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娥
摘 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況是企業對員工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員工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個人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良好的心理狀況能夠使員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企業和社會作貢獻,而心理狀況出現問題時,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家庭和睦,還會影響企業的組織效率,不利于企業發展和社會安全。目前,員工的心理健康工作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者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企業應認識到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尋求適合本企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徑。本文分析了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現狀,并提出了在企業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教育
一、研究背景
心理是大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影響著人的行為,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前提下,人的精神狀態、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才能維持正常和逐步提高。隨著科學文化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重視生理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也與日俱增。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則是企業能否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才和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伴隨著社會形勢的變遷與發展,經濟市場競爭壓力和生活環境競爭壓力也不斷加劇,企業員工的心理壓力也急劇增加,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員工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并開始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對于企業員工而言,為了保持自身的職場競爭力、保住自己的職位,以及更進一步地獲得提升與發展的空間,就需要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導致工作與生活等其他方面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增加。心理緊張、喪失信心、痛苦、挫折感和自責等不良心理狀態也就更容易在矛盾和沖突爆發時出現,進一步導致職業倦怠、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
根據已有的報道,在一項針對IT行業2 000多名員工的調查中發現,有20%的企業員工面臨著壓力過大的問題,至少有5%的員工心理問題已經比較嚴重。在員工對自己的看法當中,75%的員工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需要心理幫助的程度。心理方面一旦出現問題除了直接威脅個人的健康外,也會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企業的組織效率,導致缺勤率、離職率和事故率變不斷增加。因此,員工心理健康已成為企業管理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新熱點,企業應認識并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工作,積極尋求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心理健康工作途徑。
二、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的現狀
企業員工在心理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面臨的壓力或困難并不相同,但從一些調查的總體數字中能夠看出一些明顯的共同點。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一半的企業員工認為自己不開心,經常會處于郁悶、煩躁的偏差情緒狀態當中,比例達到了43.5%。有74.9%的員工都認為自己有心理疲勞現象,并且整體有56.7%的員工認為自己已經需要心理幫助。除此之外,還有高達77.1%的人表示自己厭倦當前的工作,另外有58.2%的員工感到有較大的工作壓力,希望能夠得到休息與調整。與此同時,由于工作壓力過大而產生的一系列生理與心理癥狀在不少企業員工身上都有出現,盡管不同員工會有不同的癥狀,而且有些員工同時出現了多種癥狀,但整體來說,煩躁易怒和疲憊不堪的癥狀分別占到了72.5%和62.7%,是所有癥狀中最多的。其余表現比較多的癥狀分別是心情沮喪、疑慮重重、挫折感強等,比例均在三分之一左右,另外有14.5%的員工表現出了悲觀失望。
相關單位對于不同年齡段企業員工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調查分析。例如,在2011年,勝利油田油氣集輸總廠就在員工中發放了心理現狀調查問卷,對企業員工的職場壓力、心理健康的認識及需求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30歲以下的年齡段中,有32.4%的員工經常有壓力感;在30到40歲年齡段當中,有36.8%的員工經常有壓力感;在40歲以上的年齡段中,45.3%的員工感覺經常有壓力感。因此可以看出,在一定的年齡段范圍內,心理壓力大小與年齡增長基本呈現正相關,這可能與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面臨的問題逐漸增加有關,同時個人的精力、體力支出也發生了變化。企業員工在長時間的生活工作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壓力逐漸積累,長此以往就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壓力,進一步會產生心理問題。
三、確保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的途徑
企業員工出現種種不良情緒或者不健康心理狀態后,對社會、企業,以及對員工本人和員工家庭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企業必須尋求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在企業中開展心理健康工作能夠減少人才流失、提高勞動生產率,并從根本上預防心理危機事件導致的事故或意外發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個系統化的長期任務,以下是開展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些途徑。
第一,企業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企業通過建立心理課堂等方式,開展多方位的心理健康宣傳,可以增強員工對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知。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可以包括壓力管理、職業規劃、人際關系、工作關系、生活關系、家庭與婚姻、親子關系等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企業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可以豐富員工的頭腦、開拓員工的視野,并建立起較為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思維和行為習慣,有利于增強企業員工的自信心。
第二,企業可以引導員工正確宣泄自身壓力。企業員工會因為壓力過大而引發心理問題,進一步導致行為異常,這說明了員工缺乏一個合適的心理問題宣泄渠道。合理地宣泄情緒可以幫助員工改變心態,減輕心理壓力。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健身設備、建立健身房,通過鍛煉的方式讓員工得到心理上的宣泄與放松。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通過引入心理宣泄設備來建立心理宣泄室,并定期開展相關活動,為員工提供一個平臺,除了讓員工可以直接通過擊打、破壞、涂鴉等方式直接宣泄情緒外,也可以由運行心理宣泄室的專業團隊成員定期聽取員工傾訴。
第三,企業可以引入拓展訓練,增強企業員工團隊合作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拓展訓練是近些年來逐漸興起并流行的團隊建設項目,以專業的機構為基礎,通常利用崇山峻嶺、河流大海等自然環境或者人為建造的挑戰性設施,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例如經典的背摔、斷橋、天梯、攀巖、電網、求生、盲陣和結伴八大項目,充分提高參與者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達到“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拓展訓練也是一項良好的心理教育,企業通過在此活動中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和訓練,能夠增強企業員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與此同時,拓展訓練還能提高員工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endprint
第四,企業可以為員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定期開展的問卷調查和健康測評,及時了解并掌握員工的心理狀態,有利于解決員工的心理問題,防患于未然。完善的心理健康檔案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也是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力支撐。心理健康狀況涉及到個人的隱私,需要正確對待每個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也就是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擁有了心理健康檔案之后,企業可以據此對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診斷,以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采取一對一的心理咨詢。由于心理問題往往具有反復性的特點,因此企業要持續跟蹤員工心理狀態來更新心理檔案,并提供反饋性的心理服務。
第五,企業可以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部門。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其他企業也可以利用心理熱線、咨詢郵箱等來開展工作。目前,社會上也有專業的心理健康工作機構,企業也可以選擇與其進行合作,由專業人員來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單就企業自身而言,可以建立與工會的聯動機制,將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以系統性工程的形式開展。工會可以在這一工程中作為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機構,真正發揮出工會所具備的“職工之家”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工會可以與專業心理健康機構進行合作,由專業團隊負責主要的教育工作,工會則主要負責協調、維護等相關職能。
四、結語
員工身體健康是企業生存的底線,員工心理健康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企業通過減少員工的心理問題,能夠極大地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峰.關于做好企業員工心理疏導的幾點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6).
[2]陽斌,王勇民.國有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07(10).
[3]秦琴.競爭環境下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現狀及調適[J].中國商論,2010(22).
[4]潘秀瑋,謝雨妤,蔣濤梅.對企業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4(20).
[5]蔣明全.企業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科技風,2008(19).
[6]周鳳.對企業開展員工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考[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