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馮 楠 王 培
李樹明的“與時俱進”
文/圖_馮 楠 王 培
偶爾工作不是那么緊張的時候,李樹明會選擇步行上下班。從獲嘉縣供電公司位莊供電所到自家所在的大位莊,只需要10分鐘。半途,他會經過村里新蓋的社區樓房。樓邊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個還沒拆除的廢棄小屋。別人可能不在意,但李樹明知道,那是38年前,自己剛當上電工時,村里僅有的兩臺100千伏安變壓器其中一個的舊址。
從最初的兩臺,到如今的15臺變壓器,38年間,大位莊的電網構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李樹明從一個15歲的毛頭小子成長為年逾50歲的中年人。他的身份也由農電工、送電工、配電工,變成如今的臺區客戶經理。種種變化,折射出的是獲嘉縣這個豫北小城農村用電管理改革的曲折歷程。
李樹明至今仍保存著他在1981年第一次通過考試取得的“電工證”。紅色皮殼,內里紙頁已經發黃殘破。小小的黑白1英寸照片上,還是一個稚嫩的少年模樣。
“我在1980年12月參加工作,當上電工。那時候啥都不懂,整天跟在別人后頭,邊看邊學,我第一個師傅是李樹斌,當時也就30多歲,現在人已經不在了。”回憶往事,李樹明不無感慨。
第一次獨立處理故障后的興奮、第一次爬桿時的提心吊膽、第一次抄表的小心翼翼……在前輩師傅手把手的教導下,李樹明逐漸摸索到一點關于“電力”的門徑。對剛開始的工作環境,他記得很清楚。當時大位莊只有不到800人,用電設施很落后,僅有的兩臺變壓器只夠照明用。一戶人家最多有一兩盞瓦數很低的小燈泡,晚上打開后也是昏昏黃黃,大多數人都是趕在天色擦黑時就吃完飯,早早上床睡覺,文化娛樂活動基本沒有。
據《獲嘉縣電力志》顯示,1985年,獲嘉縣全年生活用電只有763萬千瓦時,占總用電量的8.31%。而當時糧價高、電價低,農民種田積極性高,電灌站較多。當年的農業用電有2632萬千瓦時,占比達28.68%。李樹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背著裝滿工具的綠色挎包,在每年的集中灌溉時節在村里地頭來回奔波,裝表接電、維護設備與群眾的用電安全。
此外,他還得負責村里每月的抄表收費。扛著梯子走家串戶,有時候一個人不夠用,妻子王培鳳就成了自己的編外候補。李樹明上梯抄表,妻子在下面扶梯記錄,兩人配合默契。一次抄表途中,下起了雨,李樹明不慎從梯上跌落,摔斷了胳膊。去醫院包扎固定后,他仍然返回了工作崗位?!安还茉蹅€人發生了啥,不能耽誤工作,這是根本?!崩顦涿髡f。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1999年。
對李樹明來說,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個就是獲嘉縣頭期農網改造工程正式開始,歷時兩年,于2001年10月竣工,完成了對獲嘉縣217個行政村的高低壓供用電設施的改造任務?!暗谝惠嗈r網改造工期緊,任務重,施工人員直接駐村,大隊提供吃住。當時設備落后,沒有吊車,立桿都是人工上。村里自愿幫忙干活的人也很多,都知道這是好事兒。”李樹明回憶道。
付出總有回報。農網改造結束,緊接著就是新農村電氣化改造。一直到2009年,改造完畢,獲嘉縣農村用電環境有了根本性的改變。線損大幅降低,經常性的跳閘減少了,村里常見的掛鉤線、破股線和私拉亂接現象得到了徹底治理。用李樹明的話說,就是“用電好管理了,省心多了。”大位莊的變壓器也增加到5臺。他自己家里也陸續添置了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
第二件事也是在1999年。當年6月份,獲嘉縣電業局開始對農村用電體制進行改革,建立起規范的抄表收費制度。統一電價、發票、抄表、核算、考核,銷售、抄表、收費、服務到戶,電量、電價、電費公開。李樹明記憶力很好,可以流利地復述出當時改革的“五統一”“四到戶”“三公開”內容。作為電工,他參加了電業局組織的統一考核、招聘,并順利通過。此時,農電工數量由435人精減為244人。李樹明的師傅李樹斌也被解聘,大位莊只剩下3名電工。2003年,李樹明被評選為新鄉供電系統“優秀電工”。2005年,單位正式為他辦理了社保。2007年,經過培訓,他取得了進網作業許可證,并取得中專函授畢業證書。
“從此算是被國家和單位都認可了。”李樹明格外看重兩證的取得,在他看來,這是自身價值的證明和身份的體現。
李樹明喜歡用村里3號臺區的變化來告訴旁人大位莊十幾年來用電情況的發展。從2000年到2017年,大位莊3號臺區安裝的變壓器容量從50千伏安到現在的400千伏安,臺區月用電量也從最初的3000多千瓦時到現在的近6萬千瓦時。

李樹明最新的資格證與最老的“電工證”
“擱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我們村正好趕上整村推進項目,改造后,全村變壓器總容量達5800千伏安,戶均容量3.6千伏安,滿足大位莊未來15年的負荷增長是絕對沒問題!”李樹明說。
變化仍在繼續。2015年年底,獲嘉縣供電公司開始推行農電用工職業化管理。2016年7月,位莊供電所戶表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面實現了抄、核、收、管“四分離”。李樹明他們從繁重的抄表收費工作中抽身而出,與公司重新簽訂用工合同,組成了新的配電班,并有了自己專屬的辦公室與宿舍,專門負責營配一體化搶修。2016年,李樹明和同事接受了數十次集中培訓,從職業素養、風險防控,到營銷業務、智能機使用、低壓配網運檢知識,全面、系統地“重塑”了自身知識結構。2017年3月,獲嘉縣公司舉行農電用工定崗考試,并對農電用工實行統一調配與績效工資套改。從此,李樹明真正成為了一名職業電力人。這一年,他53歲。
新型繳費方式的應用、“全能型”客戶經理制的推行、營配業務從分離又走向融合……李樹明積極適應著工作中的一個個新變化?!安粚W習趕不上時代變化,咱雖然年紀大了,但也不能比年輕人落后太多?!?/p>
在學習的同時,李樹明也有著自己的思考與憂慮。和他同批的老同志均已年過50歲,去年已經退休一批,所里青年的后備力量不足?!拔覀兛梢酝诵?,但供電服務工作不能斷檔。”
再比如,用戶家里、產權分界點以下的用電問題如何解決?誰來解決?這是他們目前工作中的一個困惑?!奥犝f以后要成立供電服務公司,希望到時候這個工作有專業的單位來管理、負責。分工明確了,我們的工作也好干?!崩顦涿髌诖卣f,“不過這些問題咱公司都有考慮,我們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搞好服務,站好最后一班崗。”

20世紀80年代電力工人在野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