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平



10月16日,作為入展者,我榮幸地受邀參加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民族脊梁”迎慶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全國書法大展開幕式,入展的作品是我書寫的革命先烈趙一曼《濱江述懷》的詩句:“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边@首詩是趙一曼烈士赴東北戰場前,拋家別子時所作的述志抒情七律,展現了她長年在祖國大地上過江渡海的奔波,立下為國為民不為家的志愿,道出了革命志向及艱辛的奮斗道路。特別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句,寫出了巾幗不讓須眉之氣。趙一曼烈士一生忠貞于革命,甘愿用一腔熱血浸染中華大地,表現了誓死捍衛國家的英雄氣概。綜觀此詩首聯言志,頷聯述氣,頸聯舍命,尾聯圓夢,辭工意暢,述志言情,一氣而成,語意慷慨,氣勢如虹,有陽剛之美,毫無雕琢痕跡,是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
這次書法創作,我始終是帶著兩種心情:一種是對烈士的崇敬和緬懷之情;另一種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這兩種復雜之情的感召下,所有創作激情和細胞都被調動了起來,腦海中不斷浮現革命志士前赴后繼的英勇畫面,讓我懂得了民族脊梁的真正含義,只有發自內心的去寫,用思想去寫,用靈魂去寫,用真情去寫,才能把滿滿的正能量注入筆端,才能創作出有靈魂、有生命的作品。能夠參加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展,對我個人來說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對一名工作在基層的書法工作者來說,我們有義務把傳承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傳承革命意志扛在肩上,這就是一種民族
文化擔當。
就這幅作品來講,寫之前,我反復斟酌,反復思量,反復揣摩,3.67米的巨幅,選擇用草書表現,更能讓人體會到革命烈士慷慨激昂之氣,字里行間透露出英雄灑脫豪邁氣概,是對我這么多年研習“二王”書法和學書情感的一種喧泄和充分釋放。我是受遼河文化的熏陶成長起來的,既要師法自然,師法傳統,又要不斷創新,我感到行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氣呵成,筆勢排山倒海,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變化結點有韻律,有韻味,有動感,筆下才能有真意、有真情,才能達到真境界。在運筆上,我力求自如發揮,遒勁中帶著秀美,講求氣脈貫通,形體結構濃淡相宜,力求寫出靈性,寫出境界,寫出氣勢,寫出風采。我始終認為,研習書法實際上是在寫心、寫意、寫情、寫感覺,不是故意為之,造作為之,岢意為之,治氣為之,瀟灑大方、和盤托出才是大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