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申利娜
蝶變之路
—— 省電力公司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紀實
文_本刊記者 申利娜

施工人員在機井通電工程現場安裝設備 王向陽/攝
編者按: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和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村電網承擔著全省90%面積、80%人口和70%經濟總量的供電任務,只有讓農民用好電,才能真正算得上供好了電。省電力公司抓住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機遇,圍繞“站排頭、做標桿”目標,著力解決農村電網重過載和“低電壓”問題,滿足農村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需求。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大暑已至,炎炎夏日,外出的人無不行色匆匆,渴望避開酷熱回歸清涼的室內。但是,有這樣一群人,卻始終堅持在農網改造施工一線,為提前完成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貢獻力量。
省電力公司在2016年完成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投資220億元,對5348個中心村(小城鎮)進行電網改造升級、6209個自然村新通及改造動力電、25萬眼機井通電的基礎上,今年6月30日前如期實現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和智能電表全覆蓋的建設目標,并提前完成商水等11個貧困縣的電網改造升級任務。
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和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村電網承擔著全省90%面積、80%人口和70%經濟總量的供電任務,只有讓農民用好電,才能真正算得上供好了電。
但是,河南電網發展一直有兩頭薄弱的問題存在,農村電網發展和農村整體用電情況較為落后。
2016年2月,國務院第122次常務會議決定實施“十三五”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2016年3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召開“十三五”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啟動會;隨后,國家陸續印發《關于“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的通知》《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技術原則》。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省電力公司抓住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機遇,圍繞“站排頭、做標桿”目標,著力解決農村電網重過載和“低電壓”問題,滿足農村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據省電力公司配電網工程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心村、機井通電、村村通動力電三項工程總投資220億元,2016年完成5348個中心村(小城鎮)電網改造升級、6209個自然村新通及改造動力電、25萬眼機井通電任務,2017年完成1962個中心村(小城鎮)電網改造升級、4214個自然村通動力電、13萬眼機井通電任務,實現村村通動力電、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目標。
其實,河南農網改造升級的步伐不但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且還在逐年加快。1998年以來,我省累計投入資金超600億元,有效改善了農村電網供電狀況,農網供電能力持續提升,供電質量顯著改善。近年來,省電力公司進一步加大農網建設力度,2014年完成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85億元,2015年安排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資金175億元、當年完成115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去年6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親赴河南與省政府簽訂電網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并來到農網施工現場察看工程開展情況,勉勵河南省電力公司在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爭創先進典型。
為保障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順利推進,省公司深入落實市公司管理責任、縣公司主體責任,持續提升建設管理隊伍素質。市公司作為建設管理單位,要在制度落地、現場檢查、質量控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對縣公司“管起來”“管得住”,并做好工程建設各環節精益管控,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縣公司作為農網建設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屬地優勢,組織廣大農電員工深度參與工程勘察、安全管控、環境協調、服務商管理等工作,全力推進新一輪農網工程建設。
厚積薄發,河南農網在建設者的汗水里大踏步前進,距離中部領先的目標越來越近。
機遇重大,任務也異常繁重。在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河南中心村、井井通電、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投資規模占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總規模的1/8。
怎樣發揮河南優勢,書寫河南農網發展史上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省公司強化精準投資,推行“整村整線”改造模式。市縣公司按照“整村整線”改造模式開展項目儲備、安排投資計劃、組織物資供應、推進項目實施、完成竣工驗收等各環節工作,進一步增大項目顆粒度,減少項目數量和項目計劃下達的批次,提高項目管理效率。

改造山區10千伏線路 張銳/攝
同時,實施可研初設一體化。省公司嚴格落實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優化改進配電網項目管控流程的意見》,10千伏及以下工程實施可研初設和施工圖設計一體化招標、設計,突出設計工作的延續性,縮短設計周期。2016年,公司已經部署了配電網標準化設計軟件研發工作,積極推行配電網設計定點采購模式,為可研初設一體化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避免項目反復甚至顛覆。

