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 巖 圖_魏樹林
堅守一線 不忘初心
——記周口供電公司運維站站長李衛東
文_張 巖 圖_魏樹林
他中等身材,濃眉大眼,和藹可親。
他對220千伏川匯變電站里的每臺設備如數家珍,講起運維知識滔滔不絕,教導徒弟學藝孜孜不倦。
他是勞模,更是發明家,今年1月又被省公司授予2016年“河南省電力公司工匠”稱號。
他就是李衛東,一位在變電運行崗位摸爬滾打了30年的老師傅。
1988年李衛東剛入職時,學習變電運維知識靠的是口傳身授,他像一塊干燥的海綿,不停地從知識的泉眼中接收營養、吸取力量。30年過去,不負好時光,現在的李衛東已經是周口變電運維專業的元老,是220千伏川匯變電站的主心骨,是“精益求精、愛崗敬業、持續專注、守正創新”電力工匠精神的代言人。
細心,是他的工作法寶;創新,是他的工作習慣。在一次設備巡視中,李衛東察覺主變溫度較高,為弄清楚原因,他連續20多天在負荷高峰時觀察記錄,最終發現是因為主變散熱器灰塵、臟物過多所致。在對主變散熱器進行清洗消除隱患后,勇于創新的李衛東并沒有停住探索的腳步,他帶領站里的QC小組成員開始了“主變帶電沖洗”的課題研究,經過3個多月的艱辛鉆研,終于成功制作出了向散熱片噴水的裝置,即在散熱器后面連接帶孔塑料管來噴水降溫,使主變溫度比沖洗前明顯下降10~15攝氏度。
在科技創新上毫不示弱的李衛東,個人先后獲得13項國家專利,他帶領的科技創新小組研制出的創造發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衛東改造的防鳥刀閘,解決了飛鳥在隔離開關內修建鳥窩的隱患,降低了操作時開關卡滯、延誤操作、機構銹蝕等問題發生率;他改造的開關加熱器,解決了部分熱量散發到機構箱外部的問題,大大地提高了加熱效果;發明的主變防塵罩,使楊絮及柳絮、昆蟲及漂浮物等被阻擋在散熱片外面,降低了變壓器發熱隱患;研制的手車式驗電平臺,解決了10千伏開關內驗電難的問題。
還有一些實用性創新成果如“變電站室外設備轉動機構帶電注油裝置”“變電站10~35千伏斷路器手車防傾倒工具”“變電站10千伏手車式驗電平臺”等均已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設備安全運行水平。
李衛東不僅是發明創新的領頭羊,作為一名從事變電運維30年的老師傅,他還帶出了30多個專業技術硬、責任意識強的徒弟。在技術培訓、育人帶徒方面,他以自己的業務經驗為徒弟們制定培訓計劃,言傳身教,從理論知識到應用實踐,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提煉的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用自己的行動從點滴小事影響、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使新上崗的同志能夠很快地熟悉并掌握崗位操作技術。他的很多徒弟都已經走出了變電站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但每每談起師傅李衛東,都會心懷感激地豎起大拇指。
“我的安全我負責、別人的安全我有責、企業的安全我盡責”,從事變電運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在220千伏川匯變電站站內,隨處可見一張張制作精美醒目的提示卡,室外設備上寫有名稱、編號、運行狀態、維護人、維護周期、維護情況,室內設備上寫有位置、功能、指令,它們無一不在提示著安全和危險,提示著運行人員操作時是否誤判設備、走錯間隔。這是李衛東為保證作業安全創新制定的管理方法。
除了提示卡,還有針對常見故障的“事故處理卡”,嚴格站內管理的“反違章記分卡”“標準化交接班卡”“標準化巡視卡”,提升作業準確率的“完善繼電保護投退卡”“表格式檢查卡”等安全管理措施,這些措施已經在周口公司變電運行專業當作標準模式進行了推廣應用。

李衛東(左二)講解設備運行原理
員工“受獎”“受罰”“思想波動”“工作調整”必談,員工“生病住院”“遇到特殊困難”“婚喪嫁娶”“子女成才”“生育”必訪。這是李衛東為220千伏川匯變電站制定的“四談五訪”,他常說,抓好站內人員的思想工作,是確保站內安全的基礎,對職工多談心、多了解,才能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解決他們工作的后顧之憂。
在他的訪談記錄本里,有歡喜有憂愁,有開導有安慰,困難和憂愁大家共同分擔,幸福和快樂大家共同分享,字里行間透出的關懷是變電站親如一家的紐帶。
癡心運行30載,如今,李衛東班(站)長工作室的墻壁上慢慢掛滿了各項榮譽,歲月的痕跡也悄悄爬上了李衛東的額頭,但憑著對工作的熱愛,鬢微霜,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