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福濤(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編輯/小丁
骨關節炎該如何進行康復鍛煉
文/趙福濤(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編輯/小丁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是主要癥狀。大部分骨關節炎早期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不需要藥物治療,疼痛及運動不適癥狀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越疼痛越要鍛煉,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于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開始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則會加重病情。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此時可以采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因為膝關節活動非常復雜,平地慢走時單膝關節由于力臂杠桿的關系,要承受1.5~2倍人體體重,上樓梯屈膝90°時,要承受6倍人體體重,下蹲站起時要承受8~10倍人體體重。有些老年人不好意思拄手杖,害怕別人說自己老了,其實適當拄手杖可減少膝關節及髕股關節受力,減緩疼痛癥狀。
1.慢走。每天在平路上堅持走半個小時左右,還要邊走邊活動肘、腕以及手的各個小關節,有助于預防關節和韌帶的僵硬老化。
2.騎自行車。騎自行車也是骨關節炎患者的一個不錯的選擇。騎車時身體大部分的重量都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但須要注意的是速度要放慢,車上也不要載一些沉重物品,每天騎車的時間保持在2小時左右。
3.伸曲運動。骨關節炎患者每天在床上做一些伸曲運動對病情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在每天早晨醒來后和晚上入睡前有節奏地活動。可選擇先活動上肢,讓肩、肘、腕、指關節內旋、外旋、上下左右伸曲,然后再按同樣的方法活動下肢,每次堅持半小時左右,直到身上微微出汗方可停止。如果可以長期堅持,就一定能延緩關節和韌帶的衰老。
4.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并鍛煉肌肉力量,但有心臟病及體質差的患者不建議去游泳。
1.爬山、爬樓。爬山、爬樓會對膝蓋前方的髕骨產生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下山或下樓梯的壓力又比向上爬的壓力高出2~3倍。因此,對于膝骨關節炎的患者,應當盡量避免爬山、爬樓運動。
2.蹲起。有的骨關節炎患者想通過蹲起來鍛煉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其實這種鍛煉與爬山、爬樓類似,也是對膝蓋、特別是髕骨不利的,會加速髕骨軟骨的磨損和損傷。
3.拎重物。拎或背重物會加重關節的負荷,造成軟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