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坦
摘 要:隨著新《醫院會計制度》和《醫院財務制度》的頒布與實施,要求醫院在管理中引入全成本核算模式,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促使成本核算信息能夠如實反映醫院成本情況,為開展財務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因此,從概述醫院全成本核算入手,對醫院財務工作中實施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全成本核算理念下的財務工作優化措施,期望對提高醫院財務工作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醫院;全成本核算;財務工作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144-02
一、醫院全成本核算概述
全成本核算是企業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我國各醫院在對其進行借鑒后,結合自身的經營特點,通過改進優化形成了適用于醫院財務工作的管理方法。醫院全成本核算具體是指,根據核算對象對醫院經營業務中的全部消耗進行歸集,并以科學的方法對相關費用進行合理分配,通過計算最終得出總成本。這種核算方法涉及的范圍相對較廣,除醫院的各個科室之外,還將行政管理及后勤等部門包含在內,從核算的內容上看,也更為詳盡和具體,與醫院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這種新的核算方式在內容上更加系統化,具體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全成本核算模式更加符合醫院財務工作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廣使用價值。
二、醫院財務工作中實施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降低醫院運行成本
由全成本核算的特點可知,它將醫院多個部門都納入到了核算范圍當中,如臨床科室、門診、行政、后勤等,由此不但能夠更加透徹地對醫院的經濟管理情況進行分析,而且還有助于醫院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醫院服務規模的擴大,從而使醫院的整體服務質量獲得進一步提升。醫院通過全成本核算,并將核算指標落實到各個科室,能夠使各科室的成本與利益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醫院實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使運營成本有所降低,同時還能使醫院上下全體員工充分意識到成本核算并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通過所有部門及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二)有助于實現醫院資產保值增值
醫院實行全成本核算,可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從而使相關物資的采購、清算等環節變得更為規范。庫存標準存量及上下限表的編制,可使醫院管理層隨時了解并掌握物資的存量情況,有利于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不必要的浪費會隨之大幅度減少。全成本核算在醫院財務工作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成本核算管理效率,通過網絡信息共享,相關部門可掌握各個科室的物資領用及消耗情況,由此提高了核算的精確度。不僅如此,醫院的管理者還可利用這部分信息對各部門及科室的資產余缺情況進行分析,據此對閑置的資產進行處置和利用,提高資產的使用率,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在全成本核算模式下,醫院的物資采購需要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由此可使醫院能夠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進行采購,不但確保了產品的質量,而且還降低了采購成本,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可為醫院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三)有助于提高醫院經濟管理效益
對于醫院而言,成本歸屬于經濟指標的范疇,而全成本核算作為衡量醫院工作質量的關鍵性指標之一,其可以反映醫院各項經營活動的業績。醫院實行全成本核算,可對成本進行有效的監督控制,由此可促進各個科室加強經營管理,并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凝聚力,從而樹立起為病患服務的意識,有助于醫院社會效益的提升,在這一前提下,醫院的經濟效益也自然會隨之提高。除此之外,全成本核算的實施還可幫助醫院轉變管理方式,使醫院財務部門對成本的預算及核算工作有了更加詳實、可靠的依據。對各科室實行全成本核算,除能夠增強審核力度之外,還能使科室的支出更加規范化,有助于成本費用的降低,這對于醫院經濟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全成本核算理念指導下的醫院財務工作優化措施
(一)提高醫院全員的全成本核算意識
醫院通過實行全成本核算能夠達到優化財務工作的目的,為確保全成本核算的順利實施,醫院應提高全員的全成本核算意識。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醫院財務人員應改變核算模式并轉變工作理念,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全成本核算體系,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成本管理網絡,以實現信息共享。同時應制定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制度,對財務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規范。并制定合理可行的獎懲機制,對工作表現優異的財務人員應給予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獎勵,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于嚴重失職給醫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財務人員,則應進行相應的處罰。其二,醫院應重視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組織相關財務人員開展培訓工作,更新他們的知識,提高其專業能力。其三,鑒于醫院全成本核算起步較晚,與之相關的規范標準尚不健全,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出臺相應的標準,從而使財務人員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依。
(二)強化財務分析工作
醫院財務工作要在全成本核算理念的指導下強調財務管理效益,為醫院提高經濟效益奠定基礎。為此,醫院財務工作必須利用財務分析方法,揭示醫院經濟運行情況,為制定醫院發展戰略和進行經營決策提供更加完善的財務信息支持。例如,在分析醫院成本投入與收入效益是否合理時,可運用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邊際效益分析法,權衡醫療成本、醫療服務、醫療收益之間的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在醫院資產管理中,可通過已掌握的財務資料分析計算醫院總資產周轉率、藥品周轉率、固定資產增值率等指標,從指標中分析醫院資產使用效率,采取必要資產管理措施,保證資產保值增值;在醫院經濟管理中,可通過計算醫院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對外醫療收益率等指標,掌握醫院的整體收益水平和運營能力,為醫院制定長遠的經營規劃提供依據。
(三)加強醫院成本管理
醫院財務工作要將成本管理作為重點,充分利用全成本核算模式對醫院運行成本加以控制,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在成本管理中,醫院要結合自身運營結構特點,成立成本核算部門,建立起涵蓋各職能部門和科室的成本管理網絡,制定科室成本核算辦法,落實成本管理責任考核制度,并對各科室的成本進行分析評價,考核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在成本管理中,醫院要做好成本預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工作,形成集事前、事中、事后于一體的成本管理體系,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在降低醫療成本的同時,保證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四)落實全成本核算監管
為使全成本核算在醫院財務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醫院應當加大對其監督管理力度,遵循實銷實耗的原則開展核算工作。財務人員應在當月的月初和月末,對藥品庫進行盤點,并進行對賬,如果賬實不符,應及時查明原因。醫院購置醫療設備及固定資產前,財務人員應當主動參加論證會,并結合醫院當時的情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在固定資產采購前,必須制訂合理可行的計劃方案,采購人員則應本著貨比三家的原則嚴把設備質量關。購置回來的固定資產,應在投入使用前按其類別和功能建檔立案,并歸入到相應的數據庫當中,采取一機一卡的管理模式,防止固定資產流失。此外,醫院應當對各個科室及部門的物資進行精細化管理,借此來防止資源浪費;并定期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合理的配置和保養維護,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
結語
總而言之,全成本核算理念是對醫院成本核算模式的創新,有助于擴大成本核算范圍,增強醫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意識,有效降低醫院運行成本。醫院財務工作要積極實施全成本核算模式,通過全成本核算強化醫院成本管理,提高財務工作水平,為醫院經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永珍.新制度下對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探討[J].會計師,2013,(1):96-98.
[2] 趙穎,馬宇林.新醫改形式下醫院財務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2):106-108.
[3] 郭劍飛.對新財務會計制度下醫院成本核算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5,(1):124-125.
[4] 向恒靜.新財務會計制度下醫院成本核算的探討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5,(12):74-75.
[5] 楊乃寧.新制度下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意義[J].中國市場,2016(11):145-147.
[6] 王芳,孫雪萍.醫院財務工作開展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5,(10):68-69.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