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小敏,侯小星,楊亞慧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廣東廣州510070)
科技咨詢專家及相關機構信用管理做法及啟示
香小敏,侯小星,楊亞慧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廣東廣州510070)
對科技咨詢專家開展信用管理已經成為科技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現有的信用管理主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通過分析、借鑒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招投標行業專家評審質量監控以及專家信用評價信息化與規范化等關聯度較高、操作性較強的經驗和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在信用評價系統化、信息化、規范化和專家評審質量監控兩方面的特點比較明顯,建議進一步加強專家信用管理方法研究、延伸專家信用評價范圍、構建評審質量監控體系,并重視評價方法的論證和試驗。
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專家評審質量監控;信用評價
科技咨詢專家通常是指具備相關條件,納入各級科技咨詢專家庫管理,能夠以獨立身份提供科技決策咨詢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鑒于科技咨詢專家在科技決策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加強對科技咨詢專家的管理至關重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對科技咨詢專家開展信用管理普遍獲得認可,已成為科技管理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基于此,本文針對當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主流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并借鑒相關機構信用管理的經驗和做法,深入總結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的啟示和建議。
2.1 基本情況
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分類標準,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與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均存在比較明顯的交叉,理論上應同時滿足上述兩者規范。在實踐過程中,科技咨詢專家信用通常歸屬于科技計劃信用范疇,與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和中介服務機構共同構筑科技計劃信用主體架構。
國內科技信用建設大致興起于2000年前后,起步相對較晚,并在起步階段與科學道德建設、科研誠信建設和科研不端行為懲治相結合。在之前國家部委印發的相關文件中,國家科技部印發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行為準則與督查辦法》(2003)中首次明確了項目評審專家等主體的行為規范和違規處理措施。此后,國家科技部印發的《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決定》(2005)中明確指出,科技信用管理的基礎是科技信用信息,科技信用信息包括管理對象的基本信息、不良行為記錄信息和良好行為記錄信息3個方面。該文件的出臺成為科技計劃信用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不僅奠定了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的基礎,也成為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的重要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科技部科技計劃課題預算評估評審規范》(2006)、《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立項工作的暫行辦法》(2007)、《關于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2009)、《科技評估工作規定》(試行)(2016)等文件均有關于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的相關內容。
根據國家部委相關文件的規定,地方也要規范科技咨詢專家等信用管理主體的責任,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有北京、重慶、江蘇和廣東。其中,北京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國內首個地方科研信用管理文件《北京市科技計劃管理相關責任主體信用管理辦法(試行)》(2010)。該文件詳列了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記錄內容,并依據信用評價標準,按照信用良好、信用一般、信用不良3個級別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進行評價,并以A,B,C表示。由于北京出臺的文件較早并且具有較高的可操性,多年來一直是全國各地學習的范本,構成了當今對科技咨詢專家等主體進行信用評價的主流模式。借鑒北京的做法,江蘇在2013年出臺相關文件,并通過近年的努力成為國內首個省市縣三級普遍建立科技計劃信用管理體系的區域。另外,重慶建立了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機制及其管理系統,并成功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廣東更于2015出臺了全國首部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專題文件《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上述地區在科技信用管理領域的探索,極大地推動了專家管理工作的進行。
2.2 存在的問題
當前關于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的主流模式,始于國家科技部國科發計字〔2004〕225號文,成型于北京市科委京科發〔2010〕458號文,在促進科技咨詢專家等主體信用管理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年來,隨著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往理念下形成的科技咨詢專家信用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科技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宏觀上的綜合管理文件比較多,微觀上的信用管理文件比較少;②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文件比較多,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文件比較少;③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側重咨詢活動事中,科技咨詢活動事前、事后信用管理相對缺乏;④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突出咨詢活動顯性行為,對評價質量等深層次信用反應不夠。從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影響程度來看,重點就是解決后兩個問題。
