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喬 橋
深情藏沃土
——焦作供電公司加快實施農網“兩年攻堅戰”掠影
文/圖_本刊記者 喬 橋
8月16日,焦作市委督查室向全市印發《督察通報》,對焦作供電公司提前完成農網改造工程進行通報表揚。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作出批示,對該公司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要求全市各單位各部門學習借鑒該公司的經驗做法,確保各項既定目標圓滿完成。
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開工以來,焦作公司投入3700人,組建了290個工程建設分隊,想方設法加快工程建設步伐。截至2017年8月25日,該公司全面完成“兩年攻堅戰”建設任務,完成了226個中心村、188個貧困村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和5196眼機井通電工程,累計完成投資5.1億元,新建臺區3430個、10千伏線路724.38千米、0.4千伏線路2197.12千米。
“農網改造工程是惠民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找借口,不講代價,確保任務圓滿完成,我們義不容辭?!苯棺鞴究偨浝硗跫t印如是說。
今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更熱。
8月10日,又一次高溫橙色預警。上午11時,氣溫飆升至39攝氏度。
博愛縣磨頭鎮大屯村,烈日下,這里正在進行10千伏線路改造,30多名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施工。綿延2千米的戰線上,幾乎所有的電桿頂部都有一名員工在忙碌,有的解除舊線,有的安裝金具,地面上也一樣,有的在回收舊線,有的在拔除舊線桿,還有的在敷設新的導線。一切都有條不紊,一切都齊頭并進。他們身上的工作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印滿了汗漬。
這么拼命地工作,只為在當天完成該村的農網改造任務。
為了讓群眾早日用上安全電、放心電,這段時間,他們每天4點多鐘天蒙蒙亮就開工,晚上9點鐘才收工。
在去往下一個施工點的路上,記者看到,一根根黑色的絕緣導線已經緩緩升起,恰似優雅的五線譜;高空作業人員在桿上緊張忙碌著,又好似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映襯著藍天白云,美不勝收。
這只是焦作農網改造的一個縮影。
“只要能讓群眾早一天用上放心電,我們流點汗吃點苦沒啥?!辈劭h供電公司電網建設施工班班長王振說。
時間緊、任務重,而且戶外作業主要集中在高溫天氣,此次農網改造著實困難重重。“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全力以赴,克難攻堅,想方設法提前再提前,讓廣大農民群眾早一天用好電。”焦作公司副總經理孫全德表示。
投入大、標準高,是此次農網改造的特點。省電力公司提出了規劃設計一圖一表、設備選型一步到位、建設工藝一模一樣、管控信息一清二楚的“四個一”工作要求。因為臺區建設過去大多都是現場手工操作,能做到看起來一樣已屬不易,做到一模一樣成了農網改造的難點。而武陟縣供電公司卻勇于創新,率先成立了工廠化預裝車間,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
本著能在地面做的不在高空做、能在車間做的不在現場做、能提前做好的不在施工時做的“三能三不”工作理念,武陟縣公司組建了配電網工廠化預裝車間。沒有現成的設備可采購,他們就按照臺區典型設計規范和安裝工藝要求,自制了導線剪切機、接地扁鐵拆彎機和跌落開關引下線、避雷器連接線制作工作臺,在車間加工跌落開關引下線、避雷器引線、變壓器低壓引出線、接地線和接地扁鐵。
記者在車間看到,各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不僅速度快,而且非常省力,還確保了工藝標準統一、批次規范一致。“這些工藝以前都在臺區現場手工操作,工人技術參差不齊,很難做到規范統一。”車間主任王小峰說。
截至7月底,武陟縣公司已經在867個臺區中應用了工廠化預裝物資,讓臺區像一件件工藝品,做到了一模一樣。
“實行工廠化預裝,不僅使臺區建設工藝實現了一模一樣,而且還省時省料、安全可靠?!蔽溱炜h公司運維檢修黨支部書記孔令哲介紹,加工的物資相當于包攬了單個臺區工程量的三分之一,按照每個臺區縮短3個小時施工時間計算,累計節省施工時長2601個小時,相當于多安裝了325個配電臺區。
“小創新解決大難題。焦作農網改造之所以走在全省前列,工廠預裝化車間功不可沒?!蔽溱炜h公司黨委書記李向東說。
從嶄新的配電柜、錯落有致的供電線路、整齊劃一的電桿,到家門口透明的表箱、白色的管線,孟州市槐樹鄉湯廟村村民發現,抬頭看不到像蜘蛛網似的電線了,村容村貌變得更美了。
8月10日臨近中午,記者走進村民趙立敏家中。廚房里,女主人正在用電磁爐做飯,抽油煙機發出歡快的呼呼聲,一切都顯得輕松愜意??蛷d內,一臺柜式空調正在運行,讓人頓覺涼爽舒適?!斑@都是農網改造帶來的便利。過去每到正午時分,連電扇都轉不起來,更別說用空調了?,F在好了,電壓很足,俺家一下子安裝了4臺空調,同時使用都沒有任何問題。”說這話時,趙立敏一臉興奮。
改造前,湯廟村戶均容量1.4千伏安。改造后,新增了兩臺變壓器,戶均容量2.33千伏安,導線全部更換成185平方毫米絕緣導線?!斑@次農網改造是一次到位,完全可以滿足該村未來20年生產生活的用電需要?!泵现菔泄╇姽具\維部電網建設班班長張立志介紹說。
“這就是標準,今后在工程建設中要以此為樣板,標準只能高不能低。”焦作公司運維部副主任王春生說。在農網改造之初,焦作公司便開展了精品工程評比,召開農改工程建設現場會,按照“示范先行、循序漸進”的原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提高工程建設水平,打造精品工程。
武陟縣木欒辦事處后牛村機井通電工程23號臺區被省公司評為“百佳工程”。這個臺區負責7眼機井的用電,只見工作人員將一卡通在刷卡區刷卡后,根據語音提示輸入機井編碼后便接上了電。隨后,工作人員來到機井臺前,輕輕一按綠色按鈕,水就噴薄而出。
過去每逢抗旱季節,負責該村用電管理的農電工郭海勇就一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艾F在澆地我完全不用到現場,可以騰出時間為村民提供其他更加周到的服務了?!惫S螺p松地說。
“實在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排隊了,想啥時候澆就啥時候澆。”正在給葡萄樹澆水的村民馮文軍說。他家有2.5畝地,過去電壓低,水泵出水小,澆一遍需要10多個小時,現在只需要5個小時,電費也省了一半。
由于種的是葡萄,馮文軍每隔十天半月就得澆一次水。前年因為澆水跟不上,有些葡萄樹就干枯發黃死掉了?!艾F在電壓足、水泵出水量大,葡萄長勢也好,明年就能掛果了,估計能收入兩萬多元,后年大面積產果能收入7萬多元?!泵褶k教師出身的馮文軍難掩喜悅之情,現場編了一段順口溜:“農村電網改得好,農民實惠真不少。電壓足,出水大,老天再旱都不怕。手持一卡通,哪井它都中。不再操心收電費,吃苦跑腿受連累。”
滿腔深情藏沃土。在新一輪農網改造“兩年攻堅戰”中,焦作供電公司干部員工一路播灑光明,一路傾注真情,一路履職盡責,不僅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齊心協力強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