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王智穎
摘要:“淘寶村”的出現,標志著農村電子商務進入了集聚發展階段。基于演化經濟學的視角,創新機制、選擇機制和擴散機制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的演化路徑。在三種機制發生作用的過程中,農村基礎設施、創新者的創新行為、市場競爭、模仿者的跟進四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演化路徑;創新機制;選擇機制;擴散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1-419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1.047
Analysis on Evolution Path for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dustry
ZHAO Jing,WANG Zhi-y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eshan 614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aobao Village" indicates that rural e-commerce has entered a stage of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the innovation mechanism,selection mechanism, diffusion mechanism and their interac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dustry and formed an evolution path for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mechanisms,4 aspects includi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innovative behavior of innovators,market competition and follow-up of imitators played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role.
Key words: rural e-commerc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volution path; innovation mechanism; selection mechanism; diffusion mechanism
隨著互聯網迅速普及和農村商務人口的增加,電子商務從城市逐漸向農村發展,并形成了為數不少的“淘寶村”。根據阿里研究院和阿里新鄉村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顯示,截至2016年8月底,全國共有1 311個淘寶村,135個淘寶鎮,分別比2015年增加了68%和90%。農村電子商務呈現出集聚發展加速的態勢。然而,催生并加速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態勢的動力,這種發展態勢的發展規律及其內在的發展路徑等問題都是值得的深入研究的課題。
1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
產業集聚是關聯性較強的企業及配套服務商在空間上的集中。產業集聚形成的最根本動力是經濟活動主體降低成本的需要,如果沒有外在力量對市場的強制分割,任何一個產業都有集聚發展的趨勢。電子商務對任何產業都具有天生的滲透性,可以形成宣傳推廣平臺、支付交易平臺、投融資平臺等,促進交易成本的下降,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因而,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淘寶村”的出現是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在農村的表現。
伴隨著“淘寶村”的興起,農村電子商務的集聚發展也成為研究熱點。駱瑩雁[1]研究了淘寶村發展的過程。陸尹瑋[2]以沙集鎮東風村為例,指出了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的特點。黃梅英[3]通過對廣東揭陽市軍埔“淘寶村”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提出了基于“熟人社會”的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模式。譚樂義等[4]基于山東大集鄉“淘寶村”的研究,分析了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所帶來的農村特色產業業態的裂變。路征等[5]基于福建省某“淘寶鎮”的調查,指出了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凌守興[6]以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遂昌縣、河北省清遠縣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案例為樣本,分析了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及演進機理,揭示了集群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的演進特征。鄭新煌等[7]指出,現實中“淘寶村”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單一的路徑假說無法完全解釋電商產業集群的發展。
