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李露+薛淑靜+方祥亮
摘要:探討了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產業發展路徑與發展方向,綜述了牡丹花、牡丹子油和牡丹子餅粕等的品質特性與綜合開發利用現狀,為油用牡丹的綜合利用與產品開發提供依據。
關鍵詞: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綜合利用;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S56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1-409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1.025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Peony
YANG De,LI Lu,XUE Shu-jing,FANG Xiang-l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Nuclear-Agricultural Technology,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direction of oil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eony, peony seed oil and peony seed meal were summarized,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il peony.
Key words: oil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esearch progress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屬毛茛科芍藥屬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1,2]。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安徽銅陵、陜西漢中、四川彭縣、甘肅蘭州等地是牡丹的主要產地[2]。中國生產丹皮的藥用牡丹品種是油用牡丹的原型[3], 2011年衛生部第九號公告將丹鳳牡丹和紫斑牡丹的子仁提取的油脂作為新型資源食品,此后,油用牡丹產業遍地開花,山東、河南、湖北、云南、河北、甘肅等省份均出臺了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規劃。據報道,2013年中國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在2萬hm2左右[4],2020年將發展到20萬hm2,產量可達60萬t。
油用牡丹產業的蓬勃發展,雖涌現了一批牡丹農業龍頭企業,但是企業大部分以發展牡丹基地的種植型企業為主,牡丹子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明顯滯后,中國尚沒有牡丹子油著名商標和產品,牡丹子油藥用價值及綜合利用方面的科研也處于初期階段[5]。此外,當前牡丹油價格較高的原因在于牡丹子原料少,牡丹子加工企業長期原料不夠導致設備常年閑置,牡丹油單位生產成本高,隨著牡丹子產量的增加,牡丹子油價格至少要下降50%以上,因此,油用牡丹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科技創新,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并提高油用牡丹的綜合利用率,促進產業有序平穩發展。本文將對油用牡丹花、牡丹子、牡丹子餅粕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進行綜述,為油用牡丹的綜合利用提供借鑒。
1 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路徑
油用牡丹種植期投入較大,而且油用牡丹種植后的前3年幾乎沒有任何產出,因此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建設一方面要有政府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吸引企業投資,大力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集中資金和技術,在區位條件合適、發展基礎好的地方建立油用牡丹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以企業為龍頭,科技為依托指導,“基地+農戶”為種植基礎的模式,提高產業集中度,快速形成從種植到加工的油用牡丹產業鏈。油用牡丹基地建設可以與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同時從發展林下經濟角度出發,與核桃、山茶等進行套種,或者進行林下養殖,提高產業效益。