針對文中所述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大量資料的比較和分析,選擇若干機構關聯度比較高、操作性比較強的案例,并研究其主要經驗和做法。由于當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的主流模式并不能夠滿足實際需要,分析案例的選擇將不限于科技咨詢專家乃至科技計劃信用管理領域,以期為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工作提供更加開放的參考視角。
3.1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于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主要用于扶持、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目前由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實施。根據網站公開資料和相關學術文獻,該中心在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方面的探索呈現系統化、信息化的特點,并向項目評審事前、事后延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1 利用信息化網絡建立信用記錄系統
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利用創新基金管理信息網絡和專家信息資源庫,在專家參與創新基金工作的各個環節全程收集和記錄項目評審專家的信息狀況,整合離散分布的信用信息資源。專家的信用信息以客觀事實信息為主,主觀信息應限制在專家參與創新基金活動范圍內(即創新基金有權作出評論或評價的信息)。
3.1.2 多種方式記錄評審專家信用信息
評審專家信用信息的記錄包括一次性記錄、堆積性記錄、滯后性記錄和偶發性記錄等。其中,相對穩定的信息采取一次性記錄方式可定期更新維護,對專家每次評審表現的評價則采取逐漸堆積的方式,項目執行情況在驗收后采取滯后記錄的方式,獎勵或懲罰類信息采用偶發性記錄的方式。
3.1.3 設置系統化的專家信用評價體系
根據創新基金專家評審工作的特點和信息采集的可能性,專家信用信息評價體系分為3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8項、三級指標28項,主要評價內容包括身份信息、資質能力信息、評審活動經歷和評審質量分析。
3.1.4 設置單獨專家評審質量分析模塊
評審質量分析模塊是與當前主流模式區別較大的地方,包括專家個人評審意見與專家組評審意見差異性、評審意見與項目實施結果一致性2個指標,主要體現專家的評價能力和評審質量。這2個指標與評審活動緊密關聯,采集信息不斷堆積,專家每增加一次評審活動都會影響其信用評價。
3.2 招投標行業專家評審質量監控
政府采購公共資源交易評標評審與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審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但目前也存在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的情況。鑒于該領域做法與當前科技計劃信用評價的主流做法較相似,本文將研究對象面向本行業內的前瞻性研究,特別是在專家評審質量監控方面。
由公開網站資料和相關學術文獻可知,江蘇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辦公室在此方面的探索走在前列。該單位基于評標專家評審行為數據庫積累的大量數據,建立了一套基于遠程異地評標系統數據庫的評標專家工作質量評價體系,并進行了試驗,為招標投標管理部門評價評標專家工作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按照系統性、一致性、獨立性、可測性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江蘇省在工程招標投標建立的評標專家工作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傾向度、離散度、偏離度、穩定度和偏好度5個指標,并將除離散度以外的其他4個指標進行數值和頻率統計,加權得出評審專家的個人工作質量評分,低于60分的予以提醒或暫停評標。
盡管評標專家工作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江蘇的做法首次將專家信用評價工作引向更加深入的階段,通過評標系統數據庫對專家長期評標行為進行跟蹤、分析,得出評標專家評標傾向性和偏離程度,對評標專家工作水平進行定量評價。這樣做,說服力更強,為科學、客觀、合理評價評標專家信用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在充分肯定評標專家評審質量監控體系的同時,本文認為,其中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傾向度與偏好度同時用于評價對專家對某一申報單位的傾向,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重復。對除離散度以外的其他4個指標進行加權得出綜合評分,本文也認為,科學性不夠充分,加權的理由和4個指標的權重賦值均值得商榷。
3.3 專家信用評價信息化與規范化
在深入探索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內容的同時,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就是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信息化與規范化,在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重慶市在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信息化建設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重慶市建立了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機制及其管理系統,并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通過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數據庫對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評審評估機構和專家等4類責任主體進行記分和評價,對于項目承擔單位或評審評估機構和專家將記錄其近3年的信用情況。