農網臺區設備改造 孫家寬/攝
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開展之初,就被省政府納入全省重點項目管理和市縣政府年度考核范圍,對工程進度、安全、質量和規范管理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按時高效完成農網工程,是省公司向政府、社會及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為安全優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省公司不斷加強工程精益管理,制訂專項里程碑計劃,明確了投資計劃下達、初設方案批復等12個關鍵節點的時間進度。同時,面對農網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加之近年來連續攻堅、長期作戰易導致人員疲勞、懈怠,安全始終面臨較大壓力的現實情況,堅持將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統籌調配各方資源,推進安全與進度協調統一。
工程質量是電網安全運行的基石,來不得絲毫松懈。省公司以降低設計變更率、物料退庫率及概算結余率為重點,提升設計質量;以強化物資抽檢、入庫驗收、交接試驗為重點,提升物資質量;以工藝培訓、預裝推廣、示范工程為重點,提升施工質量,確保配電網優質工程率不低于95%。
配電網工程“點多、面廣、量大、工期短”的特點,決定了標準化建設是完成大規模投資任務、提升建設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省公司在推進配電網標準化建設改造過程中,強化技術標準執行,拓展典型設計應用,推進標準化設備應用,切實提高配電網施工工藝水平。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滑縣程新莊、欒川朱家村“整村整線”建設改造模式入選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批配電網建設典型經驗,武陟宜業線等5個項目入選國家電網公司2016年百佳工程,欒川、長葛等10家縣公司被命名為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網標準化建設改造創建活動達標單位,省公司工作獲得了國家電網公司的高度評價。
河南農網底子薄、基礎差,改造升級工程實施前,每年度夏、度冬用電高峰時段,尤其是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農村用電量增長迅速,百姓用電陸續出現了“低電壓”問題,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無法正常使用;我省作為農業大省,農田灌溉以機井為主,但是大量機井尚未通電,澆地時臨時用柴油機或拖拉機帶著機井水泵抽水灌溉,既費時又費力;“十三五”期間是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電力作為經濟發展“先行官”、脫貧攻堅“開路者”,迫切需要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能力。
這些問題如今都不再是問題,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真正實現了讓群眾用上電、用好電、用放心電的目標。
7月1日,修武縣東夏莊村。遠處,云臺山群峰含翠、巍峨挺拔;眼前,村莊內道路寬闊、房舍林立。“這是去年新改造的供電臺區和線路,你看,多齊整!”順著村黨支部書記張貴堂手指的方向,幾臺嶄新的變壓器矗立在村口,一排高大粗壯的電線桿整齊地排列著,直至街道盡頭。
東夏莊村隸屬修武縣七賢鎮,村內有330戶、1100多口人。“改造前,村內原有照明臺區2個,配電容量400千伏安,戶均容量1.21千伏安,遠低于戶均容量2.85千伏安的電網規劃建設原則。”修武縣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王順平介紹。此外,該村低壓線路1.32千米,平均供電半徑567米,供電半徑長,供電質量、配電設施運行的經濟性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不僅如此,隨著村內民房的不斷增高,村內原有電桿不能滿足低壓線路安全運行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
電網改造迫在眉睫。2016年,修武縣供電公司決定,結合政府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對東夏莊村按照整村推進原則進行升級改造。工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出資配套進戶線、路燈部分,并對村內電桿進行美化。
整村改造后的東夏莊村,居民客戶端電壓合格率由之前的99.87%達到100%,供電可靠率由之前的99.55%提高到99.99%。
東夏莊村之變只是全省農網改造升級的一個縮影。
據悉,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部完成后,河南貧困縣、貧困村的供電保障能力將大幅提升,分別完成全省電網脫貧改造任務的83%和75%,助推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加工業、鄉村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農業生產用電水平將大幅提升,平原地區農田灌溉機井實現通電后,實現“戶戶持卡、刷卡用電”,每年可減少百姓灌溉支出3.9億元;百姓用電保障能力將大幅提升,農網改造后村莊的10千伏戶均容量將達到1.5千伏安以上,每個自然村都通動力電,直接受益群眾達1160萬人。
農網改造升級之路,就是一條河南農網的“蝶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