從已有的研究看,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研究,多是以“淘寶村”或“淘寶鎮”為樣本,描述發展特征、分析影響因素、指出存在問題、總結集聚模式,而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演化路徑鮮有分析。本研究嘗試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根據演化經濟學的分析范式,通過對“淘寶村”成功案例的考察,探求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演化路徑,總結出一般規律,以期更好地指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2 演化經濟學分析框架
20世紀80年代初,肯尼思·博爾丁的《演化經濟學》、納爾遜和溫特的專著《經濟變遷的演化理論》相繼出版,掀起了演化經濟學的研究熱潮,吸引了許多經濟學家參與研究,并形成了諸多演化經濟學流派。盡管流派眾多,觀點紛呈,但在核心方法和內容上沒有根本分歧。在方法上都借助了生物學進化論和生物遺傳變異理論,利用了生物學隱喻。在研究內容上都重點圍繞技術變遷擴散、制度形成演變、產業分化演進三個方面進行。endprint
基于生物學隱喻,演化經濟學形成了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析框架,即以遺傳機制、變異機制和自然選擇機制及三者的交互作用為基礎,對經濟活動的演化路徑進行分析。
在生物學中,遺傳機制保證了物種的延續性和相同性,變異機制保證了物種的豐富性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選擇機制決定了物種的最終演變方向。演化經濟學認為,人類經濟活動中慣例、創新和對創新的模仿是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機制在人類社會的映射。黃凱南[8,9]認為,如果將“創新機制”對應“變異機制”,“擴散機制”對應“遺傳機制”,則“變異、選擇和遺傳”轉述為“創新、選擇和擴散”,既可以避免生物學隱喻帶來的爭議,也可以為演化經濟學建立一個基于創新機制、選擇機制和擴散機制及其互動的完整分析框架。這個分析框架不僅抓住了演化經濟學分析方法的核心,而且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操作性,也能夠從動態的演化視角對經濟活動的運行、發展、演進進行解釋、預測。基于這一點,本研究計劃利用創新機制、選擇機制和擴散機制及其互動來探析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演化路徑。
3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演化路徑
2000年前后,電子商務開始在國內興起。2006年前后,隨著部分發達地區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電子商務開始出現在農村,部分有知識、懂網絡、會經營的農民開始利用電商平臺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這些創業者的成功,帶動了身邊農民對電子商務的熱情,更多的農民投身到電商行業中,2012年前后,國內第一批“淘寶村”出現。從第一批“農民網商”到第一批“淘寶村”,短短6~7年的時間,農村電子商務就從零星產生走上了集聚發展之路。從演化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創新、選擇、擴散三大機制及其互動在這中間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1 創新機制
農村電子商務的產生,是農民購物消費方式、農產品流通方式、農村資源整合利用方式的創新。創新機制在其中發揮作用是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電子商務知識的溢出擴散。2000-2006年,電子商務在中國已經歷了6年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有知名度且有影響力的電商平臺;在線交易已經被接受。關于電子商務的知識已經從部分專業商務人士和知識精英手中外溢擴散至普通人手中。
二是具備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暢通的網絡和道路是兩項重要的基礎設施。沒有網絡,無法完成在線交易;沒有道路,產品運不出去,人員進了村,產品和服務的流通無法完成。在農村發展電子商務至少要通網、通路。從已有的“淘寶村”發展情況來看,“淘寶村”在起步之初都已經實現了通網、通路。
三是創新引領者的出現。任何一個“淘寶村”都是由一個或幾個“農民網商”開始的。如江蘇睢寧縣沙集模式是由一名大學生在淘寶網上開店成功開啟的;河北清遠電子商務之路是由高莊村一位農民試開淘寶店開始的;浙江遂昌電子商務產業集群肇始于部分農戶自發通過淘寶開店、自建網站加百度推廣等方式從事竹炭、烤薯、山茶油等銷售。這些“農民網商”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最早實踐者,也是引導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創新引領者。
3.2 選擇機制
在演化經濟學中,單個經濟活動參與者被視為有機體,而產業被視為群體。在產業中獲得利潤的經濟活動參與者被看作適應者,而有效的行業慣例則被當作基因。這里的選擇機制事實上是通過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競爭來發揮作用。正如生物界的基因突變隨機發生一樣,創新也是隨機而多樣的,但選擇則具有非隨機的方向性。在市場競爭中,適應者被保存和發展,并形成有效的慣例,成為“產業基因”而延續下去。每個創新者都要接受選擇機制的篩選,只有那些適應了環境,從而贏利的創新者被保留下來。
