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五抓”學校美育
江蘇省為了加強學校美育的頂層設計,加大推進力度,在彰顯江蘇學校美育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深化美育改革創新,讓美育成為江蘇教育現代化的亮點。
2016年11月,省教育廳印發《江蘇省中小學音樂(舞蹈)、美術教師職業技能標準》,對中小學合格藝術教師專業素質提出基本要求,對藝術教師開展藝術教育教學活動提出基本規范。啟動省市二級藝術師資配備和培訓工程,要求全省連續五年每年招聘中小學藝術教師不低于1000人,努力解決藝術教師缺編狀況,2016年實際招聘藝術教師1900余人。在南京大學設立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培訓基地,開展音樂與舞蹈、戲劇與影視、美術與書法、美育與藝術理論等專項培訓,著力提高藝術教師整體素質。
以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在對全省6297所義務教育學校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新一輪音樂、美術教育技術裝備提檔升級行動計劃。在江蘇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項目規劃(2014~2018)實施過程中,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落實音體美器材資金12億元。

充分發揮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的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實施鄉土美育資源開發,擴大美育師資定向培養,開展農村美育兼職教師培訓,建立美育協作區、名師工作室,采取支教、走教等舉措,積極破解困擾農村學校美育發展的難題,在農村學校美育改革創新上有了新突破。
2016年10月,在南京師范大學成立“江蘇省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依托大學科研力量,在全省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評價和發展、全省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學校藝術課程改革等方面,進行課題研究和題庫開發,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落實教育部《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辦法》,制定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在“十三五”末將藝術素質測評與中考接軌。要求各地中小學開展藝術教育工作年度自評,實行藝術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對未能開齊開足美育課程的地區和學校,實行合格性評價和評優考評“一票否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