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超+張慶華+李紅蘭+方建坤+曾祥國+向發云+顧玉成
摘要:根據設施草莓灰霉病發生規律和防治實踐,研究了草莓灰霉病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的適用范圍、防控原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產檔案,闡明了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的具體細則和技術指標,為湖北省生產綠色食品草莓提出了地方標準。
關鍵詞:草莓;灰霉病;防治規程
中圖分類號:S436.68;S66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1-406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1.016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een Control of Strawberry Gray Mold in Facility Cultivation
HAN Yong-chao1,ZHANG Qing-hua1,LI Hong-lan2,FANG Jian-kun3,
ZENG Xiang-guo1,XIANG Fa-yun1,GU Yu-cheng1
(1.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 China;2.Zhijiang Dongshi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Yichang 443200,Hubei,China;3.Wuhan Dongxihu District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Wuhan 43004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prevention practice of strawberry gray mold in facility cultivation,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een control of strawberry gray mold was studied from the applicable scope,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inciples,agricultur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and production files,and control technology,and the specific rules and technical indexes of the regulation were clarified,to offer a local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food strawberry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strawberry; gray mold; technical regulation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中國普遍栽培,兼具高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水果。2015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草莓生產和消費大國,全國草莓栽培面積達13萬hm2,產量348萬t[1]。2015年湖北省草莓種植面積達1.3萬hm2,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全國前5名。灰霉病(Gray mold)是草莓生長期和儲藏期的主要病害,在全球普遍發生,草莓所有地上部分均能感染灰霉病,其中尤以花和果實灰霉病的危害最為嚴重[2],每年因草莓灰霉病減產10.0%~30.0%,嚴重田塊減產達50%以上[3,4],是導致草莓采收前和采收后經濟損失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
草莓灰霉病的防控主要依靠化學殺菌劑,但是灰霉病的主要病菌灰葡萄孢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化學殺菌劑的防效下降。前期對武漢市東西湖區近200個種植戶的調查結果顯示,草莓種植農戶農藥使用成本每667 m2為947元,最高為2 300元。目前,公眾對在草莓產果期使用化學殺菌劑導致農藥殘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大量使用化學殺菌劑必然產生農藥殘留造成食用安全問題。為有效減輕草莓灰霉病在本產區的危害,在分析和研究國際通用標準的基礎上,依據中國相關的政策、法規及現有標準,研究制定了湖北省草莓灰霉病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設施草莓灰霉病綠色防控的術語和定義、防控原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產檔案。
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省草莓設施栽培過程中的灰霉病綠色防控。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51057 種植塑料大棚工程技術規范
NY/ 391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
NY/ 39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設施栽培
在由人工保護設施(包括溫室、大棚、中棚)所形成的小氣候條件下進行的植物栽培。
3.2 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是指在草莓生長過程中,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草莓葉、花、果實等地上部位喪失功能或商品價值的病害。
