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 悅 2.薛 亮 1.白震民*
1.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 2.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 * 通訊作者:tcmbai@163.com
優秀輪椅籃球運動員肩關節周圍肌肉特點的評價研究
1.楊 悅 2.薛 亮 1.白震民*
1.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 2.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 * 通訊作者:tcmbai@163.com
本研究為減少輪椅籃球運動員肩關節損傷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對國家輪椅籃球隊女隊員進行肩關節周圍肌肉長度以及肌肉力量的評估,總結出符合輪椅籃球運動員特點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的異常模式:(1)大多數輪椅籃球運動員都存在肩內旋肌、肩外旋肌、斜方肌下束肌力、菱形肌不足的問題,內外旋肌力以及斜方肌下束肌力在左右對比中,無明顯差異。(2)多數運動員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闊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為開展預防輪椅籃球運動員肩部損傷的功能訓練提出指導性建議。
輪椅籃球;肩部;靜態姿勢
輪椅籃球起源于英國,是傷殘人坐在輪椅上進行的籃球運動項目,是殘奧會比賽項目中最受觀眾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1]。它是一項以手為中心的激烈的對抗性運動。日常生活和訓練中,殘疾人自我牽伸放松不便、運動員肩關節大部分在矢狀面運動,使得肩關節周圍大肌群放松不充分、小肌群特別是肩袖肌群得不到鍛煉,造成肩關節穩定性下降,訓練或比賽時容易出現損傷,引起疼痛。
通過對國家輪椅籃球隊的14名女隊員進行問卷調查,12人為右手為優勢手,2人為左手為優勢手。受試者年齡為28±5歲、訓練年限為9±2年。
1.2.1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教練、隊醫以及所有隊員進行問卷了解相應情況。篩選出符合實驗對象,即進一年內沒有因肩部疼痛、傷病而影響正常訓練的隊員。
1.2.2 測驗法
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肌肉長度評估。
(1)肌肉力量測試:根據Janda在肌肉失衡的相關著作[2]可知,上肢容易存在無力的肌肉包括: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大圓肌;菱形肌;斜方肌下束;前鋸肌等,需要針對相應肌肉進行的定性的肌肉力量測試驗。
(2)肌肉長度測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的糾正性訓練[3]相關著作可知,上肢容易存在緊張的肌肉包括:胸小肌、胸大肌、斜方肌上束、胸鎖乳突肌、肩胛提肌等,針對上述肌肉進行肌肉長度測試,驗證是否存在肌肉縮短的情況以及左右側差異。
肌力可分為1-3級,3級為正常,2級為有代償,1級說明肌肉比較弱。表1是為14名輪椅籃球運動員肩關節肌力測試結果。
通過統計表可以發現,大多數輪椅籃球運動員都存在肩內外旋肌、斜方肌下束、菱形肌肌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優勢側與非優勢側對比,大多數人都存在肩內外旋肌力略弱。菱形肌和斜方肌下束肌力14人都存在不足,應在訓練中應強化菱形肌與斜方肌下束。

表1 肩關節肌肉力量評估分級人數統計
根據肌肉長度側的統計表明,全部運動員都存在胸小肌的緊張;85.7%以上的人存在背闊肌的緊張;92.9%的人存在胸大肌下束的緊張,28.6%以上的人存在胸大肌中束的緊張,基本上沒有人人存在胸大肌上束的緊張。胸小肌、胸大肌三束、背闊肌優勢側與非優勢側差異不明顯。
通過手動肌力測試的評級可以看出,所有輪椅籃球運動員都存在肩內旋肌、肩外旋肌、斜方肌下束、菱形肌肌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左右對比,肩內外旋及斜方肌下束肌力無明顯規律,根據手動肌肉長度側的統計表明,全部運動員都存在胸小肌緊張;85.7%以上的人存在背闊肌的緊張;92.9%的人存在胸大肌下束緊張,28.6%以上的人存在胸大肌中束緊張,少數人存在胸大肌上束緊張。
3.2.1 肌肉失衡與損傷之間的關系
通過以上評估可以發現,輪椅籃球運動員參與運動的肌肉多數都發生改變。肩部各個關節的穩定性下降,可以導致輪椅籃球運動員在傳球、投籃等動作中,主動肌發力時無法發揮最大力量,錯誤的動作可以導致損傷的發生。
3.2.2 輪椅籃球運動員肩關節姿態異常與輪椅籃球專項技術訓練之間的關系
(1)輪椅籃球運動員肌肉失衡與動作模式的異常與輪椅籃球專項技術特點有關
通過對輪椅籃球傳球、投籃、滑動輪椅等技術動作分析[4]可知,胸大肌等肌肉進行向心收縮,肌肉代償導致肱骨頭、肩胛骨位置發生改變。進一步導致肌肉失衡,肩關節損傷的風險增加[5]。
(2)輪椅籃球運動員的肩關節肌肉失衡與動作模式異常與訓練負荷有關
國家輪椅籃球隊訓練強度大,訓練頻率高,導致肩關節使用頻率高,在每次訓練結束后的整理活動并不充分,肩關節并不能在下一次訓練前完全恢復、疲勞的積累導致肩關節肌肉失衡,輪椅籃球投籃拍擊球時肩關節進行的是屈曲動作,當肩關節做伸展動作就會受到限制。
[1] 石磊.我國競技輪椅籃球運動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 2016.
[2] Page P, Frank C C, Lardner R.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imbalance[J].The Janda Approach.Human Kinetics.Champaign, IL, 2010.
[3]Dimitrova E, Rohleva M.PREVENTION OF TENNIS-RELATED BACK INJURIES AND POSTURAL DISORDERS[J].Activit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mp; Sport, 2012, 2(2).
[4] 王治丹.我國輪椅籃球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6(24):11-12.
[5] 張靈婕, 汪黎明, 白震民,等.國家女子網球隊運動員肩關節損傷與靈活度相關性研究[C]// 2015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