與重慶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信息化相比,烏魯木齊市在科技信用標準建設方面具有代表性,并且走在全國前列。烏魯木齊市科技信用體系建設始于2006年,由新疆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武漢科學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信用指標體系,完善科技信用評價程序和評價方法,設計科技信用信息采集方式和方法,開發了科技信用數據庫、咨詢專家庫和科技信用評價管理系統,并進行軟件登記,逐漸形成了成熟的科技信用服務模式,同時,科技信用評價結果也應用到了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審管理過程中。在此基礎上,烏魯木齊市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自治區標準化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的10項科技信用地方標準,通過了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審核,并于2012-01-01起發布實施,科技信用相關成果已經在山東、浙江、貴州等多個省市推廣應用。
3.4 評述
從對上述相關機構關于科技咨詢專家和相關機構信用主要經驗、做法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相關領域的專家信用評價工作呈現2個方面的特點:①專家信用評價呈現出由主流模式下的行為信用記錄及評價向信用評價系統化、信息化以及規范化方向發展;②在行業內外加強對專家評審質量的監控已經得到各方的認可,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盡管各方在專家信用評價上的探索、試驗對實際工作有重要的啟發,但是,科技咨詢專家及相關機構信用評價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①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界限仍然難以確定,部分指標是否能夠納入評價內容爭議比較大,比如有的學者將專家年齡、職稱、職務甚至承擔項目數量和經費總額等納入信用評價;②信用管理主流模式之外有代表性的經驗做法大部分屬于小范圍應用或者尚處于試驗研究階段,是否能夠用于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實際工作值得商榷;③信用評價只見研究設計相關文獻,產生具體效果鮮有專門論述。
基于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目前面臨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并借鑒相關機構關聯度比較高、操作性比較強的經驗和做法,深入總結,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提出以下建議:①加大對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方法的研究工作,特別要注意借鑒與本領域相似的其他研究。科技咨詢專家乃至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是近年來的新興課題,以北京為代表的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主流模式形成不過幾年時間,具有代表性、影響力和操作性的前瞻性研究更是鳳毛麟角。為此,業界應依據現有公開資料繼續深入開展方法研究工作,在本領域相關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撐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工作的情況下,不妨借鑒與本領域相似的其他研究成果。②在繼續開展科技咨詢專家行為信用評價的同時,將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向活動事前、事后適當延伸。深入分析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行為特征,科學、合理地延伸科技咨詢專家信用信息征集范圍,將當前以事中行為信用評價為主的模式向科技咨詢專家事前入庫注冊信用承諾、科技咨詢專家事后質量信用評價和事后行為信用評價適當延伸,逐步建立系統化的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體系,確保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狀況,有效支撐科技決策。③借鑒招投標等行業機構專家評審質量監控的經驗做法,探索建立科技咨詢專家評審質量監控指標。對科技咨詢專家評審質量的監控,既是基于統計學角度科學匯總、計算專家評審結果的需要,也是考察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的重要評價內容。通過對招投標行業專家評審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的深入分析,建議在吸納離散度、偏離度、穩定度等相對指標的同時,引入未采納率等絕對指標,建立全面、科學、適合科技咨詢專家特點的專家評審質量監控指標體系。④鑒于科技咨詢專家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所應用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應經過深入論證和反復試驗。如文中所述,科技咨詢專家乃至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是近年來的新興課題,究竟采用哪些評價指標還存在明顯的爭論。為此,建議科技咨詢專家信用評價延伸指標應首先得到各方的普遍認可,有爭議性的指標暫不列入;同時,組織統計、科技管理和專家代表進行深入論證,并在跟蹤試驗后正式實施。
[1]北京市科技計劃管理相關責任主體信用管理辦法(試行)(京科發〔2010〕458號)[Z].2010.8.12;
[2]丁雪偉,李莉.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信用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10).
[3]楊正超,林琳,王毅.評標專家工作質量評價模型[J].招標采購管理,2013(3).
[4]徐華.科技評估專家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5]http://www.cqna.gov.cn/html/zfxx/jrcq/14/12/26250.html;
[6]http://www.xjpc.org.cn/Content.aspx?Info_ID=08773a42-d36e-45d4-bc0d-9bc2177a01ff.
[7]http://www.1633.com/news/html/201205/news_252656_ 1.html;
〔編輯:白潔〕
F270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021
2095-6835(2017)15-0021-03
香小敏(1963—),女,廣東廣州人,高級經濟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管理研究方面的工作。侯小星(1982—),男,河南焦作人,中級經濟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管理研究方面的工作。楊亞慧(1989—),女,河南商丘人,研究實習員,現主要從事科技管理研究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