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兆嫻
(山西省介休市圖書館,山西 晉中 032000)
資源數字化對圖書館知識轉移影響探析
武兆嫻
(山西省介休市圖書館,山西 晉中 032000)
網絡環境下,數字資源的反戰對圖書館知識轉移的影響不容忽視。介紹了“知識轉移”“知識服務”的概念,圖書館傳統知識轉移模式,分析了資源數字化給圖書館知識轉移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提出了資源數字化進程中圖書館創新知識轉移方式的建議。
數字資源;知識管理;圖書館;知識轉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中,數字化資源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其中,以各種類型的數據庫最為突出。“數字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或者網絡環境下運行,可以實現共享的多媒體材料。數字資源具有多媒體、超文本結構、友好交互界面、虛擬仿真的多樣性,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實現全球共享并隨時隨地獲取的共享性,可以在原有基礎上補充、擴展的可擴展性和可以作為認知工具,探究知識、構建知識的工具性等特點。隨著數字資源的發展和傳輸,用戶在逐漸提高信息服務的要求,對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轉移是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一部分,資源數字化對圖書館知識轉移既提出了挑戰,又提供了機遇。
“知識轉移”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77年,是由美國技術和創新管理學家Teece提出的[1],之后逐漸成為各國的研究熱點。知識轉移是知識服務中的一部分,“知識服務”這一觀念提出的背景是知識經濟,基礎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創新,針對用戶的具體問題和實際情況,融入用戶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向用戶提供能夠有效支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一種服務[2]。而知識轉移就是知識的流動,在人與人之間的流動,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流動,或者組織和人之間的流動。從整體上來說,知識轉移是知識由勢能高的主體流向勢能低的主體的過程[3]。知識轉移包括知識共享和知識吸收2個階段,知識共享是知識轉移的前提條件,而知識吸收的表現則是將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或者將別的組織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組織中。
“圖書館的知識轉移”是指圖書館運用各種知識管理技術,對圖書館的各種資源進行整理、分析和傳遞,根據讀者的信息需求,給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按照知識的形態,知識轉移可以分為顯性知識轉移和隱形知識轉移[4]。目前,圖書館的知識轉移模式主要有3種,即合同型知識轉移、指導型知識轉移和專家咨詢[5]。知識轉移在圖書館是通過知識服務來體現的,它包括2個方面:①針對用戶的知識轉移,即對外轉移;②圖書館各個部門之間的知識轉移,即對內轉移。向讀者提供數字資源服務主要是針對用戶的,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圖書館對外的知識轉移。
在網絡環境下,資源數字化在對圖書館傳統的知識轉移模式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由于數字資源是圖書館提供知識服務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因此,必須正確對待資源數字化進程中圖書館知識轉移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改革和變革,資源數字化就是其中一種,數字資源使用及服務也使得用戶的信息需求產生了變化。由于數字資源開放性、共享性等特點,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信息需求和目標,采取更加積極的方式自主學習和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這也意味著用戶不再囿于圖書館所給定的資料。當用戶習慣于獲取數字化資源時,當用戶要求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時,圖書館傳統的知識轉移模式中用戶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轉移方式,遠遠不足以滿足用戶已經改變了的知識轉移需求,所以,將資源與服務直接推送到用戶獲取信息活動的第一線,已經成為信息服務的基本、主流形態,圖書館在面對數字資源知識轉移的同時要把握這一發展特征。
具體來說,資源數字化進程中圖書館進行知識轉移面臨如下挑戰:①數字資源、電子資源的出現深化和提高了用戶接受知識轉移的主動性。用戶從傳統的接受知識轉移向著自主、探究、協作式的學習方式轉變,對圖書館資源服務的形式和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構有利于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協作學習的知識與服務環境,如何采取合適的知識轉移策略使用戶能夠自主選擇知識轉移的時間、方式,為用戶提供24h不間斷的知識服務等,這些新的課題令傳統的知識轉移方式和模式都面臨挑戰。②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高校圖書館,其知識轉移對象的數量和層次都發生了變化。用戶在獲取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時,并不一定要到實體圖書館中,可以通過遠程獲取資源,這就增加了圖書館知識轉移對象的數量,知識轉移對象的層次也更加多樣。圖書館如何在為到館的用戶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同時,努力滿足那些數量多且具有不同背景和層次的遠程用戶的信息需求,也為圖書館知識轉移提出了挑戰。③圖書館用戶的知識轉移行為出現了許多新的特征。資源數字化使原有的知識轉移內容和模式都可能變得越來越不適應變化的需要,比如以前圖書館的用戶群體是規模化的或者相對穩定的,而現在轉向了動態性的個性化用戶或者結構化用戶[6];以前圖書館的知識轉移內容主要是以求知為導向的單一領域,而現在就要轉向融學習、生活、工作于一體的復雜信息領域。④圖書館在知識轉移的過程中占主導地位,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新的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環境下,用戶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知識轉移,不僅能夠選擇自己想要學習吸收的知識,還能夠分享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知識轉移的目的。數字化資源使讀者不再被動地接受圖書館的知識轉移,而是自主選擇,甚至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向圖書館或者其他用戶進行知識轉移。
數字資源的龐大和復雜性、開放性、易獲取性給圖書館進行資源組織與整合、知識轉移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知識轉移內容全面性和個性化的平衡,還需要圖書館與用戶一起努力。
