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冬 ●馮國川
網上購物有泄露信息的風險,去商場就安全嗎?美國一家科技公司稱,越來越多零售商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獲取顧客信息,人臉數據的安全使用引發媒體關注。
美國CNBC網站24日報道,,怡和科技亞洲集團的總經理馬克·倫特接受采訪時表示:“實體零售商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了解客戶?!彼粤闶凵虃兤谕柚录夹g對顧客的購物舉動進行分析。他們會在店內設置多處人臉識別監控器,仔細甄別顧客在各購物環節的反應,以便及時通知員工處理。此外,零售商還會將面部表情數據與顧客的年齡、購物信息等相關聯,對顧客行為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最終達到改善購物體驗的目的。據悉,國際知名零售商沃爾瑪正在試驗這項新技術。一名科技業內人士稱,沃爾瑪和其他類似零售商應對數據謹慎處理,避免侵犯顧客隱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也報道稱,谷歌近期因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安卓手機用戶的位置信息而遭韓國傳喚。據報道,從2017年開始,安卓手機里的谷歌應用程序在聯網時就會回傳用戶地理信息。即便關掉GPS、拔掉SIM卡也不能阻止谷歌的收集行為。韓官方稱,如果谷歌行為屬實,將涉嫌違反該國《位置數據保護法案》。
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研究所所長秦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用戶的大數據在不知不覺中被企業掌握很多時候讓人無可奈何。目前,大數據企業利用所掌握的用戶數據進行商業行為的做法比較普遍,一些行為處于違法的邊緣地帶。各國都應該加強立法予以判定和規范。秦安表示,類似行為的隱患可分為三個層面,從個人層面看,掌握用戶數據的人可能以此進行犯罪活動;從企業層面看,企業可能利用其掌握的個人信息謀取非法利益;從國家層面看,大量的個人數據被出賣可能危及一個國家的情報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