牡丹花、牡丹油、牡丹子餅粕、牡丹皮是油用牡丹產業產量比較大的幾種產品,此外還有大量的副產物,如牡丹子殼、牡丹花粉、牡丹葉、牡丹皮等。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必須圍繞市場需求,在主流產品開發基礎上加大副產物產品的開發力度,做到油用牡丹的全產業鏈利用(圖1)。牡丹全身是寶,開發利用前景巨大。下面分別就牡丹花、牡丹子油及牡丹子餅粕等的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介紹。
2 油用牡丹綜合利用技術
2.1 牡丹花利用技術
《本草綱目》記載牡丹花味苦、性平,具有和血、生血、涼血之功效,是清熱解毒的傳統藥材。現代研究表明,牡丹花中含有紫云英苷、芍藥花苷、沒食子酸、丹皮酚等有效成分, 具有降低血壓、鎮咳及抗腫瘤等功效。中國食用牡丹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明《遵生八菚》上曾記有“牡丹新落花瓣亦可煎食”;明《三如亭群芳譜》上寫道:“煎花,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浸”[5-8]。
目前廣泛栽培的油用牡丹品種均為丹鳳和紫斑兩個品種或其衍生品種,這兩個品種具有易成活、結子量大等優點。生產上為了提高鳳丹的結子率,需要在開花過程中大量疏花,由此會產生大量的花瓣等副產品,因此進行油用牡丹花的開發利用非常必要。
牡丹花加工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觀賞干花研制、牡丹花食品開發、牡丹花功能成分提取、牡丹色素提取等方面。如康帥飛[9]研究了牡丹花干燥前的魔芋膠涂膜護色工藝,護色因素及參數是pH 2.0,檸檬酸質量分數4%,氯化鎂質量分數3%,魔芋膠質量分數0.05%,經過該溶液覆膜后的干花延展性極好,不易損壞,刺穿強度比沒有經過處理的干花高10.5倍左右。陳志宏等[10]對牡丹花的真空冷凍干燥工藝進行研究,以干燥壓強、預凍溫度、起始加熱板溫度為自變量,綜合評分為因變量,通過單因素試驗和Box-Behnken二次旋轉正交試驗,并利用Design Expert 7.0軟件進行了回歸方程的預測模型和響應面分析,最終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為干燥壓強49.39 Pa,預凍溫度-49.68 ℃,起始加熱板溫度43.12 ℃,預測結果94.89分,驗證試驗結果得到的試驗值為93.29分,達到了預測值的98.31%。其中升華干燥階段以15 ℃/h降溫到35 ℃至干燥結束,最終產品色彩均勻,收縮率為3.0%,含水率為5.6%,可長期觀賞、保存。endprint
牡丹花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包括黃酮、精油、多酚、花青素、色素等。付磊[11]研究發現鳳丹牡丹花瓣中含有2種黃酮、4種黃酮醇及其他3種酚類物質,不含有花青苷類物質;吳存兵等[12]通過響應面優化乙醇提取牡丹花總黃酮,得到總黃酮提取率達到6.08%,黃酮提取率較高,可能與原料和提取工藝有關。李雙[13]比較了水蒸氣蒸餾法、超聲輔助水蒸氣蒸餾法、超高壓提取法提取牡丹精油的提取率及精油抗氧化性,3種方法提取率結果,超高壓提取法>超聲輔助水蒸氣蒸餾法>水蒸氣蒸餾法,超高壓提取法提取的精油在成分種類、抗氧化性等方面表現最好。
牡丹花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可以做成牡丹花糕點、牡丹花茶等產品。羅磊等[14]以新鮮牡丹花為原料,經燙漂、護色、硬化、糖漬及殺菌等工藝制成低糖牡丹花脯,得到了牡丹花脯最佳生產和滅菌工藝;揭曉等[15]以牡丹花瓣為原料, 通過比較不同工藝組合對花瓣中黃酮、茶多酚、還原糖成分含量的影響, 篩選出了制作牡丹花茶的最佳工藝組合為: 在盛開期于上午采收花瓣, 微波700 W殺青60 s, 80 ℃熱風干燥。車富紅等[16]在青稞酒中加入牡丹花,研究了牡丹花青稞酒的營養成分和功效。
牡丹中富含酚類物質,在加工過程中可能造成產品褐變,因此可根據原料加工特性,采取合適的工藝,獲得高品質的牡丹花產品。
2.2 牡丹子油提取及產品開發情況
牡丹子仁含油量豐富,主要成分為亞麻酸、油酸、亞油酸、棕櫚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83.05%~90.0%,亞麻酸含量達31.56%~66.85%,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堅果油,營養豐富而獨特,且有醫療保健作用,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油料資源[17,18]。
目前關于牡丹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牡丹子油提取技術、牡丹子油組成成分及功能方面。牡丹子油提取工藝主要有壓榨法、超臨界CO2萃取法、水酶法提取、亞臨界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產品提取率和產品品質差異較大,尤其是主要功能成分亞麻酸,含量最高的達64.14%,最低的只有32.00%,超臨界CO2萃取法和亞臨界萃取法得到的產品品質優于其他方法(表1)。