資源數字化在為圖書館的知識轉移環節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以下發展契機:①數字資源使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就某一主題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導致他們對資源的需求更為強烈和迫切,這是圖書館加強知識轉移的良好機遇。②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圖書館進行知識轉移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資源與服務可以在網上共享、傳遞,圖書館得到了更多宣傳自己的機會。③資源數字化依賴于網絡技術,使圖書館能夠克服時空界限,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數字化資源,為各個年齡層次的社會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網絡上的任何用戶都是圖書館潛在的知識轉移對象,擴大了圖書館對外進行知識轉移的范圍。④數字資源為圖書館進行內部知識轉移提供了新的平臺。利用因特網學習知識,掌握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檢索所需要的相關內容,解決工作、學習、研究中的具體問題,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知識轉移的一大功能,這也為圖書館對內進行知識轉移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圖書館在長期的信息服務活動中已經積累了知識轉移的經驗和用戶基礎。在資源數字化的進程中,圖書館應該抓住機遇,順應環境的發展來改變自己的知識轉移方式和內容,繼續發揮自己作為資源中心進行知識轉移的優勢。
數字圖書館已經成為知識傳播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圖書館通過整合館藏的數字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根據本館的特點和用戶信息需求的特點,對數字資源進行開發,通過Internet向用戶發布,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料[7]。數字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數字資源,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虛擬用戶社區,能夠擴大圖書館知識轉移的范圍,而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重要內容就是制作高質量的圖書館網站。圖書館網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知識轉移的效果。從形式上講,應該盡可能保證較快的首頁訪問速度、合理的欄目設置、簡潔質樸的頁面設計;從內容上講,要注重交互性和創新性。每個圖書館都可以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或者館員優勢等,針對本館網站特定的瀏覽對象提供特色服務或者個性服務。另外,圖書館網站不僅要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及時的、適于自主學習的數字資源,還要提供盡可能完善的學習支持系統,比如說明書、導航、在線咨詢等,使用戶能夠實現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移到主動接受知識轉移,甚至主動進行知識轉移的轉變。
集成整合開放數字資源,擴大圖書館知識轉移的空間范圍。對于收集到的開放、共享的數字資源,圖書館可以利用在資源整合建設中獲得的經驗,為用戶提供開放數字資源的集成訪問或者跨庫檢索,盡可能擴大空間范圍,這點對于購買專業數據庫經費并不充足的公共圖書館尤其重要。現在,在高校圖書館主要是將各個數據庫的檢索入口集成到圖書館的一個界面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入某個數據庫進行檢索。但是對于公共圖書館,特別是一些小型的公共圖書館來說,沒有充足的經費購買各種數據庫,那就更加需要繼承網絡上公共開放的數字資源,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采用邏輯集成[8]的方式將在不同時間,利用不同技術開發的、具有不同內容和形式結構的數據庫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數據視圖,將異構系統間的差異屏蔽掉,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檢索界面,保證用戶可以一次集成檢索多個開放數字資源數據庫系統。
培養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的館員,提供多樣的知識轉移方式。目前,面對知識轉移對象多樣化發展的現狀,圖書館界需要吸納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員。為了更加貼合用戶的信息需求,圖書館需要保證匯集的各種開放共享的數字資源的時效性、準確性和有用性,圖書館需要館員結合自身的學科背景,借助參考咨詢服務,與用戶開展多渠道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構建更為適合用戶特點和使用習慣的開放數字資源體系,更好地展現圖書館知識轉移的角色。
在網絡環境下,數字資源的發展對圖書館的知識轉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圖書館知識轉移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開放的數字資源和網絡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圖書館應該根據知識轉移環境的變化加以合理引導和改變,提升圖書館知識轉移的效果。
[1]唐炎華,石金濤.國外知識轉移研究綜述[J].情報科學,2006(01):153-160.
[2]談紅玲.創新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知識服務[J].現代情報,2007,27(8):127-128.
[3]李俊華.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知識轉移服務創新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3(20):122-123.
[4]張蕾.高校圖書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4):174.
[5]劉麗輝,劉中,王錢林.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知識轉移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2,42(2):7-11.
[6]容海萍.E-learning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資源服務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6):45-46.
[7]李旎.E-learning呼喚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2004(4):47-49.
[8]梁嘉艷.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資源集成化和開放化管理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29(1):172-175.
〔編輯:劉曉芳〕
G251.5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7.122
2095-6835(2017)17-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