農村電子商務產生之初,至少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當地政府自建平臺,鼓勵農民利用平臺從事電子商務;一種是由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訂單集中收購農產品,并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集中推廣銷售;還有一種是農戶自己利用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從事銷售推廣。由于當地政府自建的電商平臺參與者少,無法形成很強的網絡效應,農民無法從這樣的電子商務平臺上贏利,因而第一種方式被棄用。在第二種方式中,農戶僅僅是龍頭企業的訂單生產者,事實上并未從事電子商務,也沒有因此增加獲益,無法和利用第三種方式從事電子商務的農戶競爭。最終,第二種方式也被棄用。而第三種,農戶利用大型電商平臺直接面對市場,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贏利空間,另一方可以充分利用大型電商平臺的強網絡效應,獲取更大的市場空間。這必然成為選擇機制的適應者。因此,“農戶+大型電商平臺”成為得以保存的農村電子商務的產業基因。無論是沙集模式,還是遂昌模式,抑或是麗水模式,雖然具體形態各異,每種組織形式的最核心部分都是“農戶+大型電商平臺”,這恰恰反映出選擇的結果。
3.3 擴散機制
擴散機制是指被選擇的創新被模仿、復制的過程。具體表現是,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主體基于利益的計算復制創新,使得創新慢慢成為了“慣例”。擴散機制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農戶模仿村內成功的電子商務創業者,才使得集聚發展成為可能。
由于農村對血緣、親緣關系的重視,成功的創業者會主動帶動更多的親戚朋友參與進電子商務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擴散機制發揮作用。參與者越多,彼此的互動性越強,專業化分工越細,對網絡、道路、物流配送、金融服務及網站服務等配套設施和服務要求越多,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在擴散機制作用下越發明顯。于是,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出現,“淘寶村”產生,集聚發展成為趨勢。
3.4 三種機制的交互作用
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演化中,創新機制、選擇機制和擴散機制不是單獨發生作用的,而是交互發生作用。創新者是在市場競爭中創新,用市場選擇去檢驗創新成效。而選擇機制在發揮作用的同時,適應性的電子商務模式也在不斷被模仿擴散。反過來,創新者為了應對模仿對自身利潤的侵蝕,又不斷創新。三者的交互作用,讓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不斷向更好更高階段演進。正是基于三種機制的交互作用,“淘寶村”才由組織化程度較低的1.0階段走向組織化程度較高的2.0階段,接下來還會演進到組織化程度更高的3.0階段。endprint
4 結論及建議
農村電子商務從產生到形成“淘寶村”集聚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并且有其內在演化路徑。從演化經濟學的角度看,創新機制、選擇機制、擴散機制及三者的交互作用是“淘寶村”出現、發展、升級的內在動力,形成了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演化路徑。在三種機制發生作用的過程中,農村基礎設施、創新者的創新行為、市場競爭、模仿者的跟進等四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可以優化農村產業業態,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都有重要意義。
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集聚發展。一是要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好統一規劃設計。二是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通網、通路,并鼓勵電信企業降低網費。三是要出臺鼓勵利用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的政策,激勵創新者不斷涌現。四是做好電商知識培訓,讓更多的農民了解電商、熟悉電商、主動應用電商,形成創新擴散的人才基礎。五是推樹品牌,按照集約化、品牌化的思路,依托特色農產品、特色生態資源等,打造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品牌,主動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向更高階段演進發展。
參考文獻:
[1] 駱瑩雁.淺析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應用——以沙集淘寶村為例[J].中國商貿,2014(2):72-75.
[2] 陸尹瑋.淘寶村的沙集模式[J].決策,2014(6):66-67.
[3] 黃梅英.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查——基于揭陽市軍埔淘寶村的調查分析[J].市場周刊,2014(10):55-58.
[4] 譚樂義,譚利偉.“淘寶村”再燃農村發展星火[J].中國財政,2014(20):50-51.
[5] 路 征,張益輝,王 坤,等.我國“農民網商”的微觀特征及問題分析——基于對福建省某“淘寶鎮”的調查[J].情報雜志,2015(12):139-145.
[6] 凌守興.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及演進機理研究[J].商業研究,2015(7):104-109.
[7] 鄭新煌,孫久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集聚效應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6(6):28-37.
[8] 黃凱南.演化經濟學四個基礎理論問題探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85-90.
[9] 黃凱南.演化博弈與演化經濟學[J].經濟研究,2009(2):132-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