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蘭
親愛的狗狗,你在想什么
?陳鳳蘭
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本期“作文課堂”特別組織了三篇文章,來和孩子們講講怎樣提高觀察能力,怎樣把觀察到的內容寫到作文里。
陳老師通過和侄女的對話,強化了孩子對幼小生命的關注,更讓孩子擁有了一顆柔軟的心;夏老師告訴我們,好文貴在折騰,把觀察到的內容折騰到文字中,這個過程有著別具一格的樂趣;第三篇是一位高中生的習作,她完美地詮釋了觀察的內涵——不止用眼,更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平凡的生活也會動人心魄。
孩子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世界吧,你一定會愛上美妙的它!
侄女一邊摩挲著狐貍狗的頭,一邊歪著頭詢問:“親愛的狗狗,你在想什么?”
我很好笑侄女的“擬人”習慣,在她眼里,似乎所有的植物與動物都是可以對話的。諸如家里的這只狐貍狗,儼然成了她的知心朋友。
“我是狗語者,我知道狗狗在想什么。”我有些挑釁侄女的意味。侄女抬起頭看我一眼:“大人最喜歡騙人,哼!”
想到侄女總為寫作文頭疼,不如趁機“好為人師”一下。于是我決定轉移話題,用“旁門左道”的技巧來啟發她:“你在家里最怕誰呀?”
侄女無須斟酌,脫口而出:“當然是老爸啦,整天兇巴巴的。”
我連忙順勢利導:“你爸爸心情不好時,會有怎樣的行為、臉色?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和內容與平時有什么不同?”
侄女見我一本正經“傳道授業解惑”的樣子,也頓時一臉正色,想了想說:“爸爸生氣的時候,臉色會發紅,眼光噴火,脖子上的青筋都會突出來。上次因為狗狗打翻了水杯,導致筆記本無法開機工作。他氣極了,抓了個拖把,追打嚇得亂竄的狗狗,嘴里還罵罵咧咧‘死狗,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由于我的保護,狗狗最終躲到床底下去了,無處發泄的爸爸竟然將水杯狠狠地砸在地上,‘嘭’的一聲巨響,把我和媽媽都驚呆了。”
我聽后不禁莞爾,看來她爸爸脾氣還真不小,以致于一次發飆給孩子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我繼續循循善誘:“那你知道你爸爸當時的心理狀況嗎?”“還能有啥心理?氣瘋了唄!”侄女很是篤定的口氣。
“乖孩子,你知道剛才你用了一系列的描寫方法來體現人物心理嗎?”我不禁夸贊起侄女繪聲繪色再現畫面的能力。
侄女有些心虛:“我沒有用什么描寫方法呀,我平時最怕寫人的作文啦!”
我張開五指,一一數給她聽:“你剛才的復述中,語言描寫有嗎?動作描寫有嗎?神態描寫有嗎?細節描寫有嗎?側面描寫有嗎?”
侄女一臉崇拜地看著我:“真的,我竟然用了許多人物描寫的方法,我自己都不知道呢!”說完有些羞赧地低下了頭,繼續撫摸著狗狗的腦袋。狗狗則一臉享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忽然,侄女似乎意識到我的跑題,趕忙回歸正題:“你真的知道狗狗在想什么嗎?”
我有種接近目標的小愉悅,語氣也有些雀躍:“當然啦,狗狗這會在想‘有小主人的寵溺,我太幸福了’,不是嗎?”
“必須的!瞧它這小眼睛瞇得,像睡熟了,喉嚨里還發出舒服的‘哼哼’聲呢!”侄女站起身,走向沙發。狗狗忽然睜開眼睛,趕緊追過去,又把腦袋靠在小主人的腿上。
“那我們還能借助什么來揣摩狗狗的心理呢?”有了上面人物描寫技巧的鋪墊,估計聰明的侄女定能舉一反三。
果然侄女不負所望:“狗狗開心時嘴角會上翹,露出牙齒,還會把舌頭吐出來。狗狗受到大狗威脅時會發出低吼,尾巴夾在兩條腿之間。”
“是呀,狗狗叫聲的輕重緩急,所表達的意思一點也不相同;狗狗尾巴豎起還是下垂,是小幅度輕搖還是大幅度地搖擺,表達的心理也不一樣。只有愛它的人,主動觀察它,理解它,才能明白它內心真實的狀況。”我終于完成了“狗語者”的專業知識灌輸。但我還是沒忘補充一句:“這下你知道了吧,狗狗的語言、動作、細節、神態等都能暴露它的內心想法。那要揣知人物心理活動,不也可以讓各種描寫方法‘群英薈萃’一下嗎?寫作文還是什么難事嗎?”

侄女點點頭,若有所思。
我更是感慨萬千。中國文藝理論學者孫紹振說:“作家觀察的終點是人物的內心活動。”當我們能借助一個人穿衣、說話、做事等細節,讀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時,這個人就是一個具體而生動的人物,一個豐滿而有血肉的形象。
當我們能讀懂一只狗狗在想什么時,也許離會寫作文就不遠了。
編輯若魚 623358414@qq.com