牡丹子油富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在生產及儲存過程中極易氧化酸敗,導致油脂品質下降、貨架壽命縮短。周嬋玉等[25]研究表明,25 ℃下牡丹子油貨架期只有1.49個月,添加0.02%的TBHQ,可使牡丹子油在25 ℃條件下預期貯藏時間由90 d左右延長至192 d;魏小豹等[26]研究了牡丹子油經不同溫度(90、120、150、180、210、240 ℃)加熱30 min后,脂肪酸組成和含量以及理化性質的變化,探究高溫加熱對牡丹子油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牡丹子油在高溫加熱后會生成脂肪酸異構體、環狀脂肪酸以及中短碳鏈脂肪酸,且溫度越高種類越多。雖然上述高溫加熱后牡丹子油各項理化指標均符合食用油標準,但是隨著溫度的升高,牡丹子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富含營養價值的α-亞麻酸含量在溫度超過180 ℃時迅速下降[26]。可見,在理化指標上牡丹子油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但是從營養角度其不適合用于高于180 ℃的高溫煎炸等烹調方式。
為提高牡丹子油的商品性,在牡丹子油抗氧化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劉成祥[27]以阿拉伯膠、β-CD為壁材,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牡丹子油微膠囊并進行相應的工藝優化,同時對牡丹子油微膠囊的形態結構、熱穩定性及儲藏穩定性等性質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25 ℃的儲藏條件下,牡丹子油微膠囊的貨架期延長到212 d。朱宗磊等[18]研究考察牡丹子油軟膠囊的穩定性, 探討牡丹子油軟膠囊在輔助降血脂和提高機體免疫力兩方面的功能,結果表明,牡丹子油軟膠囊在(38±1) ℃、相對濕度75%下貯存3個月,亞麻酸含量、亞油酸含量、酸價、過氧化值、崩解時限等各項指標基本沒有變化,且牡丹子油軟膠囊具有降血脂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將牡丹子油加工成微膠囊然后做壓片或開發軟膠囊產品是牡丹子油產品的開發方向。
牡丹子油除了可以作為食用油,具有經濟效益外,在其他行業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高婷婷等[28]研究表明,牡丹子油在240~420 nm有較強的吸收,因此牡丹子油可以作為基底油添加于防曬護膚品中,防止皮膚黑化、皺化、老化甚至癌變等,使皮膚健康,使肌膚保持彈性及光澤;周暢[29]研究了探索適合作為化妝品基礎油的牡丹子油加工工藝,結果表明,牡丹子油可以對人體皮膚起保濕作用。所以,牡丹子油可以加工成高檔化妝品和高檔營養保健油,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2.3 牡丹子餅粕的利用
牡丹子出油率一般在20%~30%,因此,牡丹子榨油后至少要產生70%的餅粕。牡丹子餅粕中含有5%~7%的脂肪, 20%~25%的蛋白質, 5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芍藥普類、苯甲酸、多糖等活性成分,既可以將其進一步加工成供人食用的食品,也可以加工成飼料,實現牡丹產業全利用,延長產業鏈。龐雪風等[30]對牡丹子酶解蛋白和大豆分離蛋白功能特性進行了比較,發現牡丹子酶解蛋白的溶解性、保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穩定性均大于大豆分離蛋白,說明牡丹子蛋白能夠滿足食品工業需求。目前利用牡丹子餅粕開發的產品有牡丹植物蛋白飲料、牡丹酵素、牡丹多肽、牡丹蛋白粉、牡丹醬等,產品的開發可使牡丹子餅粕的價值提高10倍以上。
3 小結
油用牡丹被稱為“鐵桿莊稼”,一次種植后采收期長達40年,特別適合山區旱地種植,因此,丘陵山地面積較大的湖北、貴州、云南等地都將油牡丹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產業相結合,大力推進油用牡丹的種植。據推測,到2020年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將達到20萬hm2。油用牡丹加工特別是精深加工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品種選育、采收機械、專用榨油機械及綜合利用技術方面研究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在綜合加工方面僅處于小批量生產,產品單一,尚未形成規模,產品附加值較低,因此,應加大對牡丹花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在充分研究其加工品質特性的基礎上,重點研究油用牡丹的綜合利用與深加工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從而帶動牡丹花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endprint
參考文獻:
[1] 周 琳,王 雁.我國油用牡丹開發利用現狀及產業化發展對策[J].世界林業研究,2014,27(1):68-71.
