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黃國均
上下左右中,工會服務在“網”中
——新鄉供電公司工會全方位構建“互聯網+”服務新模式
文/圖_黃國均

勞模服務隊為山區孩子講雷鋒的故事
2016年,新鄉供電公司工會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推動工會工作,聯合信息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共同研發工會服務平臺,構建了“上下左右中”的全方位、一站式、立體化的線上服務模式,實現工會工作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在促進企業與職工共同成長中更好地發揮交會點的有效作用。
新鄉公司工會利用微信平臺實時性強、關注度高、互聯互動的特點,利用信息發布和互動功能積極做好企務公開和政策宣傳貫徹,使全體干部職工與企業發展目標同向、行動同步,更好地將各項決策部署貫徹執行到位。一是發揮線上平臺在職工群眾中傳播快、影響大的優勢,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事關企業長遠發展的政策要求、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在線上、線下同步公開、同步更新,滿足廣大基層職工獲取公司最新消息的需求,進一步保障了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二是結合當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在微信平臺開放了公司“兩學一做”等多個主題宣傳陣地,通過主題活動讓工會宣傳教育的渠道從傳統方式向互聯網方式延伸,通過網絡的互聯互動更充分地發揮了工會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吸引和凝聚更多職工投身企業發展。
新鄉公司工會遵循職工訴求閉環管理機制,舒緩職工工作和心理壓力,當好職工的“娘家人”。一是將現有的工會主席信箱、合理化建議等模塊統一整合到微信平臺,讓職工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通過網絡將自身的訴求傳遞到工會,由工會協調相關部門做好辦理落實,并及時通過線上平臺公開辦理情況。二是針對收集到的所有職工訴求,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從中查找和發現關鍵字,分析職工最為關注的事項。今年,工會將職工代表提案辦理與答復拓展到網上平臺,讓職工訴求盡可能得到滿足,真正感受企業大家庭的溫暖。
新鄉公司工會通過微信平臺,發揮其在互動化、社交化、可視化方面的優勢,持續加強工會工作網絡宣傳,引導和激勵職工成長成才、建功立業。一是開展勞模精神宣傳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展示和互動交流,將職工對精神的感悟和理解信息共享,提升活動質量和效果,在職工中引起強烈共鳴。“草根歌手”朱清杰、“翡翠女性”史辛琳、“專利達人”拜克明等,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在生產和服務第一線默默奉獻,在各大勞動競賽中厚積薄發、嶄露頭角,成為一張張企業“名片”。二是拓寬新媒體傳播渠道,既運用傳統的文字和圖片形式宣傳工會工作,也制作職工愛看愛聽的視頻豐富宣傳形式,提高宣傳效果,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系列宣傳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輿論引導作用,在公司上下營造了濃厚的爭創氛圍。
今年年初,公司1人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4人被評為省公司勞動模范,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新鄉公司工會積極推進涵蓋“工會—分工會—班組工會小組”的三級職工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含參與服務、維權服務、幫扶服務、成才服務、文體服務的“五位一體”職工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以工會、分工會、基層工會小組為方向的業務交流工作“360工社”微信群,涵蓋全部項目的職工服務方便即時信息溝通,確保工作交流安全性。讓職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可以便捷地查詢到滿足自身個性化需求所需服務的內容和流程,切實體現微傳播的互動性、平等性、時效性。二是建立“1+3”職工文化工作室和13個文體協會展示平臺,集中展示公司文藝骨干在書畫、舞蹈、曲藝、武術等多方面的才能,通過網絡投票的形式讓職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協會和職工“明星”,讓“星”光璀璨覆蓋公司每個角落。
新鄉公司工會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造符合本單位特點的班組建設管理模式和職工技能培育模式,使得頂層設計更加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符合崗位工作需要。一是聯合職能部門制定班組對標考核體系,通過班組管理、月度考評、年度考評等模塊開展達標班組評價工作,在積極為班組減負的同時,也探索了“互聯網+班組”的新形式。二是分層、分類開展勞動競賽,去年共舉辦2個大類、20個小項的集中式競賽活動,將競賽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競賽項目中,創新加入運維檢修技能大賽、財務技能大賽、大工匠選樹等活動,讓“互聯網+”的理念遍地開花。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運用“互聯網+”助力工會工作,是工會組織發展的動力和方向,也是工會組織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使命,更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新鄉公司工會精心打造的“360工社”線上服務平臺的各個單一模塊都在正常運轉,工會正在牽頭協調,研發統一的移動門戶平臺將各個模塊進行整合,實現“一個平臺,上下左右中”的全功能、全方位應用,讓工會真正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贏得黨政認可、群眾滿意。

弄墨丹青,情系國網

打造“八分鐘文化圈”,豐富職工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