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繩武+鄭麗+余安安+夏文娟+施仕勝+楊碩+潘小川+劉小平+樊紅霞+龔云霏
摘要:分別從早稻、晚稻、油菜大田生產的品種選擇、播種期、集中育秧、機械整田、機械插秧、大田管理、機械收獲等技術進行規范,從而集成稻-稻-油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關鍵詞:稻-稻-油三熟制;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1-4017-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1.004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of
Rice-Rice-Rape in Southeast of Hubei Province
XU Sheng-wu1,ZHENG Li1,YU An-an1,XIA Wen-juan1,SHI Shi-sheng1,YANG Shuo1,
PAN Xiao-chuan2,LIU Xiao-ping2,FAN Hong-xia2,GONG Yun-fei2
(1.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2.Xian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Bureau of Xianning City,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A series of planting technology were standardized on the field production of early rice, late rice and rape, 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sowing time, concentration of rice seedlings, mechanical ploughing,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mechanical harvesting, which integrated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of rice-rice-rape.
Key words: rice-rice-rape cropping system;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鄂東南是湖北省主要稻-稻-油三熟制種植區。傳統的稻-稻-油生產中,早稻、晚稻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但油菜生產主要靠人工作業,機械直播不足20%,機械收獲不足10%,人工成本占50%~70%,油菜機械化生產是制約稻-稻-油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瓶頸[1]。且長江流域移栽冬油菜表現為植株高大、莖稈粗壯、分枝較多、生育期長、成熟期不一致等特點,農藝性狀不適合機械化。
針對鄂東南產區的稻-稻-油生產模式,篩選出了早熟、高產穩產的油菜品種,集成以油菜早熟品種、機械播種、機械化收獲為主線的高效高產栽培新技術,并通過對早稻、晚稻農藝操作適當改進,基本實現了稻-稻-油全程機械化生產,解決了稻-稻-油生產季節矛盾、種植效益低等問題,達到糧油生產安全和共同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了讓該技術在鄂東南稻-稻-油產區全面推廣,發揮其技術優勢,為產區農民帶來經濟效益,特制訂規范的鄂東南稻-稻-油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
1 早稻全程機械化生產
1.1 品種選擇
選擇生育期≤110 d的早中熟品種,如浙733、兩優287、金優402、中9優547、中嘉早17、鄂早17等。
1.2 播種、育秧、機械插秧
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28日至4月6日。
參照DB42/T 1162-2016的有關要求進行集中育秧[2],秧齡30 d左右。3月底播種在大棚內進行工廠化育秧,4月初播種可在露地集中育秧。
機械插秧前1~2 d用機耕船等機械整好大田,做到田平草凈。4月28日至5月6日進行機械插秧,每公頃插24萬~27萬兜,株行距為(12~14) cm×30 cm。
1.3 大田管理
參照水稻機械化插秧生產技術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科學肥水藥管理[3]。
1.3.1 水漿管理 插栽3~5 d宜采用濕潤灌溉法;活棵后淺水勤灌,灌水深度以3 cm左右為宜;拔節孕穗期適度曬田,以總莖蘗數達預期穗數的80%為開始曬田的標準,一般進行3~4次輕曬;曬田后淺水勤灌、干濕交替、以濕為主;嚴禁揚花期斷水;灌漿結實期淺水勤灌,干干濕濕,以濕為主;收獲前7~10 d落干,忌斷水過早。
