,以及傳統武術文化發展的艱難處境,令我們國人不能不進行反思。反思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西方文化入侵中國之后武術不得不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隨著競技武術一步步走到國際舞臺的熒幕,不少人曾提出武術發展要與國際接軌,接軌的內容從競賽體制到項目設置再到技術創新及裁判規則,他們把西方體育文化作為參照,同時對傳統武術的的活動樣式、價值體系、文化內涵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傳統武術發生了割裂與過濾。最為典型的是武術管理部門舉辦傳統的賽事,許多裁判規則都是按照競技武術《競賽規則》來作為評分標準,卻不以傳統武術的特點來進行評判,甚至評分者是競技武術的裁判,很難凸顯傳統武術的比賽方式方法。這種從內容到形式都向競技武術靠攏的方式,很不利于傳統武術的繼承與發展。武術偏離了傳統,就如同失去了它的文化家園,使得在西方語境下傳統武術的發展成為了一種文化痛楚。
2.4 傳播媒介的影響
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播媒介從語言、文字和印刷傳播,逐漸發展為今天的電子和網絡傳播。現在武術文化傳播的網絡傳播主要有三類:官方網站、商業網站、個人主頁等等,其中官方網站主要是傳播國家、武術協會、賽事組織的一些重大賽事活動和工作的動態,提供一些資料共分享下載,它主要是維護官方的權利,為官方說話的,它所提供的資料真實而且具有權威性、可信度比較高,相比較而言,有待完善的是官方網站上傳統武術傳播的內容較少、更新速度慢、信息傳播不及時、缺少多種版本的語言,這無疑對武術的推廣傳播是一個重大損失。商業網站也存在廣告版面較多、內容枯燥、更新緩慢、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許多網頁只有主頁,卻沒有主要內容,許多站點只有查詢功能,卻無法讓人從眾多的知識中提取所需知識,這些在商業網站上出現的問題同樣在個人主頁上都有所體現,是傳統武術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瓶頸。
最后在信息化社會高度發展的國家中,中國武術的各種比賽,電視媒體卻極少直播或轉播,而柔道和空手道的比賽規則幾乎是重要的直播對象,這無疑不利于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播,更不利于傳統文化的發展。
2.5 武術的市場化陷阱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經濟體制變革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把物質生產部門推向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各種文化精神產品都被打上了商品經濟的烙印。武術產業在這發展潮流中提出“以武養武”和“開發武術資源”的口號。近三十年來,形成了武術產業圈,另外,還成為促進當地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一度風靡全國的“少林武術熱”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是在武術產業化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比如在技擊傳承方面,傳統武術歷來都注重以德為主的擇人信條,鄙視那些唯利是圖者。對照我們在當下的商品經濟沖擊中,很多人把武術傳承當作一種“超市式”的商品買賣關系,對習武者不分好與不好,都一概接納,形成了“重利輕藝”的局面。在“一切向錢看“的利益驅動下,使得中華武術傳統的技藝傳承方面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是本源的文化、母體的文化,是現代一切文化藝術的根基,對將消失的本土文化的保護,就是對民族文化之根的保護,一個民族文化的穩定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武術文化是典型的東方文化、民族文化,具備東方人典型的哲學、宗教和審美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獨特性,同時,武術文化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制約和影響,理論上受到傳統文化思想的指導,進而制約了它的行為方式。傳統武術要想在西方競技體育文化背景下求得發展,就要立足于傳統文化,與時俱進,保留本質,走科學化、大眾化的發展道路。
[1]馬文國,丘丕相.文化的流失:傳統武術的痛楚[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1-3.
[2]牛愛軍.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對“傳統武術傳承人”保護問題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10):52-55. [3]王 崗.丘丕相.中國武術:尷尬的境遇與發展的新策略[J].體育科學,2006(4).
The Lost of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Culture
Jiang Wanqiu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Western culture, as a kind of powerful culture, caused a larger impact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ushu as the quint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rich contents, extensive valu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Traditional Wushu ha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fighting, which restricts the ow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extend out of the Wushu combat, fitness, basic moral value system that practitioners for a long time follow and abide by, and formed the cultural load of traditional Wushu, but the cultural lost of traditional Wushu begins contemporarily. In the face of western sports "faster, higher, stronger competitive Wushu development, it is a difficult issue for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Culture Iost
G85
A
2096—1839(2017)3—0019—03
蔣婉秋(1993~),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