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劉海濤
高薪聘不走的農電工
文/圖_劉海濤
每次接到廣州打來的電話,何東旭總要愣怔片刻。臉上木木的,心里卻起伏不定。但也僅僅是片刻而已,很快,他就又開始忙碌手上的活計了。
何東旭是誰?廣州打來的電話到底說了些啥?且聽我慢慢道來。
何東旭,男,現年41歲,國網河南黃泛區供電公司八分場供電所農電工。認識何東旭,緣于一個投訴電話。說投訴,也不太準確,只是打到地方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個熱線電話而已。打電話的人說,家里發生用電故障,到所屬臺區農電工何東旭家兩次都沒找到人,服務不到位等。作為單位的新聞負責人,在2016年12月16日接到電臺記者要求配合調查的電話后,我第一時間就向單位領導作了匯報,并立即著手調查此事。
然而,調查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在前河臺區,提到農電工何東旭,沒有不滿、責備,倒是贊揚聲聲。養殖戶張遠說:“東旭好著呢!豬場啥時候有事找他,沒有推辭過,沒嫌過豬圈臟臭。一說臺區要停電施工,早早電話就打過來了,讓俺做好準備,怕給俺帶來經濟損失。”
居民用戶宋愛云、王巧華等,也對何東旭連連稱贊:“現在莊里男人都打工去了,家里剩哩老的老、小的小,要么一群娘兒們,一碰到電上有點事,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敢動,只會瞎咋呼!可苦著東旭了,換個燈泡、安個插座、修個閘刀都不說了,洗衣機不轉了,電視沒影了,也喊他,反正是該干的不該干的,他都干了。”
聽說詢問何東旭,正在墻邊曬太陽的老人何懷清也走到近前插嘴:“俺兒常年不在家,家里就俺老兩口,東旭就像俺兒一樣,經常來家問候,干點兒雜活,幫個忙。知道俺老兩口閑錢不多,連電費都是他替俺墊著,等俺兒回來了再給。”
在八分場供電所,當所長李慶聽到有涉及何東旭的投訴電話時也是滿臉詫異:“不會吧?東旭可是所里的優秀農電工,工作積極、認真、負責,臺區管理規范,電費收繳及時,業務嫻熟技術也好,我不相信,一定是另有隱情!再說,為了當這個農電工,人家連一個月一萬多元的高薪都放棄了,會不好好干?”“高薪?一萬多元?”看到我一萬個不相信的表情,李慶急了:“真的!現在還經常有廣州人給他打電話要聘用他呢!所里人都知道!”
劇情的急速反轉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這,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
帶著滿腦子的問號,我走進了何東旭的家。中等個子,黑而瘦,言談拘謹木訥,只一雙大眼睛,透著靈秀。這,就是何東旭給我的第一印象,在我的“循循善誘”下,何東旭給我講述了他的農電從業之路。
“1997年,我就到廣州打工,先在瑤田,后到番禹,最后在長隆落了腳,在板廠干電工。我在家跟父親學的就是電工,自己又好瞎琢磨,無論是線路還是機械,很快就能獨當一面了。老板器重,工資也比別人高,我一干就是10多年。2008年年底,在家干農電工的父親生病了,給俺打電話,說自己干不動了,村里也需要電工,讓俺回來當電工。說實在的,我不愿回來,那時候,父親一個月才600塊錢,而我一個月已經將近8000元了。三個孩子要上學,只靠四五畝地和六七百塊錢咋生活啊!可是想到父親為當農電工放棄了收入豐厚的電器修理鋪,想到父親病重仍心心念念惦記著工作,想到父親因工作受到鄉鄰的敬重,更想到家鄉的發展離不開電力,我一咬牙,就辭去工作回了家,當起了農電工。這一晃,又快10年了。”說這話的時候,何東旭的父親何紅軍就坐在他旁邊,一臉慈愛地望著他。曾經,這位優秀的老農電工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先進事跡還在《河南電力報》上刊登,如今,卻已是病體難支。
“說實在的,剛開始干的時候真不適應。在廠里工作論點,在所里工作沒點。這幾年,農網建設任務日漸增多,鄉所管理也逐步規范,工程施工、線路維護、表計安裝、電費收繳,還有業務學習、素質提升,每天忙得團團轉。更多的是鄉里鄉親,這個喊那個叫的,他們才不管產權分界點在哪兒,該誰管呢!反正只要帶“電”字,有事就找你。我忙不開的時候,老父親也會幫幫忙。都是爺兒們,沒辦法……”只這一句“爺兒們”,何東旭就說了三遍,對家鄉和鄉親的摯愛溢于言表。
“要說一點兒不后悔,那是瞎話。我有三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還有一個讀初中,每個月的開支可不小。家里只有4畝多地,再加上我每月1000多塊的工資,光生活就夠緊張的,有時還得幫鄉親墊付電費,不一定誰手頭不寬裕呢!諾,那堆電費票,不顯也有四五千元啦!沒辦法,媳婦在縣城開了家小賣鋪,掙點錢補貼家用。現在,廣州那邊的朋友還經常給我打電話,要高薪聘用我,月薪都開到一萬多塊了。媳婦也攛掇我,心動咋不心動,可俺爺兒倆的心都撂給這農電了,放不下啊!”
何東旭的講述,不時讓來找他的鄉親打斷(有抱孩子的婦女說洗衣機漏電;有拄拐杖的老人說電熱毯不熱了,他都笑著一一回應,答應客人一會兒去修),但還是令我感動不已。這就是我們的農電工,一位普普通通的農電工,繁雜的工作能讓他勞累,生活的困窘會讓他煩惱,高薪的誘惑也讓他心動,然而對農電的深情,對鄉親的熱愛,卻鍛造了一顆金子般的心,而這樣的心,是多少高薪也難以撼動的啊!我真心為我們的農電工自豪!

后記:——
何東旭深深感動了我,但我知道我的職責。從何東旭家出來,我來到了撥打熱線電話的何李正家,家中無人。一日后,我又撥打何先生的電話。何先生說:“俺五六十了也沒成家,和寡母一起住,家里燈泡燒了,不敢換,去東旭家找兩趟都沒找著人,俺一急,就給熱線打了電話。昨天下午,東旭已來俺家修過了。東旭給俺解釋了,他這兩天在所里施工,沒在家,俺這也不屬于農電工工作范圍,但東旭給俺說了,俺屬于所里的幫扶對象,以后會定期給俺上門維修服務。俺不該打這個電話,給恁電力抹黑了,但結果俺很滿意,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