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 蕾
為有源頭活水來
——濮陽供電公司機井通電工程建設紀實
文_王 蕾
7月16日,知了不知疲倦地叫著,干熱的空氣里沒有一絲涼風。64歲的丁玉海站在自家玉米地旁,看著清涼的井水從通了電的機井里噴涌而出,緩緩滋潤著每一株玉米苗,忍不住咧嘴笑了。
丁玉海家位于濮陽市范縣高碼頭鎮丁河檐村,這里雖然臨近黃河,用水難卻始終是當地農民的一塊心病。如今,濮陽供電公司加快實施機井通電工程,濮陽市所轄縣區的農民和丁玉海一起,都享受到了機井通電工程帶來的好處。
“這機井通了電就是好用,去年冬天雖然缺雨少雪,但俺這麥地一點兒都不旱,一刷卡,水說來就來,加上老天幫忙,今年麥子收成特別好?!倍∮窈O沧套痰卣f,“看看這玉米的長勢,今年秋天收成也差不了!”
濮陽市位于豫北平原,所轄各縣屬于典型的農業縣,除了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外,還種植包括水稻、辣椒、果木等經濟作物。濮陽供電公司積極利用政策優勢,精準發力,以點帶面,分期實施農田機井通電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澆地難的問題,為保障糧食穩產增產、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支撐。
丁玉海介紹說,6月、7月是莊稼用水高峰時節,原來每到此時,家家戶戶都要全家齊出動,買柴油、拉機器、運水泵,既要看守機器,防止掉帶、缺油,又要看守水壟溝,以防跑水。村里年輕人外出打工的比較多,留下的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有的沒有辦法,只能讓壯勞力回來幫忙?!耙粊硪换?,少掙錢搭路費不說,還麻煩?,F在好了,只要拿著卡一刷電就通了,電一通水就自動流出來,連老人和孩子都能澆地,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再也不用擔心家里了?!倍∮窈;瘟嘶问掷锏目ā?/p>

安裝計量表 李培振/攝

架設線路 彭建武/攝

安裝變壓器 李培振/攝
清豐縣韓村鄉三合村村民張瑞山家也是受益戶。據張瑞山介紹,當地是沙質土壤,澆地次數多而且費力,實施機井通電工程后,不僅方便省力,莊稼也長得好,增產不少?!按迕裆钋械馗惺艿綑C井通電降低了農村灌溉成本?!睆埲鹕秸驹谔锕∩纤懔艘还P賬,“以前用柴油機抽水澆地,每澆一畝地需要兩小時,耗柴油約3公斤,花費15塊?,F在,用電抽水灌溉,澆一畝地只需5塊多,每畝地按照澆水7遍計算,一年就能節省100多塊。”
“雖然很辛苦,但看到老鄉滿意的笑臉,我們覺得值!”7月20日,在濮陽縣子岸鄉汪寨村機井通電工程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劉培新驕傲地說。這也是廣大供電員工的心聲。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2017年濮陽市第二批機井通電工程總計新建臺區1670個,架設線路420.91千米,20855眼機井通了電。為讓百姓早日享受到機井通電工程帶來的便利,在工期緊、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下,濮陽公司建立分包責任制,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將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要求縣公司領導帶隊督導檢查,在促進各縣(區)工程進度的同時,對整個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理,保證工程質量。工作人員在施工中克服烈日暴曬、蚊蟲叮咬等困難,日夜奮戰。
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濮陽公司在物資供應、施工安全、工程質量、竣工驗收等方面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辦法。“整個工程建設我們要求部署細、標準高、服務優,在嚴格執行農田機井通電工程典型建設模式的基礎上,對傳統工程管理方式提出大膽改革,推陳出新,致力于打造優質工程。”濮陽公司配網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繼安說,“建設過程中,我們大力推進工廠化裝配和機械化施工,不僅減少了耗材浪費,而且實現工藝標準統一,提升了工程進度和工藝水平?!?/p>
“來,孩子們,歇歇,吃口瓜解解渴。”正說著,一位大爺拎著兩個西瓜走過來,“多虧了你們,我家的大棚菜長勢才能好,你們辛苦了。”
“有了百姓的支持,我們的干勁兒就更大了?!眲⒗^安說。
正值盛夏,桃子漸漸成了消暑良果。對于濮陽縣子岸鄉鹿城村的桃農周永國來說,充足的灌溉水源使桃子個個汁多肉厚、品相誘人,機井通電工程給他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
濮陽縣是省級貧困縣。2017年,濮陽縣新建配電臺區1099個、10千伏線路293.16千米,8936眼機井通了電,惠及352個村,受益農田35.17萬畝。村民紛紛抓住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大好機遇,把握自身優勢,大力培育特色農業。
鹿城村村委會主任周海林介紹,農田機井通電工程實施后,村民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種植逐漸向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種植轉變,不斷增產增收,脫貧指日可待?!拔胰ツ攴N了5畝蘿卜,澆地時既方便又省力,蘿卜不缺水,收成好,每畝收入高達4000多元。今年村里新蓋了好多大棚,村民開始種植各種瓜果蔬菜,有電力支持,農民的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為保障完工的機井能及時充分為村民所用,濮陽公司定期對已通電的機井進行巡視維護,尤其在農業灌溉用電高峰期,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安全用電、放心用電。
“國家政策好,俺趕上了好時候,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種了一輩子地的丁玉海目睹了電網改造的全過程,看著長勢喜人的玉米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