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20世紀80年代,我家住在南京秦淮河南岸烏衣巷的一個小庭院里,院子里種著一棵桂花樹。桂花樹并不十分高大,橢圓形的葉子碧綠碧綠的,每到秋天桂花就星星點燈般點綴在枝干上,一團團,一簇簇,如同無數黃色的小珍珠,分外可人。濃濃的桂花香漫過小院初秋的每一個黎明和黃昏,品味著馥郁的芳香,那個時節,我還能嘗到母親做的美味桂花鴨。
桂花鴨是家鄉的一種特產,久負盛名,其做法也不復雜。母親先從桂花樹上采摘少許桂花,洗凈,用沸水稍燙后撈起晾干,用白糖腌制待用。母親又將一只宰殺洗凈的鴨子內外用鹽涂勻,腌制三小時,再將其放入用生姜、八角、陳皮、白醋、大蒜、料酒等熬制的鹵水中,加入用糖腌制的桂花,旺火煮上一小時,撇去鍋中漂浮的調料和浮油,桂花鴨就做好了,鴨肉中會有桂花的香氣,鴨湯也很鮮美。每當這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撕下一條鴨腿往嘴里送,全然不顧燙嘴,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的桂花鴨成了我那時難以忘記的一道佳肴。
父親愛吃桂花鴨,用桂花鴨下酒對父親來說是一件愜意的事。父親在外操勞了一天,回家后他總會在院里的桂花樹下擺一張方桌,一把木椅,這時母親就把一盤白嫩嫩、油光光的桂花鴨端到父親面前,父親心滿意足地呷一口二鍋頭,再來上幾片桂花鴨,悠悠地吟誦道:“八月桂花遍地香,獨占三秋壓眾芳。”
讀初中時,一到秋天我就會出現口干咽燥、咳嗽少痰、鼻塞干痛等秋燥癥,到醫院看了效果也不大好,母親說醫生開的西藥對身體無益,治療秋燥癥最好的辦法是飲食調理,鴨子性涼,桂花鴨有潤燥、清火的療效,對付秋燥癥最有用。那時家里并不富裕,但每周母親都會為我做一只桂花鴨,品嘗著母親做的美味,我的秋燥癥緩解了很多。
時間如流水般過去,后來我到外地求學并安了家,很多年都沒有吃桂花鴨了。聽母親說家鄉院里那棵桂花樹每年秋天還在開花,小院里依然是芳香四溢,她每年還會做桂花鴨,只是我不在她身邊,自己吃起來總覺得不那么香,母親的話讓我傷感起來。
前幾天秋雨綿綿,家鄉的一位親戚出差時途經我這里,她捎來了母親親手做的桂花鴨,我大快朵頤,那股鮮味和嫩勁兒難以割舍,桂花香溢滿了唇齒之間,恍惚間我仿佛看見了在金陵城的小庭院里獨坐在桂花樹下的母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