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生
【案例】半年前,姜雪菲在一家車行購買了一輛小汽車。一周后,她不慎將小汽車駛出公路,結果造成小汽車嚴重損毀、她受重傷的交通事故。公安交警部門認定她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鑒于姜雪菲當場昏迷、受重傷,與安全氣囊在車輛出現嚴重碰撞時未及時彈出存在直接關聯,她曾多次要求車行賠償損失,可車行固執地認為:安全氣囊并非在車輛出現任何撞擊時都會彈出,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汽車被碰撞到一定的角度,撞得有一定的力度時,安全氣囊才會發揮作用,她不能因為自己受傷便判定安全氣囊存在質量問題;車行只是經銷商,即使安全氣囊存在質量問題,她也只能找小汽車制造商承擔責任。那么,車行的說法對嗎?
【點評】車行的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汽車安全氣囊受到猛烈撞擊未彈出,應該是其存在質量問題。汽車安全氣囊屬于汽車被動性安全保護設施,它要求事故發生時,在一定條件下自動彈出,對駕駛人員進行保護,如果在特定條件下安全氣囊沒有彈出,無疑是對應當避免的損害未能避免,自然構成產品質量問題。具體到本案中,交通事故發生時,安全氣囊在車輛受到嚴重碰撞時沒有彈出,未能發揮應有的保護駕駛員的作用,決定了涉案車輛的安全氣囊存在質量問題。而姜雪菲恰恰是因為安全氣囊未彈出,導致她當場昏迷、受重傷。也就是說,安全氣囊的質量問題與她的重傷存在因果關系。
其次,姜雪菲對索賠對象有選擇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三條也指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于產品生產者的責任,而產品的銷售者進行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于產品銷售者的責任,而產品的生產者進行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即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的責任是并列的,在有質量問題的產品致人損害之后,受害人可以要求產品的銷售者賠償,也可以要求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甚至可以要求產品的銷售者、產品的生產者共同賠償。與之對應,在姜雪菲已經選擇產品的銷售商——車行擔責的情況下,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責任。
最后,鑒于姜雪菲損害的產生與交通事故直接相關,而她對事故的發生負全部責任,決定了車行只承擔其中約70%的損失,其余的30%應當由姜雪菲自己承擔。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