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麗敏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我國高等院校必須要改變過去的傳統觀念,通過結合我國當代經濟視域下的經濟結構體系以及經濟市場的需求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方面的培訓,從而實現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更加精準和高效的就業。針對當代中國經濟視域對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以及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就業率進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夠幫助現代市場經濟下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更好就業和發展。
關鍵詞:經濟視域:教育體制;高校就業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066-02
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體制的不斷發展、改革和完善,在我國當前的經濟視域下,正急需專業復合型的綜合素質高等院校人才。為了能夠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的變革,我國高等院校不僅需要在高等院校內部大力開展符合當前經濟形勢的就業指導課程,更要不斷培養和提高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在經濟社會中知識的運用能力,并根據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的特點和高校自身的特色,探究、發展以及建設新時期的高素質畢業人才隊伍。
一、當代中國經濟對高等院校就業方面的影響
由于我國當代經濟視域下,高校畢業生正在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經濟型社會,這對高校畢業生的擇業觀、就業所在地、就業方向等各方面都在發生著重大的影響:
(一)當代中國經濟對高等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影響
1.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高等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的領導開始意識到過去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已經不能夠再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的要求,而是要逐步開始將中國的市場經濟結構作為需求導向,對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進行一定的選擇,將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和市場經濟發展貫穿始終,完全按照市場經濟中對行業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行業規范、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對高等院校的就業課程進行實施。通過這種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就業指導的培訓,才能夠有效增強高等院校畢業生在現實中的就業意識,確保畢業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確保畢業生畢業后能夠迅速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綜合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畢業生日后的就業競爭力[1]。
2.高等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開始逐漸融入經濟社會當中
越來越多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開始逐漸融入到經濟社會當中,主要是高等院校通過與當地的企業或者培訓機構等以建立合作的模式,利用不同高等院校畢業生的自身優勢和特色,將市場經濟的社會實踐培訓輔導和就業指導課程相結合,共同制定畢業生的就業培養計劃,以建立畢業生就業指導實訓中心,引進企業先進的培養模式和就業教學方法,積極推進就業項目的實戰、訂單培養、頂崗預就業等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的培養模式的改革,注重對畢業生的職業培訓,強化畢業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得畢業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當前經濟視域下的各行各業和經濟社會的具體發展情況.校內或校際間的就業交流,不僅有利于高等院校畢業生的身心發展,而且能更好幫助畢業生積淀經濟社會新形勢的就業理念,使畢業生畢業后能夠迅速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且讓畢業生畢業后就能夠迅速融入市場經濟當中,從而在企業內獲得快速的發展和提升。
(二)在我國當代經濟視域下高等院校就業情況的變化
1.高等院校畢業生從傳統行業向高新行業流動
過去我國以傳統加工類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其中主要包括了煤炭、制造、生產、機械類等為主體的產業正在不斷消失,而在新的市場經濟形態下,電子、計算機、生物等各種新型行業的不斷擴展,使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急迫,面對這種情況,我國高等院校的就業情況也正在不斷發生著改變,過去畢業人才普遍向傳統行業流動,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人才開始傾向于選擇那些知識和技術密集型,且具有更高經濟效益的高新技術行業進行就業。
2.高等院校畢業生開始傾向于選擇創業型企業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視域下,國家逐漸出臺了越來越多的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來對創業型企業進行支持,而越來越多的中小規模的創業型企業也開始在市場經濟當中嶄露頭角,這就使得我國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往往放棄了過去只對大型企業的鐘愛,而是轉而選擇那些創業意識新穎、創業精神和能力強的中小型企業,這種迎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經濟結構的實際狀況,正在不斷推動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的一波新浪潮。
3.高等院校畢業生愿意選擇二三線城市工作
過去由于我國北上廣等地區薪資水平、薪酬福利結構等都處于較高的水平,不少的畢業生都被吸引,從而選擇一線發達城市進行就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少的二三線城市正在不斷崛起,過去落后的西部地區也正在以更加寬松的就業環境、更加優越的薪資水準,更加健全的福利結構制度,可以說,在我國經濟視域下,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正在促使著高等院校畢業生向二三線城市進行流動。
二、在當代中國經濟視域下,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就業率
(一)為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網絡平臺
依托高等院校的網絡環境為高等院校畢業生創建就業指導網絡平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高等院校的畢業生更好地認識到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從而幫助高等院校畢業生通過寬松可自我發揮的網絡環境,找到最合適的企業,并借助網絡平臺中不同企業所提供的就業模擬訓練、模擬生產實習和模擬畢業實習等,讓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在擇業和就業的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自我的角色意識,為推動我國當前經濟視域下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逐步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提供良好的環境[2]。
(二)開展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素質培訓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視域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不滿足于畢業生的畢業院校、專業以及成績等方面的要求,而是逐漸開始對高等院校畢業有了專業素質方面的要求,通過錄取那些能夠和企業普通員工無差別的畢業生,可以使得企業不必浪費更多的時間對畢業生開展崗位培訓等,幫助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加快速穩步的發展。針對當前經濟視域下的這一現實情況,我國高等院校管理層必須及時對畢業生開展就業素質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始終以虛擬職場為體驗式訓練,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始終,以增強畢業生的就業意識。通過培養畢業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使畢業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可以切身體驗嚴格的生產紀律、一絲不茍的技術要求,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不僅培養了畢業生具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質、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敢于挑戰自我極限的勇氣和精誠合作的團隊意識,更有效提高了畢業生體能、毅力、智慧、溝通、協作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目的。這種綜合就業素質的培養能夠確保畢業生畢業后迅速適應企業崗位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時實現畢業生從校園到企業的無縫銜接,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在不受任何影響的前提下,能及時汲取到最新鮮的血液[3]。
(三)轉變理念,加強畢業生對中國現代經濟結構的認識
過去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對畢業生就業方面的理念僅停留在就業指導課程、就業活動開展等方面,但由于就業指導資金不足、就業活動安排不夠科學合理等情況,導致了高等院校畢業生并不能夠通過這些就業課程和活動了解到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從而就導致了許多畢業生存在參與活動積極性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就要求首先我國的畢業生必須具備深厚的社會經濟知識儲備,通過全面和充分了解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才能夠對我國當前經濟視域下,產業經濟的分布情況、不同產業對畢業生的專業需求、社會經濟對人才類型的要求等方面進行充分了解,為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未來的更好就業打下堅實的知識和理論基礎[4]。
結語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視域下,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能夠促進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更加精準就業,促使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些都是我國現代經濟社會對高等院校畢業生的急切需求。因此,我國的高等院校必須要充分發揮就業指導的教育效能,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高等院校的實際狀況,鼓勵畢業生以主動和自覺的學習以及了解我國當前的經濟結構、經濟模式、產業發展等,并依據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愛好相結合,推動高等院校畢業生在當前中國經濟視域下就業的一波新浪潮。
參考文獻:
[1] 陳勇鳴.中國就業出現的新跡象新問題[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5,(6):62—63.
[2] 王慧.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風,2015,(4):216—218.
[3] 邢繁輝.當代中國經濟結構視域下大畢業生就業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4] 藺思濤.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的變化與政策創新[J].中州學刊,2015,(8):82—85.
[責任編輯 興 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