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毅
【摘要】中國電信實現全業務經營之后,著力推進業務生態化、網絡智能化、運營智慧化,實施網絡、業務、運營、管理四大智能化重構,面對改革,財務管理轉型已行走在路上。圍繞支撐企業經營發展和提升客戶感知的目標,產品劃小管理全面嵌入企業經營管理,在產品全流程作業鏈增加價值管理環節,推進產品劃小作業價值分析模型、專家診斷、決策建議、效果評估等環節的應用,實現高效支撐、集約共享的“智慧財務”,助力企業價值轉型升級。
【關鍵詞】產品劃??;作業價值管理;產品盈利
【中圖分類號】F275
大量新興業務的發展、網絡智慧運營中新技術與老網絡的重疊使財務管理中成本測算更加復雜。新的形勢下,“哪些業務更具有競爭優勢?產品價格的底線究竟在哪里?如何做產品和客戶的贏利性分析?”等問題成為財務管理轉型面臨的新挑戰。本文通過產品劃小作業價值管理的研究,以期促進業務生態化下產品智慧運營能力的提升。
一、研究目標及思路
(一)研究目標
圍繞支撐企業經營發展和提升客戶感知為目標,通過產品劃小,研究產品的設計、發布、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作業鏈消耗資源有效性,確定產品預期定價目標,形成產品劃小、作業管理、價值評估三位一體的智慧財務管理能力,促進三個維度密切聯系、高效運營、集約共享,助力企業實現預定的經營目標。
(二)實現思路
產品價值隨作業活動在企業內外部流動、轉移、最終到達客戶,通過產品劃小促進作業價值管理,實現產品效益提升。
研究產品作業價值管理,是以產品、客戶、渠道劃小為維度,分離出企業在不同作業鏈上的成本,這些成本的組合可以得到產品、客戶、渠道等多維度直接與間接成本信息,研究掌握銷售的產品所需消耗作業,作業所需消耗資源,資源消耗的同時又是作業價值積累的過程,最后作業價值全部歸集形成產品的價值。
從產品價值形成到產品售后盈利研究,支撐產品設計定價。企業從購買產品的客戶那里收回的價值,形成企業產品收入,收入扣除各有關作業所需資源價值總和后的差額,即為產品利潤,但實際上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增加轉移給客戶的價值,為企業帶來利潤,大多數企業需要通過對產品設計、定價、銷售及售后服務所消耗的直接及間接資源所涉及每一個作業價值深入研究,盡可能消除不能創造價值及無效的作業,防止或降低資源的浪費,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利潤。
因此,通過劃小產品,實現作業鏈價值管理研究,可支撐企業實現產品預定效益目標。
二、實現產品劃小、作業價值管理、產品效益提升的實施要點
(一)完善作業信息收集工作,財務深入到業務部門,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建立產品作業信息系統庫
1.利用基于企業大數據平臺的財務數據集市,全面、準確、統一收集作業管理所需的各類數據信息,并與各類業務流程作業系統充分結合歸集,建立產品作業信息庫。
2.加強與前后端部門的溝通,一是收集產品各流程作業環節的定量定額數據,了解是否有影響收入或成本支出的各類信息,以建立產品資源信息庫;二是建立“工時池”數據信息庫,按照營銷維護任務的不同,建立每個環節計件計量定額數據庫,通過對員工作業成本的量化管理,進行人工成本合理控制考核,達到提升營業前端及維護生產部門崗位工作效率、效益的目的,同時為作業價值管理建立人工成本信息庫。
(二)在產品劃小作業鏈中嵌入價值評估模型,拓展財務智慧專家運營支撐
充分利用產品劃小資源信息庫,建立不同產品、不同客戶、不同渠道門店業務運營流程所涉及的事前、事中、事后效益評估模型,加載到業務管理系統,從財務與業務的專業角度,針對產品效益各作業信息和業財規則(包含專家經驗)進行收集和整理,建立系統專家診斷規則庫及分層評價模型,由系統自動匹配診斷及評價規則,形成產品效益評估結果、決策建議、反饋執行的系統閉環管理,實現財務智慧專家全過程運營支撐。
1.在產品上市設計環節嵌入產品售前效益評估模型,作為產品上線前定價評審環節之一
模型通過系統存儲存量用戶的單位產品作業信息數據(出賬收入、活躍率、通話量、數據流量、增值業務信息、欠費信息、離網率、各類用戶補貼資源消耗、業務發展傭金、未梢裝維、網絡占用及維護、客戶服務費等)的統籌分析,按分區域、分客戶群、分檔位等形成不同作業維度信息,推送給新產品設計作為效益評估參考值,通過系統配置效益評估模型及專家診斷規則(不同客戶對產品接受度、消費能力,不同客戶產品直接及間接效益底線、資源消耗可承受范圍,惡化指標預警信息等)的評估,向套餐設計人員提供作業評估信息和決策建議,幫助設計人員識別產品有效作業、無效作業,資源消耗所帶來的效益,促進設計人員對新產品相關要素進行優化設計,確定在市場環境下可接受產品的最低價格。
2.以“規模發展、提效率、促效益、控風險”為導向,構建產品售后作業價值評估的大數據評價體系