[2] 楊振晶,張秀省,褚鵬飛.牡丹開發應用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15(16):184-187.
[3] 胡鐘平.湖南油用牡丹生產現狀及發展路徑[J].作物研究,2015, 29(1):74-76.
[4] 中國林業網.我國油用牡丹種植面積逾30萬畝[EB/OL].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6/content-627673.html.
[5] 游玉明,楊 帆,熊運海.牡丹花的綜合利用與開發前景[J].北方園藝,2011(1):67-69.
[6] 盧宗元.牡丹花及牡丹籽餅粕化學成分研究[D].河南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4.
[7] 劉建華,董福英,王 曉,等.牡丹花營養成分分析及其評價[J].山東科學,1999,12(4):60-62.
[8] 郭少霞,張玉剛,任 茹.中國牡丹研究進展[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3,20(2):116-121.
[9] 康帥飛.牡丹花干制護色護形研究[D].河南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3.
[10] 陳志宏,朱文學,易軍鵬.響應面法優化牡丹花真空冷凍干燥工藝[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8):23-26.
[11] 付 磊.鳳丹牡丹花色素組成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D].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12] 吳存兵,王乃良,張 瓊.正交設計優化超聲波提取牡丹花總黃酮工藝研究[J].江蘇調味副食品,2016(4):28-31.
[13] 李 雙.牡丹花精油的提取、分析及抗氧化性研究[D].濟南:齊魯工業大學,2015.
[14] 羅 磊,劉云宏,朱文學,等.低糖牡丹花脯加工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264-268.
[15] 揭 曉,成仿云.牡丹花茶制作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7(12):239-242.
[16] 車富紅,張有香,趙文娟,等.富含營養型牡丹花青稞酒的功效與成分研究[J].釀酒,2017(3):88-90.
[17] 楊昕艷.牡丹籽油的研究與開發[J].農產品加工,2017(9):69-72.
[18] 朱宗磊,王鳳山,毛文岳.新資源食品牡丹籽油[J].食品與藥品,2014,16(2):133-136.
[19] 羅國平,梁宇柱,閆夢茹,等.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研究[J].中國油脂,2017,39(6):12-15.
[20] 王昌濤,張 萍,董銀卯.超臨界CO2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藝以及成分分析[J].中國糧油學報,2009,24(8):96-99,107.
[21] 王林林,祁 鯤,朱新亮,等.亞臨界流體萃取牡丹籽油工藝研究[J].糧食與油脂,2015,28(11):34-37.
[22] 史國安,郭香鳳,金寶磊,等.牡丹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優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13(4):47-50,107.
[23] 劉 普,許藝凡,劉一瓊,等.超聲輔助水代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藝研究[J].糧油食品科技,2015,23(6):29-33.
[24] 毛善巧,李西俊.牡丹籽油的研究進展及油用牡丹綜合利用價值分析[J].中國油脂,2017(5):123-126.
[25] 周嬋玉,涂 靜,陳 偉,等.牡丹籽油氧化穩定性研究及貨架期預測[J].農產品加工,2016,7(14):23-26,29.
[26] 魏小豹,韋瑩瑩,薛璟琪,等.高溫加熱對牡丹籽油脂肪酸和理化性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7(2):1-10.
[27] 劉成祥.牡丹籽油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性質研究[D].江蘇無錫:江南大學,2016.
[28] 高婷婷,王亞蕓,任建武.GC-MS法分析牡丹籽油的成分及其防曬效果的評定[J].食品科技,2013(6):296-299.
[29] 周 暢.牡丹籽油作為化妝品基礎油的開發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5.
[30] 龐雪風,胡傳榮,何東平,等.不同酶解程度牡丹籽蛋白與大豆分離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較[J].中國油脂,2014(9):23-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