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代小龍 通訊員 孫 卉
開啟卓越之旅
——省電力公司卓越績效體系應用紀實
文/圖_本刊記者 代小龍 通訊員 孫 卉
面對管理短板,如何打造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面對河南電力發展瓶頸,如何全面提升公司綜合效益?面對復雜嚴峻的變革發展形勢,如何實現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目標?2016年,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省電力公司積極推廣應用國家電網公司卓越績效體系,開展卓越績效評價,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開啟了追求精益管理的“卓越之旅”。
質量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企業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
但如何提升質量?省電力公司的答案是開展卓越績效管理。
“卓越績效管理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質量革命,它為各類組織實施現代全面質量管理提供了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是世界公認的質量經營模式。”公司副總經理吳云喜告訴記者。
對于具體的質量產品,消費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感知、同類產品對比、市場評價、第三方測評等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判。但對企業來說,如何衡量管理先進性?是否具有持續的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優勢幾何?這需要一套嚴密、科學的評價體系,而卓越績效體系恰恰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2016年4月,省電力公司啟動卓越績效管理體系深化應用工作
一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把追求卓越作為遠大的目標、執著的信念和創新的實踐。2016年年初,國家電網公司首次發布《卓越管理白皮書》,汲取卓越績效國際、國家標準的先進理念與方法,結合“三集五大”體系和“五位一體”管理體系建設實際,圍繞“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目標,對相關內容進行展開、調整、合并,構建了國家電網公司卓越績效評價體系模型。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通過卓越績效管理的推進、卓越理念與方法的實施,把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和‘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企業目標由抽象變得具體,從‘高高在上’變得‘看得見、摸得著’,由精神層面的追求變成實際作為的踐行。”吳云喜說。
2016年3月,公司在經歷了國家電網公司試點工作任務之后,啟動了卓越績效體系的全面應用。一方面,導入卓越績效模式是一項“一把手”工程,需要高層領導高度參與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部門和員工也需要深入理解卓越績效評價體系的理念、方法和標準,才能在企業自我評價中充分梳理管理現狀,系統診斷業務存在問題,發現部門工作的改進空間,明確改進方向并實施。
事實上,卓越績效管理已經體現在公司發展戰略之中。當前,公司明確提出,緊緊圍繞發展、服務、治理“三個能力”體系建設,實現電網發展、優質服務、卓越管理“三個領先”。
為順利推動卓越績效體系推廣應用,構建公司卓越績效評價工具平臺,省電力公司建立了卓越績效“三維兩級”工作網絡,即針對聯絡人、責任人、評價師三個維度,從公司本部、基層單位兩個層級遴選人才,同時引入外部專家力量,打造卓越管理人才隊伍。
按照分工,聯絡人主要負責本部門卓越績效協調工作,并落實卓越績效體系應用工作的決策與部署;負責人要對照導則和評價細則,收集本部門相關資料和數據,針對短板研究改進提升措施,針對優勢提煉卓越管理案例;評價師主要對各部門提交的自評材料進行評價,出具意見,并與專業部門進行溝通。
不論聯絡人、負責人還是評價師,都必須熟練掌握國家電網公司卓越績效管理理念、方法和標準。
國家電網公司卓越績效體系由過程、結果兩個部分共同構成,其中“過程”部分包括“領導”“戰略”“資源”“核心業務過程”“支撐服務平臺”“測量、分析和改進”6個模塊,“結果”部分包括“電網堅強”“資產優質”“優質服務”“業績優秀”“現代公司”5個模塊,涵蓋了公司全部69項核心業務和47項結果指標,業務過程從“方法—展開—學習—整合”四要素、關鍵指標從“水平—趨勢—對比—整合”四維度,進行評價與診斷,推動系統性、全局性的管理提升。
例如,在“領導”模塊中,包括“領導力”“組織治理”“社會責任”3個評價模塊,其中僅“領導力”又細化出“企業文化、民主管理、品牌建設”3項評價條款,針對每一項評價條款,通過“方法—展開—學習—整合”四要素進行業務診斷。所謂“方法”評價,即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制度標準,檢查落實執行、過程、結果是否良好;“展開”評價是指制度標準在時間、專業、層級、地域的展開應用情況;“學習”評價主要看管理內容的分析改進和總結推廣情況;“整合”評價即部門內及跨部門各項管理工作的協同情況。
從卓越績效評價的模塊、條款以及評價要素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全價值鏈的評價體系,推廣該體系,無疑是對公司管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深度“體檢”。
從2016年4月起,省電力公司啟動了卓越績效評價工作。
一項“體檢”,準確度決定其價值大小。為此,公司結合實際,創新提出了電網企業管理成熟度“三步評審法”。
所謂“三步評審法”,就是利用公司“三維兩級”立體工作網絡,從業務責任人、卓越績效專家、綜合評價組多個維度發現管理短板,推動精益改進。具體來說,首先,開展自我評價,推動業務責任人了解卓越績效體系,開展自我審視、自我診斷,重點在于通過對照“三集五大”體系和通用制度,強化集約化管理、規范化管理;其次,開展專家評價,要求卓越績效專家在自評基礎上,從“第三方”角度,進行資料評價和管理現狀診斷,擯棄專業管理慣性,從有效性和系統性方面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再次,組織各專業專家從企業整體視角對自評價報告和結果進行全面分析,強調專業之間的協同分析,開展綜合評價;最后,以潛力指標和短板業務為主體,開展項目化精益提升,促進業務和指標不斷改進。
卓越績效理念導入、隊伍建設、標準細化、專業自評、專家評價、綜合診斷……隨著各環節有序推進,2016年9月,公司卓越績效《自評價報告》《綜合診斷分析報告》《改進提升方案》相繼完成,卓越績效“體檢報告”出爐。
“自評報告顯示,公司得益于近兩年‘三位一體’發展戰略的實施和‘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持續加強,公司的綜合管理成熟度已達到‘先進水平’。”國網企協河南分會副理事長陳獻偉說。
在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中,有一種說法是以“缺陷”為美,即正視缺點,從短板中尋找完善提升的空間。為此,在卓越績效評價基礎上,公司建立了“短板業務改進提升儲備庫”和“優勢推廣案例儲備庫”。
通過體系應用,營銷部鎖定了營業基礎管理中的一些具有較大提升潛力的指標,攻堅提升。“卓越績效為專業管理提供了一種從數據入手的客觀分析方法。例如,通過該模式,我們發現了業擴服務時限中的方案答復環節費時較長,經過深挖,發現對該環節進一步細化分類,會大幅提升指標的科學性,并且能有效縮短答復時間,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公司營銷部營業處副處長田珂說。
“從這些方法、理念中我們不難感受到,追求卓越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企業管理成熟度的提升,就在于鍥而不舍的自我優化和完善。”吳云喜說。
卓越是一種比成功更高的境界。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