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光
摘 要:由于農村地區電網技術落后,所以在用電高峰時期,常會出現低電壓問題。基于此,本文介紹了農村電網低電壓的特點,分析了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分別從加大對農網改造的投入、加大對低電壓地區的治理力度、更新并改造低電壓地區的線路設備等方面,提出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的治理與農網改造方法,以此來提高我國農網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關鍵詞:低電壓問題 農網改造 農村地區
中圖分類號:TM7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0(a)-0117-02
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家庭中的大功率電氣設備逐漸增多,給農村電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低電壓問題逐漸增多,如果此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因此要加強對農村低電壓問題的研究,促進農村電網的改造,使農網更好地為農村生產服務。
1 農村電網低電壓的特點
農村電網低電壓具有季節性、時段性以及區域性等特點。夏季用電的高峰期,農村電網常會出現低電壓現象,低電壓現象普遍在午高峰與晚高峰時段出現,由于這兩個時間段,用戶在家中使用電器的頻率較高,所以會導致用電負荷大幅度上升,進而產生低電壓現象。由于鄉鎮與城鄉結合部地區的個體戶數量較大,他們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電力需求,用電負荷相對較大,因而也容易產生低電壓現象。除此之外,由于農村地區電力用戶相對分散,所以低壓線路的路徑較長,在電力傳送過程中,會使電壓的耗損量增大,很容易導致低電壓問題。
2 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農村用電量的快速增長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改善了我國農村生活的質量,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水平。農村家庭中新添了許多大型家用電器設備,如電腦、冰箱、空調等,提高了農村的用電需求。此外,養殖業、旅游業以及種植業等產業在農村的發展,迅速提升了農村的用電量,使得農村原有的配變電設備無法滿足用戶的現實需求,進而影響農村電力系統的平穩運行。
2.2 農村電力線路設備基礎差
我國農網線路的建設時間比較早,雖然到現在,我國已經進行了多次農網改造,但是農網的改造工作不徹底,農網線路中還有大量老化、不符合使用標準的電力設備存在。農村的供電所為了保證農村用戶在用電高峰期間用電正常,會將變壓器的容量設置為最大值,因此,會造成在春節以及夏季期間,農網線路處于滿載的狀態,而在用電量較小時,會使農網處于幾乎空載的狀態下,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農網線路的損耗,影響電力系統的穩定性。此外,在農村一些變壓器的設置也不合理,使得輸電線路的高壓不能深入到電壓負荷中心,低壓線路端的電壓呈放射狀,降低農網線路末端的電壓,使電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2.3 農村電力運行管理存在缺陷
電力部門對農村電力運行管理工作不到位,會使電力設備在電壓長期不穩定的狀態下工作,無法保證農網三相負荷的平衡。從業人員缺乏分析農村低電壓的監測數據的經驗,或者監測數據的方法、技術不科學,都會影響到監測的精確性,使工作人員無法及時發現電力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影響電壓的穩定性[1]。
3 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的治理與農網改造方法
3.1 加大對農網改造的投入
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牢牢把握農村電網改造的機遇,及時向上級部門上報農村低電壓項目,由上級部門確立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相關負責部門不僅需要考慮現實問題,也要站在長遠規劃的角度,采用科學手段,從整體上改善農村低電壓現象。在農網的改造過程中,需要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設備,深化我國農網的改革與發展,提升我國農網的設備水平,減少農村地區低電壓現象的發生。
3.2 加大對低電壓地區的治理力度
在治理農村地區的低電壓問題時,電力部門應當掌握低電壓地區的電力負荷情況,將電力需求作為電力工作的導向,加大農網的改造力度,對農網的結構進行優化,依據科學的方法調整農網布局,以此保證農網的供電能力滿足用戶需求。同時,電力部門也需要加強對電力負荷的管理,利用相應的檢測儀器與綜合集操系統,全面分析低電壓用戶的電力負荷情況,為農網改造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在進行農網改造時,電力部門應當根據低電壓地區的電力營銷數據,掌握電力負荷在低電壓地區的分布情況,加強引導農村小型加工廠等產業錯峰用電,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在營銷系統中,詳細記錄單相用戶所接組別,在進行分相用電量的統計工作時,可以運用GPRS多功能抄表系統,從而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3.3 更新并改造低電壓地區的線路設備
在對農村低電壓地區的線路設備進行改造時,需要以絕緣效果好、密布、半徑短為原則,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適當增加變壓器數量,減小農村供電半徑,降低電壓的損耗。當電力用戶的供電半徑大于500m時,如果存在低電壓問題,電力部門應當為其增設容量較小的變壓器,或者增大供電導線的截面面積,保證變電站的供電質量。處于低壓線路末端的用戶家庭,最容易出現低電壓現象,電力部門可以使用單相變壓器,使供電半徑減小,以此來升高處于線路末端用戶的用電電壓,保證電壓大小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3.4 加強農網運行維護管理
加強農網運行維護管理,需要加強變電站對無功補償設施的運行管理,使用科學的方法,調整變電站母線電壓值,同時也要調整配變電壓器各個分接頭的檔位,將距輸電線路首端15km內的分接頭檔位設置為10.5kV,距輸電線路首端15~30km范圍內的分接頭檔位設置為10kV,當分接頭與輸電線路首端的距離大于30km時,需要將分接頭檔位設置為9.5kV。除此之外,電力部門可以根據新接入的電力負荷大小,優化低壓用戶報裝接電工作,保證用戶家中電壓的穩定性,相關工作人員也需要加強對電力系統的實時監控,時刻掌握用戶的電壓情況,組織專業人員對私自增容的用戶進行排查,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2]。
3.5 提升農網的供電能力
提升農網的供電能力,可以采用增加配電臺區與變電站布點的方式,提升農網系統中電力設備的運行水平,還可以通過在供電半徑長、供電距離遠的10kV供電線路上增設調壓器的方法,對輸電線路末端的電壓進行調節。除此之外,電力部門還可以使用有載調容變壓器,如160(50)、315(100)以及630(200)等型號的變壓器,根據負荷的變化情況,調整變壓器的容量,解決農村地區的低壓問題。
3.6 其他綜合方面降低農網線損的方法
除了上述幾種治理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方法以外,電力部門需要加強對農網標準的建設力度,定期組織農網管理人員參加專業技術培訓,確保農網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可以滿足農村用電需求。此外,電力部門需要安排專業人員定期巡視農網線路,減少由于用戶非法竊電而損壞電路的情況發生,同時,也要加強法制宣傳,將農網線路的保護宣傳落實到各家各戶,以此來加強對農網線路的保護。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農網的改造,可以解決農村低電壓問題。通過上述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的治理與農網改造方法,可以提升我國農網的設備水平,保證農網線路末端的電壓大小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在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的同時,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因此,電力部門在解決低電壓問題時,要充分考慮上述農網改造的方法,推動我國農村社會生活與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畢國勇.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的治理與農網改造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4(19):158.
[2] 馬付彪.解析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治理及其農網改造[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