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茂云,張向鋒,徐娜娜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濰坊262500)
高職護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
苗茂云,張向鋒,徐娜娜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濰坊262500)
通過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進行課程改革,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仿真平臺,建立科學考評體系,注重早期科研訓練,系統訓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思維、創業精神以及社會服務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
高職護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護理專業
根據學院“強基礎、重人文,加強實踐、突出創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了培養學生崗位勝任力和可持續發展力,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保證,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整合教學內容,構建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體系,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按照校院合作、資源共享、雙方共贏的原則,校院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我院加大資金投入,建成基礎護理實訓室、內科護理實訓室、外科護理實訓室、ICU實訓室等共73個實訓室,實訓設備總值3 100余萬元,滿足了學生對實驗、實訓的需求。目前,校內實訓基地開設的實驗實訓項目122項,實驗、實訓課開出率100%.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拓寬學生就業渠道。與我院建有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60家(均為2級甲等以上醫院),承擔學生見習、實習和教師實踐鍛煉等教學任務。同時,定期組織教師到教學醫院檢查學生的實習狀況,和帶教老師溝通,了解學校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差距,調整專業教學計劃,使學校教育更加符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院校辦學特色。
創新型雙師型隊伍是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保障。要培養高級實用型護理專業人才,就要有一批創新型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護理專業教師不僅要專業理論水平高、知識全面,又要具備臨床護理、護理管理等相關實踐經驗。學校制定了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教師,聘用臨床經驗豐富、實踐技能精湛臨床護理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成立專門的實驗實訓教師團隊,并開展實踐教學研究,提高實踐教學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鼓勵教師到醫院進行頂崗鍛煉,提高臨床教學能力。在授課時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活動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1]。
根據護理工作崗位需求,圍繞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減少課程重復設置,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課程進行優化整合,按“人體系統”進行高職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并從第2學期開始實施工學交替,進行理論與臨床實踐同步教學。并在每個系統在校理論學習結束后,去醫院的相應科室見習1~2周。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任務引領指導學生,使學校教學與臨床實踐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以護理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院校合作試點現代學徒制,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第1學年,夯實基礎階段,學生在學校里學習公共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課,穿插安排崗位見習;第2學年,課崗結合階段,學生入住醫院,半工半讀,專業理論課采取教師課堂授課模式,實踐課學生走進病房,采取以師帶徒形式,促進理論和實踐結合;第3學年,頂崗實習階段,學生主要在醫院護理崗位進行頂崗實習,理論學習為輔。
教師以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為引領,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目標,教學過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創設任務或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和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用于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的各種信息資源[2]。開展臨床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學生匯報講課法等,變教師的知識灌輸為學生的創新學習,突出學生創新精神與綜合素質的培養[3]。教學中以小組討論法、情境模擬為主,部分內容采用翻轉課堂。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虛擬人體解剖軟件,SP病人、模擬病人進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通過開放式教學過程,注重教學互動,讓護生在問題—探索—思考—解答模式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臨床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適應醫學改革模式,不斷增強醫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將“案例情景教學”運用到基礎護理教學的整個體系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設定案例情景教學,案例多采用院內外護理工作情景,涉及多個護理操作,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貼近臨床,減少學校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差距,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無形中學會了相關的護理知識,也掌握了一些臨床技巧,豐富了學生個人護理知識的范圍,同時也增強了對于護理這門課程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3]。
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以基本型實驗為基礎,綜合型實驗為主體,設計型實驗為提高。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各學科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的實踐由模仿操作轉化為自主設計,由單純模擬轉化為綜合分析,簡單重復轉化為獨立思考,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構建基礎護理、??谱o理、人文護理和特色護理的服務平臺,滿足學生多層次的學習需求,形成學校、社區、醫院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網絡,體現“臨床與基礎相結合、能力與素質相結合、創新與傳統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4]。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課外活動和周末開放實驗室,并讓學生參與實驗前準備、實驗后整理、開放實驗室器械物品領用登記和損耗呈報,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創新實踐教學提供保障。注重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開展教學,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技術、虛擬軟件、翻轉課堂、微課等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注重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與共享,通過展示圖片、視頻播放、模擬病人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進高端智能模擬教學系統,建立模擬訓練系統,教師在此系統上設置不同的場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臨床情境,訓練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5]。
科學有效的考核方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我們引進標準化病人,建立了技能考核病例庫,并實施多站式、客觀結構式專業技能考核。該考試方式不僅檢驗了學生的理論掌握程度,還可以考核學生處理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急處理能力。考核更加注重過程評價,注重考核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評價方式采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通過老師評價、標準化病人評價、小組評價和臨床專家評價,發現不足之處,明確努力方向。
注重早期科研訓練,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早期科研能力的訓練,組織大學生開展創新科研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素質。讓學生早期接觸患者并參加一些臨床病例討論,培養臨床思維。通過第二課堂,開設科研講座、組建科研小組、開展社會調查,設立課外科研專項基金,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個人興趣得到很好的發揮,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課內與課外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科學與人文結合,使學生的綜合知識與綜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6]。我院護理專業將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中探索適應護理專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強基礎、重人文,加強實踐、突出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培養,培養出具有開拓創新精神,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技術技能型高級護理人才,通過系統訓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思維、創業精神以及社會服務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
[1]葛邕,趙勛蘼.基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1(12):61-62.
[2]靳磊,李倩倩,王瓏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研究——以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128-129.
[3]趙坤.護理專業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5(03):392-395.
[4]陳明霞.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型護理本科人才[J].中華護理教育,2011(01):9-10.
[5]吳曉琴,葉國英,沈開忠,等.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一體化融合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J].護理學報,2013(21):10-13.
[6]陳曉華,張秀軍.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S2):210.
〔編輯:劉曉芳〕
R47;G71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9.007
2095-6835(2017)19-0007-03
山東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就業創業專項課題(編號:17SYB063)
苗茂云(1980—),女,山東諸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