4 防控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按照草莓灰霉病的發生規律,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科學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減少灰霉病所造成的損失。endprint
5 農業防治
5.1 園地選擇和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力較高、疏松、理化性狀良好的土地,所選園地應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 391[5]中的有關規定。
耕地前清除田間植株殘體,帶出田外集中處理。然后深耕30~50 cm,每667 m2施用有機肥200~250 kg,復合肥(氮磷鉀含量為15-15-15)30~50 kg作為底肥,再旋耕1~2次,耕勻耙細。
起壟規格:壟上底寬40~45 cm,壟下底寬60~65 cm,壟高30~40 cm,溝寬28~32 cm,壟面微拱形。
塑料大棚的規劃布局應符合《種植塑料大棚工程技術規范》GB/T 51057[6]中的規定。
5.2 棚膜選擇
棚膜選用保溫能力和透光性好、具有無滴防霧效果的優質多功能棚膜。
5.3 棚室表面處理
定植前采用臭氧熏蒸對棚室、棚膜、墻壁、架材進行表面消毒,時間為2~3 h。
5.4 抗(耐)性品種選擇
宜選擇抗(耐)灰霉病的品種(如晶玉、艷麗)。
5.5 種植密度
植株矮小、生長勢弱的品種,每667 m2定植 7 500~8 000株;植株高大、生長勢強的品種,每667 m2定植6 000~6 500株。每畦栽2行,采用“△”種植。
5.6 肥水管理
營養生長期:植株長出3~4片新葉后,每667 m2追施2次復合肥(氮磷鉀含量為15-15-15)8~10 kg,間隔15~20 d。開花結果期:每批花序坐果后追施1次高鈣高鉀類水溶性沖施肥5~8 kg。草莓綠果期和轉色期:葉面噴施0.2%螯合鈣提高果實硬度。果實成熟期:適當控水,缺水時應澆小水,禁止大水漫灌。所用肥料應符合《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394[7]中的規定。
5.7 溫濕度調節
在棚內懸掛溫濕度計,白天將溫度控制在20~30 ℃,濕度控制在70%以下,晚上將溫度控制在0 ℃以上。
園內用黑地膜完全覆蓋壟面及廂溝,降低棚內整體濕度。晴天上午9時到下午16時開棚通風降濕,陰雨天中午12時前后開棚通風換氣1~2 h。
5.8 蜜蜂輔助授粉
草莓開花5%時,棚內放入蜜蜂輔助授粉,每667 m2大棚內放置帶蜂王的4足脾意蜂(成蜂、子蜂合計7 000~8 000只)。
5.9 病殘體收集與無害化處理
及時清理草莓發病植株及病殘體。清理時應攜帶隨身收集裝置,將清理的病殘體及時放入其中。每5個大棚外放置一個帶蓋的大號(長×寬×高約為730 cm×580 cm×1 130 cm)塑料垃圾桶,當隨身收集裝置裝滿后倒入棚外塑料垃圾桶內臨時存放。病殘體收集完畢后,將塑料垃圾桶內臨時存放的病殘體倒入土坑中集中堆放,用厚度為30~50 cm的土層掩埋;也可將病殘體倒入沼氣池中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
6 生物防治
在開花結果期間,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施用木霉菌、寡雄腐霉、芽孢桿菌等微生物制劑(表1)防治草莓灰霉病,每隔10~15 d施藥1次。
7 化學防治
定植到開花前可以使用化學防治,開花結果期間禁用化學農藥。施藥時間為上午9時前,下午16時后,陰雨天禁止在棚內施藥。所用化學農藥應符合《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393[8]中的規定。
7.1 浸根處理
草莓定植時使用多粘芽孢桿菌(100倍)和吡唑醚菌酯(800倍)浸根處理3~5 min。
7.2 葉面噴施
草莓定植后,長出2~3片新葉時,用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肟菌酯、苯醚甲環唑等化學殺菌劑(表1)葉面噴施2次,每次間隔7~10 d。
8 生產檔案
建立生產檔案,并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應詳細記錄地塊、產地環境條件、品種及來源、種植面積、定植時間、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情況、收獲、運輸、倉儲、包裝等信息,并保存2年以上。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2015年全國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馬鈴薯播種面積和產量[J].中國蔬菜,2017(1):18.
[2] WILLIAMSON B,TUDZYNSK B,TUDZYNSKI P,et al. Botrytis cinerea:The cause of grey mould disease[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7,8(5):561-580.
[3] WEIBERG A,WANG M,LIN F M,et al. Fungal small RNAs suppress plant immunity by hijacking host RNA interference pathways[J].Science,2013,342(6154):118-123.
[4] DEAN R,VAN KAN J A,PRETORIUS Z A,et al. The Top 10 fungal pathogens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2,13(4):414-430.
[5] NY/T 391-2013,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S].
[6] GB/T 51057-2015,種植塑料大棚工程技術規范[S].
[7] NY/T 394-2013,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S].
[8] NY/T 393-201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