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



摘 要:選取2013—2015 年深市主板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構建回歸模型對媒體負面報道、信息披露質量和審計費用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受到媒體負面報道越多,信息披露質量越差,同時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改善程度越高。對于審計機構而言,負面報道的數量影響審計費用的高低,且在出具非標意見的情況下影響程度更高。
關鍵詞:媒體監督;信息披露質量;審計費用;有色金屬行業
中圖分類號:F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148-03
一、理論背景與研究假設
(一)媒體監督與信息披露質量
對比于正面報道而言,負面報道更會抓住讀者眼球,所以本文探討的媒體監督方式主要是從負面報道角度。證監會曾公開表示,歡迎媒體作為監督方來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如果一個企業收到的負面報道越多,為了進行正常的融資公司運轉,管理者很可能修改信息披露內容,導致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下降。媒體在監督公司同時也約束經理人行為,如果公司受到的負面報道越多,經理人想挽回聲譽的心情也就越迫切,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程度也會越高。據此,提出本文的第一、二個假設。
假設一:上市公司負面報道越多,其信息披露質量越差。
假設二:上市公司負面報道越多,其下期信息披露質量改善程度越好。
(二)媒體監督與審計費用
于忠泊(2011)認為,媒體的放大效應,會使有問題的公司積極應對媒體報道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公司外部事務的執行者,無論是從自身還是從規避外部風險的角度考慮,都會對媒體負面報道作出積極應對。當新聞媒體直接作用于上市公司時,審計機構將會投入更多,為自己的審計結果負責,這也就意味著會增加相應審計費用。據此,提出本文的第三個假設。
假設三:上市公司的負面報道越多,其審計費用也越高。
審計意見是審計單位最后出具的審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審計質量的高低。伍利娜(2003)認為,非標準審計意見會向公眾更多的傳遞上市公司的負面信息,因此上市公司為了維護自身聲譽,會通過與事務所協商討論等方式,從而產生更高的審計費用。因此,非標準審計意見可能會增強媒體監督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據此,提出本文的第四個假設。
假設四:在負面報道存在的情況下,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機率越高,審計費用越高。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變量定義
本文選取2013—2015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控制變量數據來自于同花順,信息披露質量數據來自深交所信息披露門戶。信息披露質量改善程度樣本量年限為2014年與2015年。
1.媒體監督。對媒體監督的定義是媒體負面報道,選擇8份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報紙作為報道的主要來源,進行負面詞搜索,結合年限范圍進行分析,判斷是否屬于負面報道。本文定義媒體監督media=ln (負面報道次數+1)。
2.信息披露質量。信息披露質量Q采用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考核等級來衡量,網站考核等級分為A、B、C和D,分別賦值4、3、2和1。對于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Qchange,采用當期信息披露質量得分減去上期信息披露質量得分,計算結果分為三種情況:正值、0和負值,分別賦值為3、2、1。
3.審計費用。采用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作為審計費用的替代變量,其他變量略。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結果(篇幅受限,需要描述性統計結果請與作者聯系)可以看出,負面報道總體數量不多,但是個別公司存在負面報道。信息披露質量平均值為2.88,表明信息披露質量狀況良好。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程度均值2.02,表明負面消息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積極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佐證假設二。審計意見平均值0.94,說明大部分審計意見都為標準審計意見。
(二)相關性分析
表1顯示,負面報道數量與信息披露質量在1%水平下顯著負相關,假設一成立。負面報道數量與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程度在10%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說明上市公司負面報道越多,越有利于下期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假設二成立。
表2顯示,負面報道與審計費用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與假設三相符。審計意見與審計費用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說明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概率越大,審計費用越多,但是審計意見與負面報道交叉項并未出現顯著關系,假設四并未得到支持。
(三)回歸分析
表3顯示,Media回歸系數顯著為負,與假設一契合。第三列是對模型二的回歸結果,與相關性分析有所不同的是,媒體負面報道并未與信息披露質量改善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本文排查原因時,單獨對媒體負面報道與信息披露質量改善程度進行回歸,發現回歸系數呈顯著正相關。由于本文選擇的為有色金屬行業,樣本量較少,假設二并未得到支持。第四列是假設三與假設四的回歸,負面報道與審計費用呈現顯著正相關,說明負面報道的存在,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審計費用,與假設三相符。負面報道與審計意見的交互項與審計費用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與假設四相符。
四、結論
本文將有色金屬行業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手工查取負面報道、將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等級作為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構建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司負面報道越多,其信息披露質量越差,也越有利于上市公司下期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雖然在回歸分析中未得到顯著性支持,但是相關性分析中得到支持。針對負面報道和審計費用,驗證了公司負面報道越多,審計費用越高的現象。以負面報道角度來觀察上市公司經營運行情況,既肯定了媒體信息傳導機制,也為緩解利益相關者信息不對稱,搭建溝通橋梁提供了媒介。
參考文獻:
[1] 劉啟亮,李,張建平.媒體負面報道、訴訟風險與審計契約穩定性——基于外部治理視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69 -80.
[2] 戴亦一,潘越,劉思超.媒體監督、政府干預與公司治理:來自中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視角的證據[J].世界經濟,2011,(11):121-144.
[3] 劉笑霞.審計師懲戒與審計定價——基于中國證監2008—2010 年行政處罰案的研究[J].審計研究,2013,(2):90 -98.
[4] Fang L H,J Peress.Media Coverage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2009,64(1):117-148.
[5] Dao,M.K.Raghunandan,and D.V.Rama.2012.Shareholder Voting on Auditor Selection,Audit Fees,and Audit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87 (1):149 -171.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