(1)在企業價值管理系統中構建統一價值評估模型指標體系、統一數據來源及口徑、統一發布應用產品評價體系,通過設定不同產品、不同客戶、不同期間、不同作業的效益標桿,實現智能預警,從省、市、縣(區)、支局、渠道、產品、市場部營銷策劃人員、承包單元責任人,層層鉆取,自動掃描數據,分層評價,識別異常用戶指標(連續3個月三零用戶、不出賬用戶、離網用戶、欠費用戶、負毛利用戶等)、低效作業信息(高補貼低效用戶、高帶寬低效用戶、低效傭金結算等)、無效作業信息(重復用戶補貼、重復及無效傭金結算、虛增裝維人工及材料費用等),對產品異常指標及作業信息實施預警過程管控。
(2)將作業評估信息植入生產系統,通過專家診斷規則,預設紅線預警派單標準,對持續觸及紅線的產品,實現專家派單,生成業務督辦單,實現對各經營單元責任人派單流程,各級生產經營單元的管理者,在獲取產品作業價值評估報告后,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差異化客戶服務、客戶挽留、客戶質量提升、渠道提質增效等有關措施,提升產品效益,提高資源使用效率。endprint
(3)定期對經營單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關注其改善提升情況,根據各經營單元執行反饋建議,對產品評價體系、專家規則及決策建議進一步調整、優化,提升價值評估的準確度,支撐精準有效的營銷派單、維系派單和服務派單,從而實現閉環管理,不斷提升企業價值管理與風險管控水平。
3.拓展大數據智慧運營平臺,固化產品作業價值評估流程,推進產品劃小作業價值分析模型、專家診斷、決策建議、效果評估等環節應用
通過不同作業維度的價值評估模型分析后,形成管理指標,與診斷規則進行結合輸入到專家診斷環節,專家診斷后形成管理畫像,管理畫像與策略輸入形成決策建議,最后將決策結果注智到產品運營系統生成反饋結果,利用反饋結果對分析模型、專家診斷、決策建議各環節進行評估,進行不斷的迭代優化,有效保證產品劃小作業價值評估應用可行,實現智能化財務專家運營支撐。
(三)實現產品價值評估中重要成本環節價值分析應用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成本控制主要由財務部門牽頭組織實施,重點對目標成本控制和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往往忽視成本動因的分析。如何從產品價值鏈的角度來分析成本形成的動因,需要將財務管理職能深入到各產品作業成本環節,以產品劃小為維度,逐步推進作業價值管理分析,關注以產品作業作為成本價值管理的中心環節,進行作業成本動因的分析和確定。對企業產品運營的主要作業環節和流程消耗進行分析,確定合理、有效的作業和流程,找出作業的動因,降低或取消產品無效作業成本,達到“流程合理,作業增值,作業成本降低”的精確化營運目標。
(四)產品劃小作業價值管理工作與企業績效考核相結合
綜合各類作業因素及價值評估結果,與企業績效掛鉤,對成本節約、產品效率提升給予一定付現成本或人工成本激勵政策,增強產品作業價值鏈上各相關部門人員對各環節作業價值的了解,分析出增值作業與無效作業的發生動因,進行作業改進、從而降低成本、優化產品設計、提升產品效益。
三、應用方向
產品價值提升是企業經營重點之一,產品劃小作業價值的研究應用,可有效提供較為準確的產品收入、成本及利潤信息,解決如何確定產品設計定價、如何提升產品作業資源消耗帶來的產品效益,通過產品全生命周期作業價值及產品效益評估,為產品上市、產品售后風險控制及價值提升、產品退出提供決策依據。
產品劃小作業價值研究,可不斷拓展其多方面的應用:比如進行客戶的贏利性分析,根據不同客戶群的贏利及消費行為,提供不同產品及對應的服務;提供代理商引入、門店選址、運營、關閉的價值管理評估,支撐傭金政策及渠道運營政策的制定。為企業不同產品、不同客戶、不同渠道、不同項目提供相應的收入、成本及利潤信息,為資源向高增長、高效益、低風險的業務及區域傾斜投放提供決策信息等,實現高效支撐、集約共享的“智慧財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四、結束語
產品劃小作業價值管理工作關鍵在人。財務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改善溝通技巧,拓展財務支撐業務范圍,創新財務管理方法,運用敏銳的眼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的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潔敏,李少武.中國電信作業成本核算管理實踐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4,02:20-23.
[2]劉曉寧.電信企業作業成本核算體系建立與應用研究[J].西部財會,2014,10:28-30.
[3]石瑞,李坤榕.中國電信的作業成本管理[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3.
[4]楊林.電信企業作業成本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