1.3.2 肥料管理 分蘗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于活棵后(栽插后5~7 d)進行,施尿素105~135 kg/hm2;第二次于栽插后12 d進行,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穗肥一般分促花肥和?;ǚ适┯?,于葉齡余數3.5葉左右的分蘗末期,葉色正常退淡,總莖蘗數是預期穗數的140%~150%時,可施尿素105~135 kg/hm2作促花肥;保花肥對于葉色淺淡、生長量小的群體可適當多施,以150 kg/hm2為宜,相反,?;ǚ蕜t少施或不施。
1.3.3 病蟲草害防治 于栽插后5~7 d,結合追肥用1 500~1 800 mL/hm2 60%丁草胺等合適除草劑拌肥撒施,保持5~7 cm深的水層5~7 d。
水稻常見病蟲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薊馬等,注意加強防治。具體防治時間及用藥以農業技術部門的病蟲情報為準。endprint
1.4 機械收獲
7月17-27日搶晴天機械收獲。
2 晚稻全程機械化生產
2.1 品種選擇
選擇生育期≤110 d的早中熟品種,如H優518、泰優398、宜優207等,或早稻返秋品種,如兩優358。
2.2 播種、育秧、機械插秧
播種期安排在6月28日至7月5日。
參照DB42/T 1162-2016的有關要求進行集中育秧,秧齡25 d左右,若秧齡超過25 d,在秧苗1葉1心時噴300~450 mg/kg多效唑來控苗生長。
在早稻收獲1~2 d內用機械整好大田。7月23-30日進行機械插秧,每公頃插24萬~27萬兜,株行距為(12~14) cm×30 cm。
2.3 大田管理
參照水稻機械化插秧生產技術規程早稻大田管理技術進行科學肥水藥管理。
2.4 機械收獲
10月17-23日搶晴天機械收獲。
3 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4-6]
3.1 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抗倒伏、抗裂角、成熟較一致的雙低油菜品種,全生育期小于190 d,如圣光127等。
3.2 播種安排
播種時間安排在10月19-27日。播種量為6.0~7.5 kg/hm2,播種期推遲應適當加大播種量。播種密度為45萬~75萬株/hm2[7]。根據實際種植要求,選擇免耕直播油菜播種機、精量播種機等機具進行播種作業。
3.3 大田管理
3.3.1 肥料管理 每公頃施肥量為150~240 kg N、60~90 kg P2O5、90~135 kg K2O、7.5~15.0 kg硼砂。氮肥50%作基肥,磷、鉀、硼肥全部作基肥。氮素追肥可分為苗肥和臘肥兩次施用,苗肥占總氮20%,臘肥占總氮30%。
3.3.2 雜草防控 在雜草3~4葉期,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每公頃用10.8%吡氟氯禾靈乳油450 mL對水750 kg機械均勻噴霧;以闊葉性雜草為主的每公頃用50%草除靈懸浮劑450~600 mL對水750 kg機械均勻噴霧。
3.3.3 病蟲害防控 當油菜蚜株率達10%或平均每株有蚜蟲1~2頭時,選用20%殺滅菊酯乳油 2 000倍稀釋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 000倍稀釋液葉面噴霧,防治1~2次;菜青蟲在幼蟲3齡以前開始防治,選用BT殺蟲劑50 000 IU/mg可濕性粉劑1 000倍稀釋液葉面噴霧,防治1~2次;油菜菌核病在初花期至盛花期間防治,選用2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葉面噴霧。
3.4 機械收獲
收獲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3日。當全田油菜全株70%~80%角果變黃,采用收割機進行作業,將割倒的油菜移田易地晾曬5~7 d,成熟度達90%以上后,用收獲機械進行撿拾脫粒及清選作業。
參考文獻:
[1] 周廣生,左青松,廖慶喜,等.我國油菜機械化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9):2153-2156.
[2] DB42/T 1162-2016,早稻麻地膜機插秧育秧技術規程[S].
[3] 徐成銀,王玉虎.水稻機械化插秧生產技術規程[J].現代農業科技,2016(19):42-44.
[4] NY/T 2208-2012,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S].
[5] NY/T 2546-2014,油稻稻三熟制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S].
[6] 徐繩武,余安安,鄭 麗,等.咸寧市雙低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23):6070-6071.
[7] 徐繩武,魏 霞,吳達明,等.不同因子對免耕直播油菜產量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15):3597-35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